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天氣.節氣】冬至一陽生如新年到 中醫師推薦「黑食材」養生

撰文:藍善婷
出版:更新:

一股較溫暖的偏東氣流繼續影響廣東沿岸,今明兩日廣東沿岸地區天氣溫暖,香港今早沿岸有幾陣霧,大致多雲,日間部分時間有陽光,最高氣溫約25度,而明天冬至預料將同樣溫暖,如果最高氣溫達24度,更勢成20年來最暖的冬至。
常言:「冬至大過年」,冬至又會被稱為冬節,這天雖然只是廿四節氣中其中一個節氣,但地位卻似乎特別高,也令冬至如同節日般,傳統家庭會相約一同聚餐「做節」,究竟為何冬至特別重要?這個節氣又有什麼特點,大家又如何可以在過節的同時,因應氣候變化之特色而同時養生?有中醫師就從古書所記的:「冬至一陽生」中,推薦大家在這個全年黑夜最長一日,食用三種「黑食材」。

在早上7時半,天文台錄得溫度為21.4度,相對濕度為百分之94,而在京士柏錄得的紫外線指數大約是0.1,強度屬於低,但預測今日的最高紫外線指數大約是5,強度屬於中等。天文台預測,香港今天氣溫介乎21至24度,相對濕度為百分之75至95,預料明天冬至將天氣溫暖。(按此閱讀:【01天氣預報】濕暖冬至勢成定局

冬至被不少中國人視為傳統節日,故又有「冬節」、「長至節」、「亞歲」等別稱,這天同時也是廿四節氣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其特點是全年裡夜晚時間最長的一天。

菩提堂中醫診所註冊中醫師余健楚表示,其實在大自然界會出現物極必反的現象,即是陰氣達到最盛的時候開始出現消退,陽氣同步開始出現生長,「用一句說話就可以概括,叫『冬至一陽生』;相應地人體內環境也一樣存在有『一陽生』。這是古人客觀地觀察自然規律而得出的真切結果,從而建立了完整而有系統的醫學理論去治病醫人,所以中醫是一門自然科學,而不是單純是經驗的醫學。」

余醫師提醒大家如在外過冬進食盆菜,就要嚴禁飲凍飲,更不要太夜進食,也不要過飽。(資料圖片)

出自《易經》指陽氣歸來

所謂「冬至一陽生」,跟《易經》其實大有關係!《易經》64卦中第24卦是「復卦」,卦象為雷在地下,雷象徵的是「動」、「春天」、「生機」,一切的生機藏在地底下,有萬物冬眠之象,而「復」原意是「歸來」,在《易經》中更專指陽氣的歸來,故冬眠雖然表面上一片死寂,但卻是暗藏無限生機,形成了一陽初生,而冬至更是廿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

余醫師接續解釋,要認識「冬至一陽生」的規律並不困難,「看炎熱夏天的井水是涼還是溫,答案一定是涼;而寒冷冬天的井水是涼還是溫,答案就一定是溫,因為夏至後,地球一直慢慢吸收太陽的能量儲存在內部,到冬至前後,這個陽氣才開始慢慢向外發散。」故此,順應「冬至一陽生」這個自然規律,就是養生之道的最高法則。

中醫師余健楚應順應「冬至一陽生」的自然規律。

冬至養生之道在乎平靜

哪如何才做到「冬至一陽生」?他稱方法非常簡單,「就是在冬至這天盡量停止一切令你繁忙的事情以及煩惱,有意識地令到自己平靜下來。」他提議,大家可以選擇打坐,或者聽古琴,都有好好的效果,「愈是這麼做,身體內部的氣血就會自動調整,獲得相對上的健康。」

此外,余醫師又提醒有慢性病的老人家在冬至更要注意保暖,並注意心情舒暢。如在外過節進食盆菜,就要嚴禁飲凍飲,當中更當然包括啤酒,還要注意不要太晚進食,也不要食得過飽,「要早回家靜養」,而這些生活細節,其實都是為了給身體內的陽氣生長創造一個良好條件。

肉蓯蓉味甘、性溫,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的作用,而且補而不燥、溫而不熱。
紫米性溫、味甘,有滋補的作用。

「黑食材」​推動陽氣升發

至於冬至食療方面,余醫師則推薦一個「肉蓯蓉紫米黑豆粥」,無獨有偶是當中材料,全為黑色的「黑食材」,「肉蓯蓉屬性是味甘、性溫,有補腎助陽、潤腸通便的作用,它最主要是補而不燥、溫而不熱;紫米味甘、性溫,有滋補的作用。」這食療可通過藥補推動體內陽氣的升發,從而達到保健作用,但不同人體質始終有異,故食療最終是否適合,更需要諮詢註冊中醫師的意見。

其實,民間家庭在冬至會團聚慶賀,更會準備佳節美食來慶祝,各地的冬至食俗也大有不同,例如在北方會有吃餃子和宰羊的習俗,而在南方,就會製作湯圓,取其團圓之意,一家人會圍坐一起搓湯圓,充滿了過節團聚的歡樂氣氛。(按此閱讀:【01天氣.節氣】北方食餃子南方食湯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