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京4.0」的重要課題 為「後普京時代」打造繼續發光的俄羅斯

撰文:張子傑
出版:更新:

俄羅斯總統大選曲終人散,現任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無驚無險順利連任,展開第四度任期,外界普遍稱為「普京4.0」。「普京4.0」形容得貼切,因為就如程式升級一樣,普京在過往三屆的任期,都能達致國家在某方面升級的目標。
已經無法再參選總統的普京已表明不會修憲,那麼今屆的一大目標,就是讓俄羅斯慢慢過渡至後普京年代,有專家認為這比他要當永續總統更加難。

在說普京今屆任務之前,先回顧一下他頭三個任期所達到的目標。「普京1.0」2000年5月在俄羅斯正式「上線」,但他早於1999年底,已開始代替葉利欽(Boris Yeltsin)擔任臨時總統。這時的俄羅斯處於混亂的狀態,普京遂決定先平定國家內部的混亂狀況。

俄羅斯經歷第一次車臣戰爭(1994-1996)慘敗的教訓,在2000年代初期再次出兵車臣,成功消滅分離份子勢力,將當地重新歸入俄羅斯版圖內。同時他亦實施中央集權措施,將權力集中於莫斯科,穩定國家局勢。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首任總統是葉利欽(最右方),但真正帶領俄羅斯重回強國之列的是2000年上台的普京。(VCG)

在2000年至2008年的兩屆任期間,普京成功收復高加索地區的同時,國家經濟亦需要走出低谷。自蘇聯1991年正式解體,葉利欽採取開放市場做法,令俄羅斯由共產主義瞬間走到資本主義之中,俄國沒法承受這次休克式療法,經濟狀況奄奄一息。

普京首兩任期 平定內亂兼扶起經濟

當地國內生產總值(GDP)自1990年開始一直插水式下滑,由1989年高位的逾2.2萬億美元,到普京首次上台前的約1.3萬億美元。於是他將具重要價值的資產收歸國有,並實施宏觀經濟政策,打擊寡頭,抑制通貨膨脹。

另外俄羅斯擁有豐富的能源資源,而受惠於國際能源價格持續上升,成為當地經濟收入的重要支柱,他的政策側重改善民生,大力投資到醫療、教育、房屋及農業幾大重要範疇,民眾生活總算慢慢得到改善。

在這8年間,普京成功收拾前蘇聯解體後的爛攤子。與此同時,他積極肅清反對派聲音,普京當時的處理方式可概括為「我負責改善經濟,你則遠離政治」。

在俄羅斯現時沒有普京的接班人,所以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有可能。
《衛報》引述接近克里姆林宮消息人士
俄國經濟能夠穩定下來,得益於普京(右)的政策。左為被視為普京接班人的總理梅德韋傑夫(視覺中國)

礙於國家憲法規定,普京完成首兩屆任期後,不可連續三屆出選。於是他與梅德韋木傑夫協商,來個位置互換,自己擔任總理,度過四年的「冷靜期」。時任總統梅德韋傑夫(Dmitry Medvedev)執政期間,為普京回歸做好準備,將總統任期延長至六年,令「普京3.0」有更多時間發揮。

一如所料,普京再次在2012年就任總統。即使國家在2008年經歷全球金融海嘯,國際油價暴跌,令依靠賣油的俄羅斯收入驟減。為了提振民望,普京決定大打民族主義牌,而「普京3.0」就是要將俄羅斯重新推回國際舞台。

無論是在2014年在烏克蘭手上奪回克里米亞,或是在敘利亞內戰上取得主導權,甚至是最近展示新型核武等,種種動作為莫斯科政權贏得不少政治分數,影響力猶如前蘇聯最強大的時候。

2015年8月18日,普京到訪克里米亞,在黑海乘坐深海潛水器C-Explorer 3。(視覺中國)

既然俄羅斯成功重拾光輝,普京今次成功連任,到底他有甚麼盤算?當地傳媒分析認為,他無意永續任期,反而是考慮如何讓俄羅斯的光芒繼續閃爍。即使莫斯科在國際舞台上有舉足輕重地位,但在國內仍有大批難題要處理,包括財富不均,貧困問題嚴重。據統計,俄羅斯民眾平均花一半薪水在糧食上,而且剋扣工資問題非常普遍,生活雪上加霜,引起民眾不滿是當然的結果。在2017年,全國超過1100宗示威,有三分二是與經濟有關,反映一般人並沒法享受經濟成果。

另一方面,由於俄羅斯花費大量資源發展軍備競賽,加上與西方國家對立而換來經濟制裁,令當地營商環境非常惡劣,當地富商利益受損,因此他們亦開始「轉駄」,向克里姆林宮投下不信任票。所以要安撫這些精英分子,普京近年開放政治平台,讓他們有適當的空間發揮表達意見。

不過普京的舉動未致於惹來政壇上的重大挑戰,他亦深知國家未必會出現像自己一樣的政治巨人,於是設法培養一個年輕班子,在未來成為可以信任的團隊管理國家。由他近年親自挑選30至40歲左右人士擔任重要官職可見一斑:例如經濟發展部長奥列什金(Maxim Oreshkin)只有35歲,俄羅斯農業銀行行政總裁由40歲的帕特鲁舍夫(Dmitry Patrushev)出任,或者到了2024年普京總統屆滿時,這些政壇新秀可擔大旗,形成像前蘇聯時代的政治局執政。但他能否成功,始終取決於這六年內執政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