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嘉仕.跑遊老香港|民智啟迪之路 華人辦西學普及教育真誠建港

撰文:鄺嘉仕
出版:更新:

1841年香港開埠,傳統農村社會變身連接全球商埠的自由港,商賈及傳教士陸續東來。他們分別為了從商與福傳,均要本地華人協助。有識之士,特別是傳教士,便開始在港提供教育,培養所需人才。這些教育服務不少免費,有志人士來者不拒,跟傳統華南社會裏教育服務由望族把持,子弟專享以延續宗族影響力,截然不同 。
由香港公園體育館出發,經下亞厘畢道往中環方向走,很快到達第一個關於香港西式教育校園的地方。一級歷史建築「會督府」是現存少見的都鐸復興式設計,為聖公會維多利亞教區成立時殖民地牧師士丹頓的辦事處。而圍牆上當眼處有「聖保羅書院」石刻,見證現存歷史最悠久的學校,聖保羅書院的第一代校址。聖保羅書院創立於1851年,至今剛好170周年,以英文為華人提供世俗教育,令香港的教育漸漸普及。
這條鬧市中的路線,經過一棟棟異國風建築,感受文字與民智,在此落地生根,遍地開花。
文、圖:鄺嘉仕@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

下亞厘畢道會督府圍牆上的聖保羅書院石刻,跟香港同樣有逾百年歷史。

一窺聖保羅書院舊址內部(按圖放大)

+3

吉士笠「紅毛嬌」與西式教育

荷李活道走到擺花街,有一條「吉士笠街」原先直通皇后大道東。市建局「卑利街╱嘉咸街發展計劃 (H18)」地盤將之斬開,路牌只剩下威靈頓街交界一塊,現況好不淒涼。但吉士笠街開發初年,名叫「吳亞嬌」的蜑家婦女曾和一位美籍船長相好,成為知名的「受保護婦女」。二人分手後,吳亞嬌獲得美籍船長送上吉士笠街一邊的數幢樓宇。吉士笠街於是別稱「紅毛嬌街」,當時好不威風。

吉士笠街,短小的街道,挫斷社區的地盤

其實,吉士笠街是紀念一位新教傳教士,來自普魯士 (Prussia) 的郭士立牧師。香港開埠前,他已經是英國駐華商務監督的翻譯,曾協助英國商討及起草《南京條約》,促成大清割讓香港島。談到影響香港教育更深遠的,是他不斷發信鼓勵祖家教會,前來廣東傳播福音。於是,歐洲「三巴會」的傳教士陸續到港,包括巴色會 (Basel Missionary Society,即現時崇真會)、巴晃會 (Barman Missionary Society,即現時禮賢會)及巴陵會 (Berlin Missionary Society,即現時信義會)。來港宣教,興學育才,時至今天仍活躍於教會辦學,郭士立牧師不無功勞。

從擺花街向皇后大道東上望

政府辦中央書院 華人有樣學樣

吉士笠街繼續沿荷里活道,往上環方向跑,便可到達PMQ元創坊,是中央書院第二代校址。香港政府在1860年採納《教育革新計劃》,其中自行成立一所官立模範學校——中央書院,增加對香港教育的影響力。中央書院曾在1889年至1941年,在此辦學。

政府規管前,本土華人亦已有樣學樣。沿荷里活道走向文武廟,華人興辦的私塾「中華書院」,與文武廟同在1847年落成,位於廟的右邊,現時已築起東華三院李西疇紀念小學。1880年文武廟及東華醫院決議,將私塾轉為全港首間的民辦義學,經費由文武廟的收入支持,為貧苦學生提供免費教育。普及教育的概念,開始在華人社區內萌芽。

中西區華人發跡小史:穿越樓梯街時光旅途 踏上華人升龍道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於柏道的正門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 華人倡辦西式學校

以樓梯街接上般含道,再一直往西走到西營盤站,今期主角出現。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在1906年創辦,經多次遷校,於1923 年在列堤頓道主樓,李余愛喜大樓上課。大樓落成至今差不多百年,在1992年獲評為法定古蹟,是第一座獲此評級的中學校舍。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列堤頓道主樓外觀(按圖放大)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由本地華人精英(如何啟及曹善允等人)倡建,他們思想西化,希望華人都能接受外國人子女一般的精英教育,因而開辦這些貴族英文學校。聖士提反女子中學的前身,是英國聖公會海外傳道會。1905年創辦的聖士提反小學,先收錄男女小學生,後再增收女中學生,因而中學部取名「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屋蘭士里一側的入口

三邊入口 可遠觀可共賞

現時主樓有三個主入口,柏道一側入口有兩道對稱的螺旋樓梯,是典型愛德華時期,具巴洛克風格的建築特色,主樓另一方的列堤頓道入口亦有類同建築。主樓中座的前方佈滿托斯卡納柱式,門廊的柱架更有兩層高,兩層柱廊連接東翼及西翼,加上柱架中間的弧型門楣,與及頂部中間的旗桿,增強了整個建築物在柏道一側的對稱性。

