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擴大性自殺」案例激增:解構拉陌生人一同去死的心理

撰文:nippon.com
出版:更新:

編按:日本14年前發生、造成7人死亡的秋葉原隨機殺人事件,日本法務部表示,兇手加藤智大周二(26日)早上已被處決。兇手加藤智大早當年行兇前曾有自殺念頭,而這種「拉上其他人一起去死」的「擴大性自殺」現象在日本近年更有增加之勢。

文:片田珠美(精神科醫生,人類和環境學博士,從事對犯罪心理和心理疾病的結構分析工作)

近年來,自殺時拉上陌生人一起死的「擴大性自殺」事件急劇增多。這些人為什麼想要拖著他人一同去死呢?本文作者從精神醫學的角度解讀這種觸發瘋狂行為的「心理機制」。

近年來,被認為屬於「擴大性自殺」的事件層出不窮,甚至看上去成了接二連三的連環事件。那麼,擴大性自殺是什麼意思?這是一個精神醫學用語,指的是那些認為「自己已經沒救了」,對人生感到絕望,產生了自殺念頭的人,出於「不想一個人去死」「自殺很可怕」等理由,強行拉上其他人一起死的行為。上世紀90年代,英語和法語圈開始使用這個概念,當時只是用來指代這種現象,而非疾病名或者診斷結果。1999年,美國科羅拉多州兩名男子闖入當地的哥倫拜恩高中,用槍掃射學生後自殺,有關方面在分析背景原因時用到了這個概念,普通民眾也由此了解到了這個詞語。

【延伸閱讀】日本變態男洗腦 強迫妻子一家互殺 幫忙棄屍還討好兇手(點圖放大閱讀)▼▼▼

+54

擴大性自殺的連環

在日本國內,人們大約是在2001年6月發生的大阪教育大學附屬池田小學校園慘案(死亡8人)這個時候開始了解到這個概念的。製造了這起事件的男子(當時37歲)在被捕後供述稱「曾經自殺過多次,始終未能如願。已經厭倦了一切。希望被抓起來判處死刑」,可見其一直抱有自殺的念頭。實際上,據說就在犯下此次血案的大約1週前,他還「用兩條領帶打結後掛在自家門上試圖上吊」,但最終還是自殺未遂。

2008年6月在秋葉原製造了一起無差別殺傷事件(死亡7人)的男子(當時25歲)似乎也是因為孤立無援的情緒日積月累,進而產生了「想自殺」的念頭。2006年8月,他想駕駛自己的愛車死在老家青森縣的一條快速車道路上,於是擅離職守駕車奔向青森。途中,他給青森的朋友群發了郵件說「我要開車撞卡車自殺」,還給母親打電話說「很快我要自殺了」。可是,到了之前設想的目的地後,或許是因為喝醉了,車子撞到了石頭樁子,無法動彈。後來,他告訴打來電話的朋友說「自殺失敗了」。

此次事件很可能是由2008年3月茨城縣土浦市發生的無差別殺傷事件(死亡2人)觸發的。製造了土浦喋血事件的男子(當時24歲)的犯罪動機是「覺得只要殺幾個人,就會被判處死刑」。他供述稱「感覺不到生存的意義,內心很空虛」。於是,他開始考慮自殺,但「可能只會造成痛苦,並不一定會死」,最終他選擇了犯下血案,求得死刑的辦法,「因為這是能讓別人殺死自己的最簡單直接的辦法」。因此,儘管可以認為他是「為求死而殺人」,但這無非也是擴大性自殺的一種類型。

同年10月,一男子(當時46歲)在大阪一家影片包廂房製造了一起縱火殺人事件(死亡16人),被捕後也供述稱「不想活了,於是放了一把火」,這應該算是典型的擴大性自殺。

「成績不好」和「母親離世」成為誘因

進入令和時代以來,擴大性自殺的頻率進一步增多。首先是2019年5月的川崎校園巴士學生殺傷事件(死亡2人),一名男子(當時51歲)捅傷多名小學生和學生家長後自殺。

擴大性自殺的連環效應,在2021年以後變得更加突出。當年10月,一名男子(當時25歲)在東京京王線一列行駛的列車中持刀縱火行兇,導致十餘人受傷。似乎他在犯案前生活窘迫,據說在被捕後供述稱「就想隨便殺幾個人,讓自己被判死刑」。

