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茂波:填海是解決住屋問題關鍵 無新市鎮落成致土地供應緊張

撰文:鄺曉斌
出版:更新:

土地供應小組仍未完成增加土地供應途徑的討論,但港府高層卻率先表態!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4日)發表網誌,指香港在2000年後更再沒有新的新市鎮落成,是現時土地供應緊張的深層次原因之一。他指出,新市鎮的不少土地是由填海所得,但2000年至2015年期間的填海造地面積,平均每年40多公頃,比1985年至2000年期間,平均每年200公頃的數字,減幅近八成。
陳茂波認為,填海對解決住屋問題起關鍵作用,亦是「香港受地理限制之下增加土地供應、推動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

陳茂波指,上世紀90年代發展的東涌新市鎮落成後,至今再未有新的新市鎮落成。(陳茂波網誌圖片)

財政司司長陳茂波今日(4日)以「填海,再出發」為題發表網誌,指現時香港共有超過350萬人居於新市鎮,佔本港人口近一半,他隨後提出一個疑問:「我們對上一個新市鎮已經是多久以前落成?」他指出,荃灣、屯門、沙田、大埔、元朗、粉嶺/上水等6個新市鎮,都是七十年代發展,而八、九十年代則發展天水圍、將軍澳和東涌項目,但東涌新市鎮受金融風暴及沙士等因素衝擊,樓市下滑而被大幅收縮發展規模,到2000年後更再沒有新的新市鎮落成,「這也是我們現時土地供應緊張的深層次原因之一。」

陳茂波指,東涌新市鎮擴展後將成為配套設施更完善的社區。(陳茂波網誌圖片)

近年填海所得土地大減

陳茂波隨後指出,新市鎮的不少土地是由填海所得,對解決住屋問題起關鍵作用,亦是香港受地理限制之下增加土地供應、推動城市發展的必由之路。他指出,在2000年至2015年期間,填海所產生的土地合共只有690公頃,即平均每年40多公頃,遠少於1985年至2000年期間的3000公頃,即平均每年200公頃,相等於約十個維多利亞公園,減幅近八成。

東涌新市鎮擴展計劃合共提供約4.95萬個住宅單位,當局將於明天舉行填海及前期工程的動工典禮。陳茂波指認為,該計劃對香港未來土地供應而言,是重要的里程碑,他指東涌現時人口約8萬人,進行相關計劃後會增至12.4萬人,增加4.9萬多個房屋單位,公私營房屋比例為63:37,但強調東涌的規模仍遠低於沙田及馬鞍山的70萬人;在進行發展計劃的同時,當局會藉此改善東涌的配套設施,包括增加兩個鐵路站、標準運動場及街市等設施。

陳茂波指,現時的新市鎮不少土地都是由填海所得,如圖中的沙田,對解決本港市民住屋問題起著關鍵作用。(陳茂波網誌圖片)

陳茂波在文末指,未來香港仍有多個填海造地的建議,以及數個重要的新市鎮項目,例如洪水橋、古洞北/粉嶺北、元朗南及錦田南,期望大眾以務實和相互體諒的態度看待,填海以及新市鎮發展便能重新出發。

東涌東填海後重塑的生態海岸線。(陳茂波網誌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