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閱讀日|倒數5天|攝影大師歐亞影像底片出土顯影珍貴歷史

撰文:可夫
出版:更新:

編按:距「世界閱讀日」不足一星期,不少機構藉此推廣它們心目中的「廣泛閱讀」,在無助無望的年代,鼓勵大家深入閱讀世界,尋找精神樂土。容我們賣個關子:世界閱讀日當天,將會與大家分享日子起源的幾個說法。為了迎接這個日子,我們回顧藝文頻道曾介紹過的書籍,古今中外,幾近無所不包,可說是個小圖書館了。

編輯根據不同主題列出書單,精選書籍內容,在這個閱讀。前天(16日),我們介紹五種作品,有知名藝人作家林青霞談台北舊居,有法國作家Frédéric Vitoux談自己的閱讀心得——如何發現文學家與貓 ,有香港作家劉偉成分享他結集出書時的想法,有美國已故作家John Howard Griffin自述整個「換皮」經歷,也有來自北京的已故編劇趙向陽,分享她與丈夫——香港編劇、詩人邱剛健的生活片段。昨天(17日),我們介紹中外歷史的文明足印。今天(18日),世界閱讀日前的一個美好星期天,我們暫時放開文字,蒐羅美好影像,介紹十本海外攝影師的佳作,放眼世界近代歷史一刻,探索美學與私影之間的距離——

+5

書單|1|Darmon Richter《Chernobyl: A Stalkers' Guide》(FUEL)

+12

英國攝影師歐亞廢墟大冒險

攝影師 Darmon Richter 生於英國牛津,原本就讀心理治療的他秉著探索之心,走訪了北韓與海地等國,被共產主義建築的粗礪、神話性、烏托邦式設計給吸引,它們被遺棄後的模樣,彷彿是那永遠存在於空想裡的美好藍圖。Darmon Richter 更組織了多場探索這些建築遺址的旅行團,此書《Chernobyl: A Stalkers' Guide》便是其結束二十次烏克蘭之旅後的首本作品。

【相關閱讀:廢墟觀光——切爾諾貝爾核災現場影像

書單|2|Henri Cartier-Bresson《Henri Cartier-Bresson: China 1948-1949, 1958》(Thames & Hudson)

+20

法國攝影大師布列松在中國

《布列松在中國:1948-1949/1958》是亨利.卡蒂埃.布列松(Henri Cartier-Bresson)在其報道攝影生涯中非常獨特且重要之集結,也是他中國相關作品的首度研究與專題展出。1948-49年,布列松在中國停留了十個月,期間在《生活》(Life)、《巴黎競賽》(Paris Match)等雜誌發表了多幀中國所見所聞之影像。雖然時值國共內戰時期,但在這些影像中不見戰爭的煙硝,反而突顯大時代下的人間煙火,這系列照片也成為報道攝影史上最好的作品之一。1958年他在中國官方人員的全程陪同下,看見了大躍進、人民公社等的改革興起,攝取了看似繁榮的空中樓閣,此時的布列松已是公認的報道攝影巨擘。

【相關閱讀:誰保留變革中國前後平民最真實面貌

書單|3| Carlos Ayesta, Guillaume Bression《Retracing Our Steps: Fukushima Exclusion Zone 2011 – 2016》一書由德國出版社(KEHRER)

+21

福島核災後遺

2011 年的3月11日,日本發生了規模 9.0 的大地震,不僅此地震是日本有觀測紀錄以來規模最大的地震,所引起的海嘯也最為嚴重。

攝影師詢問從前的居民、傾聽他們的聲音,並試圖請他們回到家鄉,那些曾經充滿喧囂的遊樂場、叫賣聲此起彼落的商店街⋯⋯在攝影機面前,他們走入彷彿是上輩子那麼遙遠的熟悉場景,就像是往日的一個平凡午後一般,上班族光顧的拉麵店、職人的工作桌、媽媽每日必訪的超市,喚回那些被凍結的記憶。然而這些日常的行為舉止與詭譎甚至令人感到超現實的場景,產生了強烈的對比:活在當下的人們,與已經死去的城鎮。

