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大對台開啟全新格局 外交軍事鬥爭與「統一後」治理並進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一連七天的中共二十大會議閉幕,隨着政治報告與新一屆中央領導機構陸續出爐,中國未來五至十年前進的路徑和方向勾勒得更為清晰。由於台海情勢嚴峻,目前還存有懸念的,莫過於撲朔迷離的對台主官人選,攸關台海具體走向,格外受到台灣方面的關切。儘管人選尚未明朗,但已能從二十大釋放出來的風向訊號,感知到未來中共對台工作,或將開啟一個全新的格局。

自2008年王毅從副外長轉任國台辦主任之後,歷任張志軍、劉結一,國台辦主任都是由外交體系出身的官員出任,形成了一個外界慣習的模式軌跡。因此當今次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名單揭曉後,由於劉結一未入列,眾人目光焦點也自然集中在來自於外交系統的秦剛、齊玉等人,推測誰將出掌國台辦,卻也沒人能下定論。

外交佈局是解決台灣問題的主幹

事實上,當前關於對台事務主官的「不確定感」,或許正意味着過去人們認知的路徑依賴可能將被推倒重來,依循着未來中共應對國際變局而側重於安全第一、鬥爭與戰鬥色彩濃厚的全新佈局,對台政策和工作的實際推行,也將被放進長遠考量的全新位置之中。

駐美大使秦剛進入中共二十屆中央委員名單,被認為是下一屆外長熱門人選。(Twitter/秦剛)

台灣的中共研究專家、銘傳大學兩岸研究中心主任楊開煌接受《香港01》記者訪問時,破題即強調習近平時代人事安排首重「未來取向」,即中國未來五到十年會遇到什麼樣的問題?什麼人有能力來解決這些問題?

楊開煌認為,中國未來五到十年最重要的就是國家安全,美國現在全力打台灣牌,怎麼樣讓台灣在國際上去「噁心中共」,會讓中共在他不希望的時間、不願意見到的戰場來跟美國較量,而且這些戰場和戰略時間,都是美國設定的,美國比較容易在這些方面討到便宜。

「中國要有自己的戰略設定,對美鬥爭是很重要的領域,要鬥而不破,就算知道跟美國人講一點用都沒有,但還是要維持對美外交,這是中國大陸目前處理對外關係上很重要的藝術。」楊開煌告訴《香港01》記者,那麼北京就需要外交和對台系統互相搭配,特別是「破格入局」的王毅在外交方面駕輕就熟,而且表現不錯。

楊開煌的分析,能夠在當前二十大給出來的戰略圖景得到印證。在台灣問題的解決進程上,先搭建好了中美關係和外交場域的主幹,中央委員的名單中至少有王毅、秦剛、齊玉、劉建超等人出身於外交系統。

軍事部署面向台海戰場色彩濃厚

另一條主幹則在於軍事。10月23日中午新一屆軍委組成名單揭曉後,《香港01》即注意到,新任副主席何衛東出身於「閩系」,2019年晉升上將後,今(2022)年初才從東部戰區司令員卸任。而連任委員的苗華,同樣出身於「閩系」,出生成長在福州軍人家庭,又長期服役於駐閩的第三十一集團軍。

出身於東部戰區的何衛東,成為新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引起台灣重視。(資料圖片)

何、苗兩人可說是長年面向台海前線的解放軍將領。台灣方面有看法認為,8月佩洛西(Nancy Pelosi,台譯作裴洛西或波洛西)訪台之後解放軍展開大規模圍台軍演,幕後規劃即出自於何衛東之手。

除此之外,新一屆軍委之中,連任副主席的張又俠與新晉委員劉振立,兩人都有過實戰經驗。還可以看到,二十屆中央委員當中,有44人來自於軍系,比起上一屆的41人,明顯呈現增加趨勢。

就軍事的人事佈局而言,可視為一個做好時刻能「動手」的團隊。軍委名單官宣後的隔(24)日,習近平出席了軍隊領導幹部會議,他在講話中還特別強調了要「把全軍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的二十大精神上來」。中共在軍事上一系列的積極部署,無怪乎台灣防長邱國正在回答立法委員質詢時表示,判斷北京接下來在軍事上「對台會比較強硬一點」

國際變局令統一的代價風險上升

二十大之後成形的外交軍事鬥爭主幹,很大的背景來自於國際情勢的大變,尤其是俄烏戰爭牽動地緣政治變化。北京要統一台灣的複雜度和可能付出的代價都在提升,而且時間感也更為緊迫,使得中共需要將重心擺在國際鬥爭,並且掌握好可能發生的大小風險。

中共二十大22日閉幕,通過《中國共產黨章程(修正案)》的決議,「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寫入黨章。(資料圖片)

不過,這裏所謂的「鬥爭」,既非毛澤東時代講的「階級鬥爭」,也不是意味着必然要發動軍事戰爭。台灣涉陸智囊趙春山,日前在一場講座上解讀,習近平時代談的「鬥爭」,其實展現在他為了認為對的事情而「敢作敢為」,考慮包括對台政策在內的任何問題,都是從中華民族長遠且根本的利益思考,只要他認為對民族有利就會去做,「統一」也不例外。

在二十大報告中,習近平提醒了中國發展進入戰略機遇的同時,隨時都有可能發生各種「黑天鵝」和「灰犀牛」的風險挑戰,從而強調「必須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做到居安思危、未雨綢繆,準備經受風高浪急甚至驚濤駭浪的重大考驗」。

在此認識之下,中共依舊將「走和平發展道路的現代化」列為未來的使命任務之一。當「和平」受到尖鋭挑戰、「發展」面臨巨大風險時,特別是中共認為美國越發藉着「台灣牌」在突破和掏空「一中」,對台海穩定與統一進程帶來更大的動盪,勢必將以更大的力氣來守護其所承諾的「和平發展道路」。經二十大決議修正黨章,寫入「堅決反對和遏制『台獨』」,即為顯例之一。

統一後治理籌劃已提上北京議程

當中共把外交和軍事鬥爭站穩了,自然能騰出手來將台灣問題的解決推向另一個不同於以往的局面。於今「新時代黨解決台灣問題的總體方略」正式寫進二十大報告,意味着過去一段時間北京有意強化的「統一後」論述和治理藍圖,在二十大之後可說是提上了議程。

誰將接手劉結一執掌國台辦仍撲朔迷離,或意味着北京對台將開啟全新格局。(新華社)

如果考慮到這層意義,那麼主抓對台工作的國台辦等涉台系統,相當有可能承擔起新的任務,從過去扮演「統戰」的角色,進一步轉換到規劃和安排「統一後」如何治理的積極角色

從過去香港回歸前的歷史經驗來看,中共將「祖國完全統一一定要實現,也一定能夠實現」的宣示涵納進二十大報告「堅持和完善『一國兩制』,推進祖國統一」這一節之中,其實等於透露了統一台灣之後的治理籌劃工作,在日後只會更往前推進,而不會停下腳步。

二十大會議與新一屆領導組成,象徵着中國發展的新里程碑,在中共的思維之中,台灣問題當然不會自外於其中。完全可以預想的是,北京對於統一台灣的決心,將推促着時間表提前,端出衝擊感更強烈的做法。

回到本文開頭提出的問題,台灣方面好奇誰將會接手劉結一來執掌國台辦,卻茫然摸不着頭緒。事實上答案可能已經隱藏在現象的背後,預示着北京對台的全新格局正在醖釀,即將呼之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