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子就是難教?耐性是要的 但怎讓他「聽懂你的話」更是關鍵

男孩子就是難教?耐性是要的 但怎讓他「聽懂你的話」更是關鍵
撰文:大是文化
出版:更新:

編按:不少父母覺得「男孩總比女孩難教」,其實換用另一角度思考:是你不懂得怎跟男孩相處嗎?以下內容節錄自《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一書,或許可給予你一點參考意見。

跟兒子說話時,加重音並且停頓

語言傳遞出的不只是拼湊起來的話語,更是一種關係。

除了詞語和句子,父母也可以透過肢體語言傳達:「嗨,我親愛的孩子,我在這裡帶領你。」為了讓男孩充分理解,請務必用好理解的句子、清晰的言詞與真誠的態度來傳達。

如果兒子確定收到訊息,那就沒問題;但若溝通卡關,我會建議家長觀察自己的肢體語言是否需要做出調整。站在孩子的角度,重新思考自己說的話:他懂我想表達的嗎?領導型父母,會有重音與停頓,這樣男孩的大腦就可以跟著父母思考。

相關文章:年紀小小已懂說謊、常說「是但」?孩子3種表現代表父母控制太多

+13

直接說出你想說的話,這就是「明確引導」

孩子越「歡」,你要慢處理

好的領導者,往往善於安排自己的時間。一個努力、穩定、具有領導風範的家長,能認真面對自己的角色,在兒子需要時,有意識且慷慨的把時間交給他。反之,如果家長經常焦頭爛額,在與兒子發生衝突時,像是不守規則、不肯好好寫作業,這會讓家長有壓力,反倒一時反應不過來。

遇到這種棘手的情況,最好能慢下來,或者是用慢動作做出回應,這樣可以幫助你與孩子更順利進入狀態。於此同時,有耐心、有毅力,也是領導力重要的面向,具有強大特質的領導者都明白,孩子總有一天會學會,何不給孩子多一點耐心?

在某次研討會上,有位父親告訴我:「過了這麼多年,我還是必須對兒子說:『把洗碗機裡面的餐具拿出來。』一開始,他總會大發牢騷,直到某一天,他突然說:『好的,我去做。』然後也真的去做了!我不敢相信,現在他會自動自發,直接清空洗碗機的碗盤。我耐心的等待終於有了回報。」

在家庭中,所有成員都是平等的,而尊重正是平等的真正體現。當一個男孩感到被尊重,他和父母就能相處得更好。

什麼叫尊重你的兒子?這意味著要認真對待他、了解他、同理他的需要,關注並接納他的獨特性。尊重你家裡的男孩,將幫助他們看見、欣賞自己的美好、知道自己其實是什麼樣的人,又有哪些進步。

隨時提醒自己尊重孩子,不只是在建立信任,孩子也一定會感受到。

我喜歡父母與兒子可以對等交換意見的關係。舉例來說,有些父母在和兒子說話時會蹲低身子,讓兩個人維持在同個高度。這顯現出父母對孩子的尊重,也是領導力的一種展現。

相關文章:一怒便喊「我數3聲、哭甚麼哭」?20句說話對孩子傷害比你想的深

+23

重複規則或幽默,怒氣消一半

人與人一起生活,需要規範和協定。成年人知道哪些規定是約定俗成,哪些是不論到哪都適用的規範,因此,父母有責任幫助男孩學習這些規範。

首先,要反覆強化這些規則,直到它在男孩的記憶裡生根萌芽,這需要一些時間。父母的領導力,同樣也展現在他們如何看待規矩,包括怎麼討論與制定,以及面對孩子遵守或違反規定時的回應;這個時候,正是發揮領導力的關鍵時刻。無須大驚小怪,也不用想得太嚴重,多數情況下,規則被破壞並不難解決。

