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外瘦內臟脂肪多易三高中風 偷肥族2大特徵你有冇份?

撰文:照護線上
出版:更新:

梅姐59歲,退休四年,跟著鄰居去抽個血做健康檢查。醫生告訴梅姐:「妳的血糖過高,已經到糖尿病前期囉,得趕快多運動,注意飲食,否則血糖控制不好,接下來會有一身病?」梅姐看到報告上的紅字,驚呼:「怎麼可能,糖尿病的人不應該都是都胖胖的嗎?我體重這麼標準!為什麼還會血糖控制不良?!」
醫生看著梅姐,搖搖頭道:「有群人就是這樣,說不上胖,但也談不上健康,因為其實好些藏起來的脂肪正在壞事,我們稱為『偷肥族』。」

「偷肥族」其實是外來語。原本是「Thin on the Outside, Fat on the Inside」,也就是外表看起來瘦,但內在油脂可不少。有那麼一些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味道。取「Thin Outside Fat Inside」外瘦內肥的字首就變成了「TOFI」,念起來像極了「偷肥」。

相關文章:【減肚腩方法】中央肥胖增患癌心臟病5大風險!最強6招燒脂不復胖👇👇👇

+10

為什麼會有「偷肥」這樣的說法呢?身體質量指數BMI是目前常用的健康指標,用體重的公斤數除以身高公尺的平方,像是體重60公斤、身高150公分的人,其BMI數值為60除以1.5再除以1.5,也就是26.67。

一般而言,成人BMI介於18.5到25之間的話,屬於正常體重。然而醫生們發現,有一群人即使BMI數值小於25,體重落在正常範圍、沒有過重問題,但這群不肥的人還是屬於罹患「代謝症候群」的高危險群。再仔細瞧瞧,這群人就是偷肥一族,他們常常沒有運動的習慣,但皮下脂肪並不厚,外表不顯胖,但脂肪都堆積在內臟器官。時間久了,偷肥族的胰島素阻抗性升高,血糖控制愈來愈差,血脂肪升高,身體毛病愈來愈多。

偷肥族特色(照護線上授權使用)

反觀另一個極端,想到相撲選手,大家都會想到「體重很重、整個人很大隻」這種印象,鐵定是過胖的一群。然而有個研究替相撲選手做健康檢查,發現相撲選手們雖然每天吃很多,體重比一般標準超重許多,BMI高達到50至60,但他們的內臟脂肪並不多,都是胖在皮下脂肪。因此這群相撲選手的膽固醇不高,沒有胰島素阻抗性的問題,相形之下似乎打破大家認為胖子不健康的刻板印象。(但相撲選手的死亡率還是較高,平均壽命比一般人短了許多。)

那偷肥族與相撲選手的差別究竟在哪呢?學者發現,隱藏的危機在於脂肪分布。

讓我們十幾歲時臉部胖胖的是皮下脂肪,就在皮膚之下待著;肚皮捉起來能捏在手上厚厚的一塊,這也是皮下脂肪。還有一些脂肪會躲在我們的內臟,這些脂肪會包著心臟、肝臟、胰臟等內臟,我們捉不到摸不到,則被稱為內臟脂肪。

雖然聽起來都是脂肪,但堆在哪個地區還是很有差。內臟脂肪一多,對身體並不是什麼好消息,因為這些包在肝臟、胰臟外的脂肪,會亂放出化學訊息,影響身體運作,甚至傾向儲存更多的脂肪於內臟裡,這時患者就更容易有「胰島素阻抗性」,血糖調控變差;這些脂肪也會誘發身體產生更多發炎反應,血管內因此沉積斑塊且變得狹窄,血壓升高;而且肝臟還可能把內臟脂肪轉成膽固醇,增加血脂肪濃度。因此,當內臟脂肪增加,血糖、血壓、血脂都會失去調控,這人罹患心血管疾病、阿茲海默症、第二型糖尿病、中風、高膽固醇的機會都大幅提高。

過多內臟脂肪會傷身(照護線上授權使用)

我到底是不是偷肥一族?

