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大選】選舉新丁變希望 馬克龍會否帶來美麗誤會?

撰文:麥俊和
出版:更新:

「自由、平等,博愛,我看不到其他參選人十分明白這些概念……在意識形態令人民分裂的世界,他(馬克龍)鼓起勇氣。他參選總統,為我們帶來希望。」一位35歲的法國城市規劃師這樣說。
在經濟增長停滯、失業率高企的法國,許多選民對年僅39歲的馬克龍(Emmanuel Macron)寄予厚望。這名獨立於兩大主流政黨的候選人,高舉結合了自由經濟與左翼社會主張的中間派路線,在今屆總統選戰中異軍突起,甚有希望成為愛麗舍宮下一位主人。不過,他真能為其口中所言長久缺乏個性的法國政治生命帶來靈魂嗎?

馬克龍畢業於精英學校,令他的事業平步青雲。(AP)

   入投行反而名利雙收

馬克龍迄今的事業可謂平步青雲。他出生於小康家庭,畢業於法國政經精英搖籃國家行政學院(ENA),2004年加入政府,在經濟部擔任財務調查員;2007年,他加入國家經濟增長委員會,在那裏認識了一眾知名企業家及銀行家;一年後,他放棄公務員生涯,轉到老牌大行羅斯柴爾德投資銀行(Rothschild & Co)工作。法國人一向忌諱從政者過於富有,當時有朋友向馬克龍警告,加入投行這一決定將令他的政治抱負化為烏有。馬克龍不為所動,並且很快便在新的工作領域證明了自己的實力,促成雀巢公司在2012年用120億美元收購輝瑞旗下營養品業務,換來「財務莫扎特」美譽及290萬歐元豐厚報酬。

與朋友的預警相反,投行生涯成功令馬克龍名利雙收,也為他帶來政治回報。2012年,他獲代表社會黨競選總統的奧朗德(François Hollande)招攬,成為其經濟政策智囊。奧朗德成功當選後,馬克龍跟隨他進入愛麗舍宮,成為總統府副秘書長,兩年後出任經濟部長。

   盼營造國家未來能力

馬克龍對這段為官生涯不盡滿意,他聲言自己從政動力源自「營造國家未來的能力」,但卻發現當今的法國政府只是為政黨服務的機器。他在任內推行一些市場改革措施,如增設周日營業時間、為長途巴士路線引入競爭等,這些方案與多個歐洲國家相比相當溫和,但馬克龍發現極難得到社會黨內部支持。

去年8月30日,擔任經濟部長剛滿兩年的馬克龍向奧朗德請辭,正式展開自己的政治冒險。他自稱「不左不右」,但拒絕「中間派」標籤,形容自己是「向右翼理念開放的左翼人士」。作為一名曾經的社會黨員(他在2006年入黨,2009年退黨),他透過這一自我定位,巧妙地與不得民心的奧朗德政府劃清界線,卻又讓左翼選民看到希望,同時也向政治光譜另一邊的民眾張開雙手。

馬克龍獲現任總統奧朗德(左)賞識,2012年至2016年出任經濟部長。但奧朗德5年管治失敗,間接造就了馬克龍崛起。(AP)

在歐美社會政治氣氛受民粹思想衝擊的當下,馬克龍的冒起算是異數。出身富裕家庭、畢業於精英學院、在逐利的金融市場打滾,都令他有極濃厚的「離地」色彩。極右競選對手馬林勒龐(Marine Le Pen)嘲諷他是「財富代表」,左翼對手要求他公開背後金主名單。

   創前進黨打破過時政治制度

馬克龍以草根運動來回應這些質疑。他揚言法國要打破以政黨為本的「過時」政治制度。早在去年4月,他便創立「前進!」黨(En Marche!),希望修補法國左右陣營的不足,並吸納各派「精華」。他在經濟上持親商立場、支持自由市場、減低商界的稅務負擔,在社會議題上則認同左翼的福利政策,他又大膽表明支持歐盟,加強融合與全球化,當美國總統特朗普發出移民禁令時,他公開呼籲美國科學家移民法國。

在組織架構上,馬克龍強調「前進!」是一場社會運動,與傳統政黨並不相同,沒有複雜的等級制度,重視運作透明,所有想要參與「透明辯論」的人皆可加入。他自言不知道「這場實驗何時結束」,而實驗成果迄今相當驕人,成立不足一年,「前進!」已吸引了逾20萬人參加。他說,如果想要帶來改變,首先要懂得聆聽。「前進!」在法國各地設立分支,地方成員會逐家逐戶拍門做問卷,問題包括「你對法國有哪些地方不滿意」、「你對我們的政治制度有什麼不滿」、「你最大的希望是什麼」等。他用收集到的答案制訂自己的治國綱領,形容那是「我與國家簽訂的契約」。

馬林勒龐是馬克龍的最大對手,兩人在民調叮噹馬頭,最有機會進入第二輪選舉,爭奪總統寶座。(AP)