男孩會注意到自己哪裡做錯,所以大可不必一開始就大動干戈或懲罰。規則是達成管理目標的手段,而不是目的本身。

要談帶領,就要有規矩,為了達成良性結果,有時需要動點腦筋。男孩會在重複學習中習得規範,舉例來說:「晚餐後請幫忙收拾桌子,收拾完就可以去操場玩。」

一般來說,重複幾項固定的規則或用幽默的方式傳達訊息,再適度表態自己的不悅都是有效做法。此外,當父母干預男孩迷戀某些事物時,也能幫助他們建立規範,比如:「你今天怎麼沒有在規定時間內關掉電視?既然這樣,你明天就不能看電視。」

作為家庭的帶領者,父母經常受到挑戰很常見。

以下兩種衝突可以很快的點燃雙方的怒火:學校以及社群媒體,我會在接下來的章節逐一介紹。

總而言之,男孩需要正向的帶領與明確的引導,同時也需要建立其他健康的生活習慣,例如均衡營養、多元活動以及適度運動;在課餘時間,男孩可以學習樂器或參加各式社團活動。

不過,日常生活中有太多令父母苦惱的事,像是如何保持廁所清潔、打掃環境、飯桌上的規矩、性行為、酗酒等。在家庭生活中,你會發現許多年輕父母常常掛心卻又不斷受到孩子挑戰,這些話題或許會讓你面露難色,但正是最需要你展現領導力的時刻。

注意的是:領導力不是萬靈丹,也有其局限性,因為它無法替代其他需求。例如:父母的愛與平靜、人格和自信。領導力亦無法取代肢體接觸、對身體的關注和溫柔。一個生活在貧窮中的男孩,能幫到他的不是更多的引導,而是實際改變其經濟狀況。

如果男孩的父母整天爭吵不休,或是雙方離異,這對男孩來說無疑是一場危機,再好的領導力也無濟於事,男孩需要的是支持。對於未來沒有願景、沒有信心的男孩而言,談帶領是空談;此外,男孩被同儕排擠時,僅靠領導力也難以解決,還需要給孩子安全感與歸屬感。所以,領導力不是萬能,但沒有領導力是萬萬不能。

相關文章:孩子發問盡量別「hea答」!8點常放在心 學做「不掃興」的爸媽

+22

母愛不能缺乏界線

多數情況下,母親傾向於過度照顧兒子,使他們無法承擔起自己的責任。過度的母愛和照顧,正是將男孩養育成任性小王子的原因之一。這種現象當然也存在於所有孩子身上,也有母親會把女兒寵上天。這些個別現象的背後,隱藏著一種更大的趨勢,即大多數母親和孩子之間都缺乏明確的邊界。

這不是無意識的選擇,而是出於天性。以下可能有兩方面的原因。

尤其是面對更暴力、更衝動的男孩,母親很少要求他們參與某事或是自力更生,因為她們想避免可能帶來的衝突。

如果每項要求都需要經過激烈的討價還價,母親就懶得再說了,為了避開這種衝突的關係,於是她逐漸降低期待:「我還不如自己做!」 —— 這可以理解,但這也成了一種藉口,因為從長遠來看,這種輕而易舉的放棄只會害了他們的兒子:讓他們安於享樂,無法培養出完成任務的動力。

相反的,有些母親把女性化的處理方式帶入與兒子的關係中,因此過度照顧兒子。也許這是我們文化中老掉牙的尊老愛幼觀念,也許是因為母親認為兒子很脆弱,需要更多的幫助。

事實上,與女性相比,男性的發展普遍較慢,因此,也容易延長母親照顧兒子的時間。然而,這兩種原因對男孩來說都有害。當母親過度參與男孩的生活起居時,男孩自己承擔的責任會越來越少 —— 現在是一些日常任務,以後可能就是整個人生。

就男孩而言,他們也會積極配合這種關係,這與他們童年時矛盾的想法有關:既想要「娶」母親,又會迎合母親的行為。這種源自童年的情結在母女關係中較難察覺。

當然,這也與父母的分工有關 —— 母親可能是全職,或部分時間在家照顧孩子,而父親則通常是全職工作,因此這多少會影響到男孩。母親總是在場,她們的無所不在和有求必應,無形中降低了自身的地位。

