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飲食熱話】肉骨茶發源地係馬來西亞定新加坡?真相同泉州話有關

撰文:食力
出版:更新:

關於「肉骨茶(Bak kut teh)」,你是白湯派還是黑湯派?
到馬來西亞與新加坡旅遊,如果不吃肉骨茶,當地美味佳餚地圖的收集勢必會缺一大角。但實際嘗過兩地的肉骨茶,就會發現它們很不一樣!雖然都是帶肉的骨煲成的湯,但馬來西亞是黑湯,新加坡卻是白色的,為什麼會有如此大的差異呢?另外,兩國對於肉骨茶的發源地也一直爭論不休,究竟它來自馬來西亞,還是新加坡?
文:黃敬翔/食力

常見的肉骨茶原來分成3種!各自口味大不同

在深入挖掘肉骨茶發源地前,需先了解所謂白湯與黑湯的差別。在新馬兩地,常見的肉骨茶共有3種:

福建黑湯派:使用各種中藥材、香料、黑醬油烹調,煮出的湯色較濃郁且藥膳味明顯,是馬來西亞最常見的類型,又以「巴生港口(Port Klang)」為代表。

廣東黑湯派:在藥膳湯底中加入藥酒以加強其藥效,較為小眾,僅在馬來西亞部分地區可嘗到。

潮州白湯派:符合潮州人清淡的口味,通常以大蒜和胡椒提味,熬煮的湯顏色較淺。在新加坡與馬來西亞檳城州受到歡迎。

近年來,在馬來西亞也出現了「乾肉骨茶」,其實就是湯煮成更濃稠的肉汁,再加入其它食材製成。另外,由於伊斯蘭教禁吃豬肉,肉骨茶更出現了以雞肉取代豬肉的「清真」或者「素食」的版本。

眾說紛紜!各有說法!但最具代表性的是「苦力論」

如果去問馬來西亞人,幾乎所有人都會言之鑿鑿肉骨茶就是起源於巴生港。同時,也有一些新加坡人宣稱肉骨茶早在巴生以前就存在於新加坡當地。肉骨茶的起源存在諸多說法與傳說,但不管是哪裡,流傳最廣且最具代表性的都是「苦力論」。

「苦力論」中指出,20世紀初,許多福建人因原鄉土地不敷使用,加上糧食不足,聽聞南洋遍地是黃金後,甘冒著生命危險義無反顧出洋南下,從事苦力工作。這些工作場景有人說是巴生港、也有人說是新加坡,但大致上都是苦力們在搬運貨物的過程中,偶有藥材碎片掉落在地,於是拾起來收集後,拿到專賣肉骨的攤位集資煮食,逐漸形成肉骨茶這樣的特色佳餚。

1945年巴生出現肉骨茶攤,但19世紀末新加坡可能就存在肉骨茶?

經新加坡「I eat is shoot i post」博主Leslie Tay博士實際採訪後,發現原來在二戰前,當地老人家就已經有邊吃肉骨、邊喝茶的記憶!(按圖放大了解肉骨茶的起源及發展)▼

+7

延伸閱讀:

從養豬到賣肉骨茶!「發起人」蔡水發讓周潤發、周杰倫都成為粉絲

這麼豐富的滋味你嚐過嗎?南印度菜系+中華料理+阿拉伯、波斯風味=馬來西亞菜!

參考資料:

Is bak kut teh from Malaysia or Singapore?

尋找肉骨茶的起源◎林金城

Seng Huat Bak Kut Teh Restoran: The Origins of Bak Kut Teh continued…

The man who put Teh in bak kut teh

Singapore Hawker Classics Unveiled: Decoding 25 Favourite Dishes

【本文獲「食力」授權轉載,原文:馬來西亞還是新加坡?爭論不休的「肉骨茶」發源地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