特朗普期望製造業建立「黃金時代」 美媒:美國工廠需要中國設備

特朗普期望製造業建立「黃金時代」 美媒:美國工廠需要中國設備
撰文:外部來稿(國際)
出版:更新:

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又譯川普)上台後執意挑起「關稅戰」,對中國加徵高額關稅,試圖通過這種手段推動製造業回流美國。但許多企業和分析人士指出,美國工業生產離不開中國設備,特朗普的關稅政策反而成為了製造業回流的障礙。

「特朗普的『黃金時代』需要工廠,而工廠呼籲取消對華關稅。」據美國彭博社5月2日報道,近期已有180多間公司向美國政府提交了1100多項申請,希望得到進口中國設備的關稅豁免。專家表示,美國製造業依賴進口投入品,對華關稅已導致美國工廠產量下降,特朗普最終可能被迫同意豁免。

中國製鋼材:2020年5月27日,中國江蘇省連雲港的一個港口,工人將出口的鋼鐵產品裝載到一艘貨船上。(Reuters)
中國製鋼材:2020年5月27日,中國江蘇省連雲港的一個港口,工人將出口的鋼鐵產品裝載到一艘貨船上。(Reuters)

報道稱,特朗普徵收高額關稅的做法已經對美國境內企業的生產造成影響。5月1日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美國企業正對關稅政策帶來的「未知經濟環境」作出反應,產品訂單和工廠產量都在下降,4月的美國工廠活動出現2020年以來最大幅度的萎縮。

關稅帶來的負面影響正迫使企業採取行動。最近幾個月裏,180多間公司向美國政府提交了1100多份豁免申請,他們希望從中國進口機械設備。彭博社指出,絕大部份申請都是在特朗普上台後提交的,其中超過730份於3月提交給美國政府。

2024年9月12日,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在北京開幕。圖為一款智能機械人在會場向觀眾作出「心形」動作。(新華社)

「有了關稅,就不可能買到機器」

Tesla是特朗普的盟友、億萬富翁馬斯克(Elon Musk)旗下的電動汽車企業,該公司高管在3月31日提交的四項申請中表示:「給予製造設備關稅豁免,可以激勵和加速美國製造業,以及美國工業在中國可能具有戰略利益的行業的發展。Tesla尋求豁免,以專門提高在美國的製造能力。」

在4月與投資者的電話會議上,Tesla財務總監塔尼亞(Vaibhav Taneja)表示,對華關稅將對Tesla的能源業務產生「巨大影響」,因為該公司正從中國採購磷酸鐵鋰電池。塔尼亞透露,Tesla正在調試製造設備,尋求在美國本土製造此類電池,但現有設備無法提供足夠的產能。

2023年2月4日,參觀者在中國北京的Tesla陳列室內查看一輛特斯拉Model 3。(Reuters)

另一間汽車製造商福特公司(Ford)已經提出了十幾項不同的豁免請求,主要與該公司在密歇根州建立電池廠所需機器的進口有關。例如,福特公司3月31日為製造鋰電池所需的一種設備申請了豁免,公司代表指出,美國沒有生產過類似的設備。

日立(Hitachi)旗下負責壓縮空氣業務的公司已向美國政府提交了141項關稅豁免申請,3月提交的申請都與其在美國印第安納州的工廠製造空氣壓縮機所需的零件有關,這間工廠擁有約700名員工。該公司表示:「我們正在等待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的裁決。」

對於美國一些小型企業來說,關稅豁免更是關乎企業存亡。尼爾(Ryan Neel)經營的Neel's Saddlery and Harness在美國銷售中國製造的工業縫紉機,他表示,最後一個免關稅機器的集裝箱在上周運抵美國,他已凍結未來所有訂單,直至對華關稅下調或豁免得到批准。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特朗普在華盛頓特區白宮玫瑰園簽署關稅相關的行政命令。(Reuters)

尼爾告訴彭博社,他手頭有六個月的庫存,但他不得不告知客戶,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使他無法完成16萬美元的訂單。尼爾表示,他進口的機器的關稅稅率已達到152.5%,「我們無法通過進口這些商品賺到錢。」

鞋類製造商Evolutions Brands原計劃在美國德克薩斯州設立工廠,將生產從墨西哥轉移回美國,但關稅政策迫使其暫停了計劃。公司創立者之一奧羅斯科(Nora Orozco)表示,他們已向美國政府提交20多項豁免申請。她直言:「有了關稅,就不可能買到機器。」

