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結香港基金倡設中醫藥旅遊路線 林蓓茵:中醫藥除治療更是文化

撰文:文睿
出版:更新:

港府銳意推廣中醫藥發展,團結香港基金就弘揚中醫藥文化、加強中醫基層醫療服務,及提升中醫人才質量提出建議,包括推廣中醫藥旅遊路線。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林蓓茵表示,中醫不單是治療病患的工具,更是一種傳統文化,隨中醫院落成後,相信大眾對中醫藥認識會逐漸增加,亦有助調整中醫師薪酬。

葉文祺建議設中醫藥青年推廣大使計劃、中醫藥文化及健康講座等。(文睿攝)

團結香港基金:中醫藥文化推廣散落 未有協調

團結香港基金副總裁葉文祺表示,中醫藥在抗擊疫情過程中發揮重大作用,加上港府和國家分別制定中醫藥發展藍圖、建設中醫醫院,以及在「十四五」規劃提到中醫藥發展,直言現時是推動中醫藥發展的好時機。團結香港基金研究員周嘉俊指,中醫藥文化有深厚底蘊,與生活息息相關,「現時文化推廣較為散落在各行各業,周街都見到涼茶鋪、藥材鋪、雷生春堂等,但未有協調」。

他建議,展開「中醫『傳』港」文化推廣計劃,聯合商界、民間團體、政府、醫療集團和學者共同合作,舉辦一系列的多元化活動,如中醫體驗,提供義診、外展服務、藥膳品嚐,配合節氣為市民提供保健服務等。文化旅遊融合方面,建議規劃雷生春堂、中醫藥博物館、中醫文化養生館等中醫藥健康旅遊路線。教育宣傳方面,建議設中醫藥青年推廣大使計劃、中醫藥文化及健康講座等。

倡推出「 中醫公私營協作計劃」

中醫診所暨教研中心總就診人次,在疫情三年間上升近5成,達1,518,636人次,中醫服務佔長者醫療券總體服務比例,亦較2017年的24.69%,升至2022年的39.43%,周嘉俊指意味市民對中醫服務的需求持續增長,建議推進中醫參與現有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選取中醫藥的優勢病種,如痛症,在基層醫療推出「 中醫公私營協作計劃」。為加強中醫師與其他醫療專業人員互動,他亦建議「系統化」中醫基層醫療培訓和要求參加政府資助項目的中醫師應加入《基層醫療指南》及登記參加醫健通。

對於中醫師薪酬遠低西醫,林蓓茵認為這源於香港大多中醫師為私人執業,故其薪酬受市場需求高低影響。(文睿攝)

林蓓茵料有更多中醫師加入醫健通

香港註冊中醫學會副會長林蓓茵解釋,以往政策無足夠誘因吸引中醫師加入醫健通,加上中醫師較少使用電子病歷紀錄、不習慣用電腦。她相信,未來增加更多基層醫療服務種類後,會有更多中醫師加入基層醫療指南及醫健通。

提到中醫師薪酬遠低西醫,林蓓茵認為這源於香港大多中醫師為私人執業,故其薪酬受市場需求高低影響,相反西醫大多在公營市場工作,有清晰的薪級,她相信隨中醫院落成後,香港中醫師薪酬將有所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