就像市場經濟中的供需法則,無條件供應就和供過於求一樣,這也讓母親的身分貶值(可能是因為傳統的母性觀念,要求她們對家庭無條件的奉獻)。

如果男孩認為母親理所當然該圍著自己打轉,那麼母親就成了他專屬的服務人員。在這種情況下長大的男孩,往往容易依賴、缺乏獨立性。

此外,母親若對自己照顧不周,總是犧牲自己來照顧孩子,會讓孩子內疚,進而形成模糊的關係和畸形的依賴。

相關文章:孩子說話戾氣重?先別失望、憤怒 5大原因或令他們對爸媽失耐性

+17

男生不在意分數很正常

如果家裡的男孩一點也不在意成績,這其實很正常,特別是在青春期開始的時候。有好成績未必能給男孩帶來實際上的好處,被稱作「書呆子」反而更容易被排擠。

然而,父母對學習和成績的態度卻很明確:男孩在學校的任務,就是好好學習,盡全力取得好成績。這種態度往往讓孩子感到厭煩,即便許多父母一再強調,只要有成績好,他們就不會再碎碎唸。

一般來說,只要沒有什麼太大的意外,孩子大都能平靜度過學校生活。但,一旦男孩在校表現達不到父母的期望,許多父母會變得歇斯底里,甚至不知所措。他們對孩子期望過高,總是既擔憂又焦慮,深怕孩子無法成為自主獨立的男人。於是,父母便不自覺的將壓力轉嫁到孩子身上 –– 因為他們自己做不到。

如果這些男孩無法達到成年人的期待,往往就會出現健康問題或啟動防衛機制,以父母不樂見的方式回應。

對男孩來說,學業成績固然重要,但這畢竟不是全部。在學校裡,認知性(按:指直接透過閱讀或聽講來接收訊息)的學習常被過度強調。男孩真正需要的是,在學校或其他地方學習到未來需要的技能與能力。

討論男孩學業成績,通常圍繞著兩個問題:為什麼他們的學業表現普遍不佳,以及為什麼男孩的成績總是比女孩差。單從認知條件來看,情況本不該如此,因為男女之間的學習能力差異不大。從遺傳學的角度來說,這樣的觀點也毫無根據。

然而,實際情況卻是,即使在能力相當的情況下,男孩的考試成績仍略遜於女孩。

長期以來,男孩的平均閱讀能力也比女孩差;有些男孩在課堂上經常搗亂,放學甚至還得回家補進度。像輟學這樣的極端情況,男孩的比例也相當高。男女在語文和數學成績上的差異更明顯,但這與天賦無關。這些科目更像是「性別領域」,性別刻板印象,許多男孩擔心,過度熱衷語文且表現良好,會被認為是書呆子或娘娘腔。

如果仔細觀察會發現,並非所有男孩都有學習上的困難,只是有些狀況特別棘手,例如,有移民背景、在小學期間很常被留級,成績長期不理想;或是來自父母教育程度較低的家庭。此外,經常使用電子產品的男孩,成績也普遍較差。當然,個體差異也不容忽視,這些現象提醒我們:男孩需要學校和家長針對性別提供更多支持。

男孩在學校的表現,和他們與成人之間的關係密切相關。這不僅是男孩與老師之間的問題,家長也扮演關鍵角色。因此,我們應該深入探討,為什麼有些男孩能在學業上表現穩定,這些男孩的父母到底做對了什麼。

《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大是文化授權使用)

書名:《男孩需要明確的指令》
作者:萊因哈德.溫特(Reinhard Winter),德國杜賓根大學社會科學研究所所長,德國最著名的男孩養育專家
譯者:任潔、王皓潔

【本文獲「大是文化」授權轉載。】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