   趁主流政黨頹敗崛起

成功除了個人努力,還要靠運氣。馬克龍迄今的運氣也相當不錯。最初他確實不太起眼,但今屆法國大選意外戲碼頗多,尤其是兩大主流政黨的「頹敗」,間接造就他在短短兩個月左右搖身一變成為總統大熱門。現任法國總統奧朗德管治能力欠佳,更因民望低迷知難而退,成為數十年來首位放棄連任的在任總統。奧朗德未能團結社會黨,反而激發起左翼內部的反建制力量。在社會黨初選中,原本被看好的前總理瓦爾斯(Manuel Valls)意外被政治立場較激進的前教育部長哈蒙(Benoît Hamon)擊敗,但瓦爾斯並不信服哈蒙的能力,轉而支持同樣曾為自己下屬的馬克龍,令社會黨內訌加劇。哈蒙亦未能拉攏其他左翼勢力,民望甚至被主張極左路線的梅朗雄(Jean-Luc Melenchon)超越。另一邊廂,在野共和黨選出的總統候選人菲永(Francois Fillon)捲入聘用妻子及子女「吃空餉」的醜聞,民望應聲急挫,去年11月仍是總統大熱人選,如今卻很可能在大選首輪出局。兩大主流政黨同時失勢,最大得益者本來是對總統之位虎視眈眈的國民陣線主席馬林勒龐,然而馬林勒龐近年雖然積極把自己塑造為成熟政客以擴大選民基礎,該黨根深柢固的極右形象還是令許多選民卻步,馬克龍成為他們阻止馬林勒龐掌權的希望所在。

   創造人性化領袖

馬克龍以政治革新者自居。他聲言,除了戴高樂(Charles de Gaulle),法國當代再沒有可以把國家精神「人性化」的真正領袖。這番話由一個只當過兩年內閣官員、從未經過民主選舉洗禮的政治新丁口中所出,不出意外落人話柄。政敵嘲諷他把自己當成「權威」,但渴求改變的選民聽在耳裏,卻相當受落。

當代哲學大師哈伯馬斯(Jürgen Habermas)認為,馬克龍勇於跨越自1789年法國大革命以來的「紅線」,打開過往只有左右意識形態之爭的路線。沒錯,對許多法國人而言,他代表的是法國的新希望與改變,令許多精英份子、政商界名人與青年人都希望投他一票。但如果他最終入主愛麗舍宮,左右大局的因素恐怕還是法國人務實的政治計算。最新民調顯示,他與馬林勒龐最有機會進入第二輪投票,屆時他會以明顯優勢擊敗對手,情況一如15年前大量選民由於懼怕馬林勒龐父親老勒龐的極右主張,而紛紛把票投給希拉克一樣。

馬克龍若能上台,管治能力及經濟政策將受考驗。(AP)

   上台才是管治能力的驗證

馬克龍年輕能幹的形象深入民心,但經驗始終有限,管治能力尚待驗證。「局外人」是他競選時的優勢,但在政治決策過程中卻會成為問題。法國實行「半總統制」,總統與總理分享治國權,總統有委任總理及其他主要官員、解散國會等權力,但不代表他有足夠政治資本掌控權力。總統如來自佔國會大多數議席政黨,他可委任黨友出任總理,府會和諧,執政自然事半功倍,但若在野黨國會議席過半,總統便要委任在野黨推舉的人為總理,屆時總理聯同國會便可不理總統命令而推行政策。

目前,馬克龍領導的「前進!」黨在國會並沒有任何議席,在地區也沒有分支,缺乏強大的政治盟友。若他當選總統,便可能出現在野黨主政的局面,難以伸展抱負。主流政黨競選對手如哈蒙也以此質疑他沒有能力管治國家,警告他將令法國政治陷入一段混亂不確定的局面。

當然,馬克龍可「製造」一個多數政黨,最有可能的做法是拉攏傾向中間路線的左右翼議員,或者與社會黨合作。不過談判絕不輕鬆。大選第二輪投票在5月7日舉行,一個月後就將舉行國會選舉,馬克龍的如意算盤是靠自己贏取總統寶座去凝聚人氣,從而說服選民繼續支持「前進!」黨搶佔國會議席,但要創造這個奇蹟談何容易。

馬克龍與比他年長24歲的教師相戀。(AP)

   經濟政策被批無新意

另一個考驗馬克龍的地方是他的經濟政策是否能真的帶來希望。奧朗德之所以主動放棄連任機會,主要原因是未能解決社會經濟問題。下任總統面對艱巨的經濟挑戰,首要解決的是創造就業機會,尤其是幫助年輕人找到工作。馬克龍請來法國著名經濟學家、歐洲智庫Bruegel主任費里(Jean Pisani-Ferry)擔任經濟政策策略師,提出的措施包括保持財赤低於歐盟水平3% GDP、減低工時、容許企業家及自僱人士領取失業救濟金、五年內達至減少600億歐元公共支出、削減12萬公務員職位、豁免八成家庭的房屋稅,降低企業稅由33%至25%等,旨在建立一種新增長模式,具「公平及可持續發展,同時推動環保與增加向上流機會」。不過,有專家認為該計劃沒有太多新意。法國經濟學家利馬(Pascal De Lima)說,馬克龍的政策缺乏原創性,部分只是沿襲自奧朗德。

在愛情路上,馬克龍是一位堅定和不折不扣的「找數」真男人。浪漫的他17歲時,愛上了比他年長24歲的戲劇教師,憑着一句「無論你做什麼,我會娶到你」,即使遭到父母反對被迫遠離,仍然堅守愛的誓言,終於在29歲那年兌現承諾,娶得美人歸。法國人當然希望他當選總統後如同對待愛情那樣,兌現競選時為國家帶來的變革承諾,不要讓它變成一場美麗的誤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