現在研究學者們可以利用磁力共振,對人類的身體組成一覽無遺。如果體重正常,但腹部脂肪太多,就可以被認定為是偷肥一族。不過這個診斷方式太貴太高級,平常不會就為了看腹部脂肪多不多而安排磁力共振的。

所以更簡單的方式,就是看腰圍。

請試試看用捲尺繞過自己的肚臍和腰部,如果女性腰圍超過80公分,或男性腰圍超過90公分,就屬於超標。

看身形:腰胖、身大手腳細

你可能聽過蘋果型的肥胖,和西洋梨型的肥胖。蘋果型的肥胖是胖在腰圍,也就是腹部內臟脂肪存得比較多,身軀大,但手腳可能細細的。從前面我們提到的可知,蘋果型肥胖屬於內臟脂肪多,很會做亂,比胖在臀部、大腿的西洋梨型肥胖更危險。

量體脂肪率:男超25%、女逾30%

體脂肪和血脂肪不一樣,血脂肪是在講膽固醇、三酸甘油脂這些需要抽血才能得知的數據。體脂肪是指人體脂肪佔體重的比率,現在很多體重計都會靠著計算電阻同時測量體脂肪了。如果男性體脂肪比率超過25%,女性超過30%,也就是身體超過四分之一的體重是由脂肪構成的話,屬於體脂肪超標。不過這裡的脂肪就是指全身的脂肪,而無法了解到脂肪的分布是內臟多還是皮下多,並不是很精準的方式。

所以看到這裡,請大家有個概念。偷肥族說的是體重正常,但內臟脂肪過多的人,但內臟脂肪分泌化學物質,干擾我們的荷爾蒙,與眾多慢性病有關。所以別再笑嘻嘻地看待自己「宰相肚裡可撐船」的肚子啦,腰圍愈廣闊,後來得到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病的機會愈高。

過去我們能理解、常見的肥胖型態,是指熱量攝取太多,多過我們能消耗的,那這些卡路里就存進身體形成脂肪。但其時脂肪分布在哪個部位,也是值得注意的。偷肥族這群人不是那種會愛大吃大喝的人,只是一天到晚坐著,愛吃甜、愛吃油炸、不運動,年輕坐在教室裡,出社會坐在辦公桌,退休後坐在家裡追劇滑手機,脂肪就日積月累,在腹部內臟之間悄悄待下來了。

即使兩個人體重相同,體脂率相同,脂肪分布還是可能不同。而內臟脂肪多的那位,更容易罹患慢性病。

內臟脂肪多的那位,更容易罹患慢性病。(照護線上授權使用)

▼而想擺脫偷肥族,你需要……(點擊下圖看清!👇👇👇)

+7

運動

我們知道要減輕體重,務必需要靠飲食計劃,吃得少吃得巧。然而僅靠吃,不一定能消除脂肪,想要脂肪不要囤積在內臟、在皮下,務必要運動!肌力練習和有氧運動都能改善偷肥狀況。只靠飲食來控制體重的人,或以為自己都吃不胖所以不運動的人,比上擁有規律運動習慣的人,都更容易變成「偷肥族」。想「增肌減脂」,不運動是不行的!

減糖

研究認為,攝取過多的糖份,例如喝含蔗糖、含高果糖漿的飲料,會導致細胞發炎,改變身體內自製的類固醇濃度上升,在一連串的機轉改變下,會讓內臟脂肪量上升。所以瘦子愛吃甜也是會囤積很多內臟脂肪的喔!

維持適當體重

如果你經常性減肥、復胖,再減肥、復胖,會增加內臟脂肪的存量。所以千萬不要常常惡性減肥再吃胖,反而會讓身體亂了套。

戒煙

抽煙會讓身體習慣儲存脂肪於腹部內臟。反正抽煙真的是有百百種不好,還是別嘗試。

看完這篇,大家最該記得的是,不是體重OK,健康就一定OK,還得注意自己是不是內臟脂肪太多。內臟脂肪藏得多,慢性病就跟著來。不想成為泡芙女、偷肥族,就趕快動起來和減糖吧!

相關文章:【減肥】新陳代謝慢易肥脫髮快衰老!促進代謝10種方法飲凍水多企👇👇👇

+22

【本文獲「照護線上」授權轉載,原文外表騙人,內臟脂肪過多的「偷肥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