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錫進評河南賦紅碼事件:要緩解地方上的「維穩焦慮」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部分河南村鎮銀行儲戶、爛尾樓業主健康碼被「賦紅碼」一事近日引發輿論場廣泛關注,周五(17日),《環球時報》特約評論員、前總編輯胡錫進亦就此表態,認為必須杜絕賦紅碼這樣的違法施政,但同時也要緩解地方上的「維穩焦慮」。

胡錫進評論道,中國針對基層的維穩標準應適當放鬆,不應只要有數人在某地舉舉牌子,喊兩聲口號,就認定「出事了」,要對當地領導追責。地方上出了上訪者,更不應被看得很嚴重。各地盡量維持秩序,但不應要求什麼問題都不許出,否則會把地方幹部逼得「走投無路」,「不出事」就會成為排在最前頭的思維,什麼辦法能促進維穩就先用了再說。

他續指,針對特定人群的健康碼動手腳,賦紅碼,顯然不合法,屬於濫用公權。但它能阻止取不出錢的儲戶前往鄭州維權,而當地政府又沒辦法滿足受損儲戶的要求,於是就動了相關念頭,合法不合法都在其次。它可以先排除一些儲戶聚集抗議的風險,得一時安,「從媒體報導的情況看,河南賦紅碼的事情似乎就是這樣」。

胡進一步稱,出了事也要致力於解決問題本身,若就是一時處理不了,那就應當接受其在社會治理的層面上留下一道划痕或者烙印,不應試圖把事情熨的平平整整的,在社會面猶如什麼都沒有發生般,「那樣的平靜是假的,不是以人為本的」。他認為,維穩的思維如果極化,不符合社會治理的基本規律;倘要徹底杜絕法律允許的越級上訪,不可能通過完全合法合規的方式實現,「一些在合法性上有漏洞、但卻『管用』的辦法就會被想出來,並且投入使用」。

最後他還提到,各地近年偶爾有一些人聚集、喊口號,但基本都是在民生層面就具體利益的維權行為,並不構成衝擊國家治理全局的風險;國家不應將「不出問題」的標准定得過高,尤其不應輕易對基層幹部追責,否則會導致體制內的「維穩焦慮」;社會應當在依法治國的方向上不斷形成更大的包容性和彈性,多一些寬鬆、從容,促進基礎牢固的社會穩定,減少不必要的「維穩焦慮」,那樣可以適度解放基層政府繃得過緊的維穩注意力,大概也就不會有地方政府琢磨賦紅碼幫著實現「截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