彭博社稱,相關申請還需要通過美國政府的一系列程序,這些公司表示,還沒有收到任何回應。特朗普政府尚未說明是否會考慮這些申請,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和白宮均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2025年3月28日,中國北京首鋼園區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的人形機器人。人形機器人創新中心創立,旨在加速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供給和產業化。(Getty)

「他們正走向需要批准豁免的境地」

全美製造商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美國近60%的進口產品都是製造業的投入品。該組織行政副總裁克雷恩(Charles Crain)表示,特朗普關稅政策帶來的不確定性使得工廠運營面臨壓力,他們已呼籲特朗普政府為關鍵零部件和原材料提供豁免。

貿易組織欣裏希基金會(the Hinrich Foundation)的貿易政策負責人埃爾姆斯(Deborah Elms)認為,特朗普政府將不得不為製造設備提供關稅豁免,「特別是因為美國關稅政策的目標之一是促進製造業回流,在企業實現這一目標的道路上設置額外的關稅障礙幾乎毫無意義。」

這張路透社於2025年4月17日拍攝的設計圖片中,可以看到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舉起拇指的3D列印微模型、中國國旗以及寫着「關稅」的字眼。(Reuters)

特朗普政府的一些現任和前任官員都承認,美國有必要為生產商提供激勵措施和豁免。報道稱,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Scott Bessent)已提出稅收減免措施,例如允許公司收回他們在美國建造的建築和設備的成本。

曾在特朗普第一個任期擔任貿易代表的萊特希澤(Robert Lighthizer)也暗示,特朗普政府將不得不效仿第一個任期的做法,啟動一個豁免程序,「他們正走向需要批准豁免的境地。」彭博社注意到,在特朗普上一個總統任期裏,企業向美國政府提交了3萬份對華關稅豁免申請。

英媒指出,製造業回流是特朗普經濟議程的基石,但特朗普全面加徵關稅的舉措動搖了美國的經濟前景。除了關稅帶來的成本壓力外,美國工廠還面臨勞動力短缺的問題,3月仍有超過50萬個工作崗位空缺。

圖為2019年3月27日,位於美國華盛頓州倫頓(Renton)的波音(Boeing)工廠,人們在737 MAX飛機艙門附近工作。(REUTERS/Lindsey Wasson/File Photo)

為解決這一問題,特朗普政府正試圖推動機器人行業發展,用工業機器人來填補空缺。但專家表示,目前機器人技術還不夠成熟,部署機器人的成本極為高昂。

英媒稱,雖然在中國製造商的推動下,工業機器人的價格正在迅速下降,但諸如「協作機器人」這樣的低價設備的零售價依然在2.5萬美元至5萬美元之間。如果考慮到傳感器、安全圍欄、傳送帶和其他基礎設施的需求,將機器人集成到工廠的成本可能更高。

國際機器人聯合會秘書長比勒(Susanne Bieller)還表示,美國的成品機器人和關鍵零部件也依賴進口,領先的工業機器人製造商都位於美國以外,特朗普關稅政策將給尋求購買機器人的美國公司造成「巨大負擔」。

圖為2023年5月22日,特斯拉(Tesla)Model 3汽車在美國加州長灘(Long Beach)的特斯拉工廠出售。(Reuters)

由於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使製造商處於不確定的經濟環境之中,企業對大額的前期資本支出保持謹慎。比勒表示:「如果你想在自動化上花錢,你需要先確保有一個持續很多年的穩定戰略。」

研究平台Public Spend Forum的數據顯示,美國在2018年至2022年間投入了約60億美元,用於機器人研發,但美國政府一直缺乏國家機器人戰略,特朗普政府上台後還開始削減聯邦科研預算。與之相比,得益於政府支持,中國、韓國等一些國家的機器人採用率都已經超過了美國。

美國機器人制造商敏捷機器人的產品總監懷斯(Melonee Wise)表示:「關稅是懲罰性的。我認為,如果沒有大規模或明確的激勵措施,我們不會看到任何形式的(向自動化)轉變。」

本文獲《觀察者網》授權轉載,原文標題《特朗普的黃金時間需要工廠,但工廠離不開中國機器》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