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9月3日閱兵:解放軍新裝備有哪些看點?殲-35有望亮相?

中國9月3日閱兵:解放軍新裝備有哪些看點?殲-35有望亮相?
撰文:聯合早報
出版:更新:

中國9月3日將在北京天安門廣場舉行紀念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閱兵,這將是習近平2012年出任中國最高領導人後第三次在天安門廣場閱兵。閱兵最大的看點,是解放軍將展示哪些新裝備。

2019年習近平第二次在天安門檢閱部隊。與2015年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相同的是,這次檢閱車車牌繼續沿用國徽車牌。
2019年習近平第二次在天安門檢閱部隊。與2015年的抗戰勝利70周年閱兵式相同的是,這次檢閱車車牌繼續沿用國徽車牌。
參加2015年閱兵的東風-21D反艦彈道導彈。(資料圖片/視覺中國)

習近平分別在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2019年紀念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舉行過兩次大閱兵。與前兩次閱兵的背景相比,中國如今面臨的外部環境更加嚴峻複雜。比如,中美博弈更趨激烈,台灣民進黨政府正加快步伐向「台獨」邁進,俄烏戰爭持續了三年多仍無結束跡象,中東戰火不斷,地區大國伊朗被以色列打得十分狼狽,美國通過隱形轟炸機打擊伊朗核設施再次展示強大軍事實力,等等。

在中國高層看來,當今世界很不太平,中國仍面臨不同程度的安全威脅。因此,通過今年閱兵展示解放軍最新軍事成就,震懾以美國為主的潛在軍事對手,很有必要。

中央軍委聯合參謀部作戰局副局長吳澤棵介紹,今年閱兵既有傳統主戰力量展示,又有新域新質力量參閱。參閱裝備均為國產現役主戰裝備,在展示新一代傳統武器裝備的基礎上,也安排部分無人智慧、水下作戰、網電攻防、高超聲速等新型作戰力量參閱。

也就是說,今年參閱的裝備主要是現役裝備和無人智慧等新型作戰力量。由此可見,中國去年年底試飛的兩款六代戰機,以及傳說已久的隱身戰略轟炸機轟-20等,都還沒有服役,不大可能出現在閱兵式上。但空軍戰機以及海軍新型艦載機仍將是今年閱兵的重要看點。

國家主席習近平在2019年10月1日在天安門廣場舉行的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70週年閱兵式上檢閱部隊。(Getty Images)
圖為2019年10月1日,中國舉行建國70周年閱兵儀式,展出東風-17高超音速彈道導彈。(Getty Images)

在今年5月的印巴空戰中,巴基斯坦使用中國研製的殲-10CE擊落了印度引進的法國「陣風」戰機,讓中國戰機大出風頭。儘管殲-10戰機仍可能在今年閱兵式上亮相,但它在中國已不屬於先進戰機。在殲-36等第六代戰機缺席的情況下,公眾更感興趣的是第五代隱身戰機殲-35和殲-20,尤其是從未在閱兵式上亮相的殲-35。

殲-35 原型機。(Twitter@Nickatgreat1220)

根據網民發佈的閱兵空中彩排視頻和照片,殲-35和殲-15T已在同一編隊中出現,顯示這兩款戰機將是中國航空母艦新一代主力艦載機,標誌著中國艦載機進入隱身時代。同時,艦載預警機空警-600也有望亮相閱兵式,表明該款預警機已經服役,將大幅提升中國航母編隊的遠洋預警和作戰能力。

中國首款五代機殲-20近些年頻繁亮相,已成為大型航展的常客。但央視等官媒不久前引述殲-20飛行員稱,殲-20年每年甚至每月都在進化,雙座的殲-20S據傳也在密集試飛。殲-20S的後座飛行員主要負責操控和指揮無人僚機作戰,探索有人機加無人僚機這一全新空戰體系。殲-20S會不會與隱身無人機組成空中編隊亮相閱兵式,也將是一個看點。

中國空軍公開「殲-20」發射導彈成功擊中目標的影片。

另外,搭載中國國產渦扇-20發動機的大型運輸機運-20B可能亮相閱兵式,標誌著中國空軍投送和空中加油能力進一步升級。無人機更是中國的優勢領域,攻擊-2、彩虹-7、攻擊-11等察打一體和隱身無人機有望編隊飛越長安街。

同時,中國將繼續展示在超高聲速導彈方面的領先實力。東風-17的改進型(也有人稱東風-27),以及新型遠端反導平臺紅旗-29也可能在閱兵式上登場,顯示解放軍的區域拒止和反介入能力又上新臺階。

至於「新域新質作戰力量」,除了傳統的空地主戰裝備,預計閱兵式將以實體裝備展示解放軍在無人智慧、水下作戰、網電攻防等方面取得的進展,比如殲-16D電子戰飛機、智慧水雷、無人潛航器、機器狗等。

在戰略導彈方面,雖然有傳聞稱中國已研製出東風-51洲際導彈,但東風-41洲際導彈仍可能在今年閱兵式上壓軸出場。作為戰略「大殺器」,東風-41已足以對任何對手造成無法承受的毀傷,而且俄烏戰爭和中東戰爭都顯示,常規武器在現代戰爭中比核武器更重要。

今年以來,俄羅斯和美國先後舉行了閱兵式。俄羅斯閱兵仍在展示機械化軍隊的鋼鐵洪流,美國閱兵則更像是為特朗普生日舉行派對。中國高層歷來將閱兵視為大事,並將通過閱兵釋放更多的政治、軍事和外交資訊。

2025年6月14日,美國華盛頓,圖為美國陸軍建軍250周年閱兵儀式舉行。(Reuters)
在閱兵儀式中,美國軍人的步操被指低能量、協調感不足(Reuters)

本文獲《聯合早報》授權轉載,作者為于澤遠。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