校園內介紹蕭紅的銅牌

屋蘭士里入口高掛學校金漆招牌,背後花園埋藏一段文人雅事。民國著名女作家蕭紅,一生顛沛流離,生於哈爾濱,南下到港,在這裏寫成《呼蘭河傳》不久便遇上日軍佔領。中學在日佔時期徵用為臨時醫務站,蕭紅在 1942年1月在這裏病逝,年僅31歲。她的骨灰一半葬在學校花園的一棵大樹下,她的故事則由許鞍華導演,拍成《黃金時代》。

淺水灣南區文學徑也有蕭紅的生平介紹

列堤頓道入口 說英皇太子

1922年威爾斯親王訪港次天,4月7日 早上在香港大學接受名譽法學博士學位後,便來到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主禮奠基儀式。由列堤頓道正門內看,可看到紀念石碑。

列堤頓道入口

威爾斯親王封號屬誰?就是當時的英皇太子,亦即1936年繼位的愛德華八世。同年,愛德華八世為愛退位,由英女皇伊利沙伯二世的父親喬治六世繼位。「不愛江山愛美人」的事跡,歷久不衰。

英皇太子的奠基石,字體相當雅觀

欲觀賞這座「一級古蹟」中學的風采,今年正是好時節。今年是學校的115周年紀念,預料會舉行每5年一次大型開放日。有興趣的朋友,密切留意開放日的安排。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開放日(按圖放大)

+4

堅道 ─ 西式教育的落腳點

堅道在19世紀到20世紀初,出現不少學校。這和堅道是華洋之間,有形與無形生活的分界線有關。教會落腳在堅道的西式住宅,面積通常較大,適合教學用途,而且方便住在太平山街或荷里活道的華人子弟徒步前來上課。堅道有不少傳統名校的草創足跡,全為家喻戶曉,例如聖若瑟書院丶聖士提反女子中學、英華書院及聖保羅女書院等。

嘉諾撒聖心學校正門

堅道的盡頭更有超過160年的嘉諾撒聖心學校,為現存同一位置辦學最久的學校。學校由香港政府第四任總督,寶靈爵士的女兒創辦。香港嘉諾撒仁愛女修會來自意大利,見證1860年代前後歐洲各國天主教修會來港傳教及辦學。校內的一級歷史建築,在1907年落成的聖心教堂,見證教會原地興學的悠長歷史。

1907年落成的聖心教堂,見證嘉諾撒聖心學校辦學

香港開埠,西式教育按學童年齡定型施教,不一定比中式教育的因材施教好。但香港作為全球貿易鏈中的一個主要亞洲城市,西式教育讓訓練出來的學生,能夠與全世界的人材溝通、跟制度接軌,才是香港過去西式教育成功的因素。

《跑遊老香港》 - 變變變茘枝角

路線:香港公園體育館 > 下亞厘畢道 > 會督府 (聖保羅書院石刻) > 荷李活道 > 吉士笠街 > 元創坊 (中央書院舊址) > 文武廟義學 > 磅巷 > 般咸道 >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 > 列堤頓道 > 羅便臣道 > 衛城道 > 堅道 > 上亞厘畢道 > 香港公園體育館

長度:約8公里

難度:2.5(1-5,5為最高)

貯物及洗澡地點:香港公園體育館

補給:香港公園體育館,沿路有不少士多及便利店。

前往方法:

a. 鐵路:港鐵港島線金鐘站下車C1出口穿過太古廣場行約10分鐘

b. 公營巴士:大部分上堅道的巴士 (如12A,23,23B,40 及103等),在「香港公園,紅棉路」站下車即達

小貼士:

1. 中西區道路偏窄,請小心忍讓。

2. 今期所介紹的學校建築,一般不對外開放,路線從外部參觀為主。若希望進入內部參觀, 需留待開放日。

3.在疫情之前,聖保羅書院舊址(會督府)配合香港聖公會檔案館的展覽,開放予公眾參觀。會督府提供導賞服務,帶領大家參觀香港現存歷史最悠久,提供西式教育的第一間課室,以及書院早期所使用的課本等等。

4. 同樣在疫情之前,聖保羅書院及聖士提反女子中學,按例每5年一度大型開放日,今年剛巧分別是170周年及115周年校慶紀念,原本預計在2021至22學年舉行大型開放日,開放日或有待進一步的安排。

5.嘉諾撒聖心學校,同樣按例每5年舉行1次大型開放日,原定2021年5月1及2日,紀念160周年校慶的開放日,早已是延期了一次,最後仍決定取消,暫時沒有重開的消息,大家打算參觀的話,或需要再多等5年。

跑遊老香港系列:

從九龍關看茘枝角 紅磚古蹟也是隔離酒店

大埔有座政府山 文武二帝前發生港英衝突

路邊石頭守望我城 呢一塊上咗大銀幕

九龍寨城有場外交風波 香港預言書在此?

Lunch輕鬆跑 香港公園原是軍事重地?

FB專頁:我們走過的香港大地匆匆而過,錯過舊日的足跡。港九新界,樓閣或街角,都有不平凡的歷史故事。來,一起跑,一起尋找

作者鄺嘉仕

【Admin老大眼中「即興山友」的10個特徵(按圖放大)】

+5

濕疹人士適宜行山跑步,但要注意以下事項(按圖):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