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中風丨高血壓、運動量不足8大危險因子!5健康生活習慣防止中風

腦中風丨高血壓、運動量不足8大危險因子!5健康生活習慣防止中風
撰文:Heho健康
出版:更新:

腦中風終身的發生率是1/6。根據台灣中風登錄資料庫顯示,初發中風病人在中風1個月後的失能比例是61.2%、3個月是55.58%、6個月是51.72%,是65歲以上高齡長者常見失能的主要原因。

台灣台北市立聯合醫院林森中醫昆明院區院長洪裕強指出,以前患過腦中風或暫時性腦缺血,有10%的腦中風倖存者在緊接著的1年內會再發生腦中風,1/6的腦中風倖存者在隨後2年內會發生下一次的腦中風。

健康生活預防腦中風(按圖看清👇👇👇)

健康生活預防腦中風(01製圖 )
健康生活預防腦中風(01製圖 )
+13

而有心肌梗塞或嚴重週邊血管疾病的患者,未來中風的危險性為無相同疾病者的 2〜4 倍。因此,預防腦中風的發生相當重要,他建議,預防原則是「未病先防,既病防變」。

洪裕強表示,腦中風常見八大危險因子,包括高血壓、糖尿病、膽固醇過高、心房顫動、運動量不足、體重過重、吸煙、腦中風家族史,上述8項之中有任3個,就屬於腦中風高危險群。

相關文章:腦中風|中風突然發生避無可避?一文認清腦中風5大前兆助預防👇👇👇

+4

健康生活預防腦中風

均衡飲食

採地中海飲食或DASH得舒飲食,多攝取蔬果、全穀類、堅果、魚類,減少紅肉與加工食品。限制鹽分攝取(每天少於5克),避免高鈉食物(如醃漬品)。適量攝取優質油脂(如橄欖油、深海魚油)。避免高糖飲食,減少精緻碳水化合物。避免高油脂、油炸食品,減少動脈硬化的風險。

規律運動

每週至少150分鐘中等強度運動(如快走、游泳、騎腳踏車)。可結合太極、八段錦、氣功、平甩功等促進血液循環,幫助平衡自律神經的運動。避免過度劇烈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劇烈運動可能會導致血壓驟升,反而增加中風風險。

情緒、壓力與睡眠

減緩壓力:壓力過大會影響血壓,應學會放鬆,如靜坐、冥想、瑜伽、深呼吸。適當休息,避免熬夜:熬夜會增加中風風險,應保持規律作息。保持情緒平穩,避免暴怒:情緒波動大,尤其是易怒,容易導致中風。

如何區分梗塞型和出血型腦中風(按圖看清👇👇👇)

+4

相關文章:腦中風|中風2類型如何區分?腦動脈瘤病程快應注意5大初期症狀

定期健康檢查

血壓監測,40歲以上建議每週量一次,高危險族群應更頻繁,搭配居家血壓量測722原則,「7」連續7天量測、「2」早上起床後、晚上睡覺前各量1次、「2」每次量2遍,取平均值。

血脂檢查,至少每年測一次膽固醇。血糖檢測,尤其是糖尿病家族史者,應定期驗血糖與糖化血色素(HbA1c)。頸動脈超聲波,檢查頸動脈是否有狹窄或斑塊。心電圖或心臟超聲波:評估是否有心律不整或心臟疾病。

中醫解析3體質調理方法,不怕腦中風威脅

預防腦中風必須從認識危險因子開始,平日養生可用中醫藥調理體質進一步積極預防。洪裕強說明,透過針灸、拔罐、推拿經絡和穴位保健以促進氣血流通,預防血瘀。像是太衝穴、內關穴、合谷穴、足三里穴、陽陵泉穴。

適當藥膳與中藥調理體質,如山楂、丹參、黑木耳等活血化瘀,幫助血液循環;黃耆、當歸、黑芝麻等益氣養血補腎;天麻、鈎藤:降壓、保護腦神經細胞。

5招日常保養神經和血管(點擊下圖看清!👇👇👇)

+9

相關文章:心血管健康|天氣凍溫差大易引起腦中風?專家教5招促進身體保健

中醫體質調理

• 肝陽上亢型(頭暈、易怒、高血壓):天麻鉤藤飲-平肝熄風。
• 痰濕阻滯型(體胖、頭重、血脂高):二陳湯-化痰通絡。
• 氣虛血瘀型(氣短、疲勞、血瘀):補陽還五湯-活血化瘀。

延伸閱讀:

中醫治療腦中風怎麼做?中醫師用 1 方法有效預防臥床、失能

【本文獲「Heho健康」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