【延伸閱讀】日本萬聖節隨機殺人「小丑」萌照曝光 「陽光男孩」犯案嚇壞友人(點圖放大閱讀)▼▼▼

+18

同年12月,大阪市一間心理診所發生火災。一名曾在該診所接受治療的61歲男子潑灑汽油並點火,造成25人死亡。診所內的監控器顯示,該男子衝進大火中,擋住了慌亂奔逃的患者,自己也因為嚴重燒傷而不治身亡,可以說是典型的擴大性自殺。

今年年初的1月,一名高二學生在東京大學校門前的人行道上持刀砍傷了兩名準備參加大學入學考試的考生和一名70多歲的老年男性。同月,埼玉縣也發生了一起凶案,一名66歲的男子在生活不能自理的母親死後,把母親生前的主治醫生叫到家中,用散彈槍挾持並最終將其殺害。

無論是被逮捕的少年還是66歲的男子,似乎都表示對自己的未來感到悲觀,產生自殺念頭,然後就開始行兇。據分析,在東大校門口傷人的少年的行兇動機主要是因為自己成績不好,而66歲男子主要是受到了母親離世的刺激。

日本孤立無援的人多於其他國家

這些事件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行兇者都對自己不順的人生感到絕望,抱有自殺念頭。背後的深層原因在於他們長期的訴求得不到滿足,以及在社會上孤立無援。另外,還有一些人似乎是在面對失業、分手和經濟損失等失落經歷的時候,鑽牛角尖地認為「自己的人生已經完了」,最後策劃實施了擴大性自殺。

示意圖(Twitter@Truemii2021)

那麼,為什麼要做到擴大性自殺,拉著別人同歸於盡,而不是一個人自殺呢?其實,自殺念頭基本上都是由針對他人的攻擊衝動反轉演變而來的。雖然對某些人抱有憤怒或怨恨的情緒,卻不敢直接表露這些情緒,或者即使表露出去也不會產生任何效果,內心充滿了無奈,在這些情況下,他們就會把掉轉矛頭對準自己。經常有自殺者會在遺書中提到曾經傷害過自己的人的名字,基於這樣的事實,或許大家也就能夠理解他們萌生自殺念頭的原因了吧。

反過來,產生自殺念頭後,也很容易發生矛頭再次反轉對準他人的情況。一旦如此,那就會做出擴大性自殺的瘋狂舉動。

那麼,選擇單獨自殺還是擴大性自殺的分水嶺到底在哪裡呢?這完全取決於復仇念想的強烈程度。這種念想越強烈,就越容易積累「不想只是自己一個人不幸地死去」「絕對不能忍受獨自死去」之類的情緒,「盡可能地實施報復」的想法也會相應強化。最終,就會策劃實施拉人殉葬的擴大性自殺行為。

根源在於一切歸咎於人的思維方式

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感覺越強烈,越是孤立無援的人,越容易產生復仇念想。一旦他們認為自己之所以人生不順,全都是「別人的錯」「社會的錯」,那麼這種試圖將一切歸咎於人,推卸責任的傾向又會加劇復仇的念想。

諷刺的是,這種委罪於人的傾向正是從人們開始強調自我責任的本世紀初逐漸加劇的。原因顯而易見,那就是「責任全在自己」這種思維方式對任何人都提出了嚴格要求。尤其是對於那些能力沒有那麼高,或者是無法做到特別努力的人來說,這是難以接受的。因此,他們會傾向於認為自己的人生之所以不順,既不是因為能力不足,也不是因為努力不夠。可是,眼前的現實卻很殘酷,於是訴求得不到滿足的情緒就會越來越強烈。最後必然只能將問題原因歸咎於外界。

這種傾向正在當今的日本社會不斷蔓延。以政治家和公司高層為代表,很多人都會把各種不順的原因歸咎於他人或環境,轉嫁責任。雖然不願承認自己的不好是人之本性,但越來越多人只會一味地轉嫁責任,恐怕正是擴大性自殺現象頻發的深層原因。

當然,為了避免正經歷某種失落的人鑽進「自己已經完了」的死巷子,必須充實完善援助保障措施。擴充諮詢窗口,讓那些產生了自殺念頭的人可以順暢地傾訴苦惱,這或許也具有重要意義。因為防止自殺的對策也可以防範擴大性自殺。

不過,深層原因在於一切歸咎於他人和環境這樣一種轉嫁責任的傾向,即使說現在的日本社會是「一億人全部轉嫁責任的社會」也毫不為過。這甚至可謂是在整個社會蔓延的「病態」現象,如果不對症下藥,恐怕拖累大量無辜者的擴大性自殺悲劇今後還會不斷重演。

【本文獲「nippon.com」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