【相關閱讀:福島核災廢墟時間停留死者倖存者十年前生活日常

書單|4|秋山亮二《你好小朋友》《你好小朋友2: 光景宛如昨》(青艸堂)

+40

1980年代中國照片記錄國民記憶

1981至1982年間,日本攝影師秋山亮二前後5次拜訪中國多個城市,拍攝當地的孩子們,留下了近8000張的彩色照片。並在1983年,篩選出其中116幅影像,集結出版《你好小朋友》。2018年,絕版多時的《你好小朋友》由京都出版社青艸堂規劃重新復刻再版,攝影師也因此機會重新整理過去拍攝的底片。在重新編輯的過程中,攝影師發現一個有趣的地方,攝影是凝固不動的東西,但攝影作品卻是有生命的,會一直活下去。那幾千張的底片靜靜地守候在那將近40年,今日拾起卻可因心境的不同,看見有別過往的新發現。

【相關閱讀:中國孩子穿越童年尋回國家發達前

書單|5|Frank Kunert《Frank Kunert: 3 Volumes Set》(Hatje Cantz)

+20

用微縮模型與攝影建築想像世界

德國攝影師Frank Kunert出生於 1963 年, 在 1992 年成為自由攝影師,開始他的獨立職業生涯,並致力於創作、捕獲迷你世界。其曾榮獲 German Photo Book Award 銀獎與紐約 Biennial Dimensional Salon 銀獎。目前 Frank 作品已在柏林、德勒斯登、科隆、漢堡、慕尼黑、紐約等城市中展覽過。

Frank Kunert 的拍攝主題環繞於他歷經數週製作的巧妙場景,這些宛如自夢幻島移師而出的幽默景象觸發著觀者不同的情緒。而在以荒誕之名搭建的模型背後,亦潛藏著對資本或商業體制下的反諷,驚奇與發人深省的黑色幽默並存於這一幕幕的畫面中。

【相關閱讀:攝影漏斗酒店汽車摩天輪奇異風景錯覺

書單|6|Alberto di Lenardo《An Attic Full of Trains》(MACK)

+14

意大利攝影師記錄昔日歐洲人貌

那是一個一如既往的週六午後,Carlotta di Lenardo 在其位於意大利東北邊烏迪內(Udine)、那佈滿書籍如同一座圖書館的祖父家玩耍。一扇隱沒在書架間的門,通往秘密閣樓;在她的童年記憶裡,祖父 Alberto di Lenardo 總會領著她和弟弟走進閣樓,一探其收藏的大量火車和鐵路模型。閣樓對於 Carlotta di Lenardo 而言,是關於夏日的奇想和兒時記憶的秘密空間。直到十六歲那年,祖父與她分享了一張父親的照片,意外發現了祖父長期的業餘興趣:攝影。在巨大鐵路模型之外,閣樓裡同時保存了 Alberto 一生所拍攝的八千多幅彩色照片。他將這些照片和五十多年的人生託付給她。「祖父、祖母、和他們的朋友總是在旅行的路上。」Carlotta di Lenardo 說。她每每翻閱祖父所拍下的照片,心中便會獲得平靜。她想將這份渾然與自得,透過出版,獻給所有追尋心中淨土的人們。⠀

【相關閱讀:意大利隱世攝影師死後成名

書單|7|浅田政志《アルバムのチカラ》(赤々舎)

+12

為生者尋找死者影像紀錄

2011年3月11日東日本大地震發生後的一個月,編輯藤本智士和攝影師淺田政志前往災區,投入志願服務。抵達當地,映入他們眼簾的是因海嘯而四散、佈滿泥漿的照片,人們正不辭辛勞地試圖拯救它們──整片東北沿海的民眾皆自發地展開相冊清理作業,然後將其歸還。本書是2015年《アルバムのチカラ》的擴充版本,新增了2018年受日本西部暴雨侵襲的岡山縣倉敷市真備町,於災後的相片清理報道。如今,距東日本大地震已近十年,真備町民眾的活動身影使得影像所承載的意義、其與人之間的羈絆關係,又一次地浮現。⠀

【相關閱讀:從泥漿挖掘海嘯死者照片

書單|8| Maria Svarbova 《Swimming Pool》(New Heroes & Pioneers)

+12

斯洛伐克攝影師記錄蘇聯時期老舊泳池面貌

斯洛伐克攝影師 Maria Svarbova 生於 1988 年,儘管在學時攻讀考古學,但憑藉著對藝術的濃厚興趣而以攝影為媒介從事創作。攝影師對公共泳池空間有著癡迷的愛慕情懷,透過尋找這些有趣的景點建構出她獨特的攝影風格。這些位於斯洛伐克,建造於蘇聯時期的老舊泳池,在她的鏡頭之下彷彿成為一個水上劇場;將過往的歷史痕跡參雜著現代意象,以全新的角度試圖改變每一個她所見的場景,藉由精心配置的氛圍與構圖,最終呈現出超現實甚至感到夢幻的景象。

【相關閱讀:泳池少女水著照片如畫結集空靈純淨凝結時空

書單|9|Liam Wong《TO:KY:OO》(Thames & Hudson)

+15

Cyberpunk強烈風格改寫攝影定義

Liam Wong生於蘇格蘭愛丁堡,就讀於專精電玩遊戲和資工才華的爐灶──亞伯泰丹地大學,主修電腦藝術,並在 25 歲時便成為電玩開發商 Ubisoft 最年輕的電玩藝術總監。Liam Wong 持續致力於創作屬於真實和幻境的邊界質地;在一次因遊戲開發之故而前往東京時,他全然地迷上了這座在夜裡散發火紅光芒的浮游之城。⠀他受到如《銀翼殺手》的設計師 Syd Mead 和遊戲製作人小島秀夫等人的影響,Liam Wong 結合電玩設計的才華和早已渾熟的軟體技術,發展出他獨特的攝影視野。他拍攝下東京的夜景,以一種超現實的質地與風格,製作了夜之東京,最終成為《TO:KY:OO》一冊。

【相關閱讀:Liam Wong向《銀翼殺手》致敬

書單|10|安達祐實、桑島智輝《我我、我旅我行》(青幻舎)

+16

女優與攝影師的婚後生活

《我旅我行》則收錄了他們 2014 年至 2018 年的四次攝影旅行:法國、波蘭與德國、沖繩、西班牙。身為演員,即使是私人狀態,安達祐実總是引人注目;直到當行走於異國他鄉,她終於得以個人的身份出演生活。放鬆的姿體與神情、毫無現實的紛亂或緊張感、純粹是夫妻間的相處時光,這些影像忠實紀錄著日常中難得一見的瞬間,而由旅行所帶來的不凡所體現。1978 年生於岡山縣岡山市,攝影師桑島智輝畢業於武藏野美術大學,師從於鎌田拳太郎,自 2004 年獨立後,活躍在雜誌、藝人寫真集、廣告領域。其於 2013 年發表記錄了約兩年半的安達祐実攝影集《私生活》;2014 年結婚至今,攝影師仍每天拍攝著安達祐実,並在個人平台上不定期公開妻子照片,成為網路上的話題。

【相關閱讀:私影紀實:抵抗婚姻未知未來的不安

延伸閱讀——

廢墟觀光|另類探險家都中伏

+10

網上平台解構古今千流百派藝術名作

網上閱讀平台:藝文頻道〈人與物〉系列

在新時代閱讀世界再不限於紙本,網上平台亦是大家閱讀寶庫。【藝文】頻道為了讓大眾更容易認識藝術,開設定期專欄〈人與物〉,由淺入深解構古今千流百派的藝術名作,導介藝術名家,從作品中理解大師,再由大師生平體會作品,與大家一同賞析曠世鉅作。

【人與物】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