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足專題.青訓路向1|沒有冰島奇蹟 球會需培育自家球星?

撰文:袁志浩
出版:更新:

香港足球總會去年1月聘任來自冰島的艾拿臣(Thorlakur Arnason)出任技術總監一職,外界當時寄望他能為本地足球注入不一樣的元素。然而1年過去,「冰島奇蹟」未有出現。不過每逢採訪港足操練或超聯比賽,記者總常看見艾拿臣的身影,來自冰冷國度的他熱情非常,看似完全投入在香港足球之中。
適逢新冠肺炎(俗稱武漢肺炎)疫情令港超聯押後3星期,我們就把握這段時間跟艾拿臣討論各項本地波議題。第一集先從技術總監的其中一項職責--青訓入手,究竟青訓責任誰屬?哪一個方向才是出路?
攝影:李澤彤

還記得2016年歐洲國家盃,冰島擊敗英格蘭歷史性闖入8強嗎?冰島球迷的「維京戰吼」,一度風靡全球,你我或許都試過模仿。

這個人口僅33萬的小國,全年平均氣溫只有約攝氏7度,卻突破重重障礙,世界排名從2010年最低的112位,6年間已急升至21位,轉眼由魚腩變黑馬,創下「冰島奇蹟」。外界自此不時將香港及冰島的發展限制相比,而足總就在2017年宣佈與冰島足總合作推動「足球發展伙伴計劃」,安排代表團互相視察,本港青年軍也曾到訪當地交流。

直至去年1月,足總邀得來自冰島的艾拿臣(Thorlakur Arnason)出任技術總監,外界對他寄予厚望,希望這位外號「Thor(雷神)」的教頭可改變香港困局,甚至複製「冰島奇蹟」。

重溫2016年歐國盃冰島奇蹟熱血圖輯:

+6
來自冰島的艾拿臣上任足總技術總監逾一年,對本地足球有更深體會及意見。(李澤彤攝)

資源限制 難複製冰島奇蹟

要提升香港足球代表隊以及港超聯水平,無論名宿、現役球員、教練甚至球員的答案都同出一轍——改善青訓。不過若要求香港如冰島般成功,或許只是大眾一廂情願的看法。始終冰島得以成功,除去本身的地利--位處歐洲、球員更易踏足高水平聯賽,硬件方面,其中一點是在全國修建近150個室內足球場,且都擁有燈光照明及其他必備設施,並免費向大眾開放;相反,「資源」及「場地」卻是本地足球眾所周知的難題。

據立法會文件顯示,足總每年平均至少獲得接近7,000萬元資助,包括賽馬會足總五年足球發展計劃(2,400萬元)、康樂及文化事務署的體育資助計劃(1,920萬元)及五年策略計劃(2,500萬元)。不過賽馬會資助主要涵蓋草根足球、女子足球、五人足球,以及針對學校及社區層面的足球活動;而康文署及政府的撥款則主要用作港超聯營運、香港隊及市場推廣等用途,實際投放在青訓的資源相信有限。加上目前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下,訓練場地更見緊拙,單憑這兩點,幾可肯定沒辦法複製冰島奇蹟。

賽馬會每年平均向足總提供2,400萬元資金,惟大多用作社區用途。(袁志浩攝)

延伸閱讀:

技術總監艾拿臣不求複製冰島奇跡 要為香港找出自己風格

【港足專題.青訓路向2】談香港足球風格 華麗進攻或穩守突擊?

小球會願意放膽起用年青球員,但根本不知道球隊下季是否仍然存在。

小球會扮演重要角色 卻沒長遠目標

重溫去年與艾拿臣的訪問,他在上任之初就以曾說過「提出大問題,提升小球員。(Big questions,Young players)」。花逾1年認識本地足球後,艾拿臣認為青訓跟港超球會關係千絲萬縷。他以標準流浪、佳聯元朗及愉園為例,坦言這些球會在本地青訓中扮演重要角色,「年青球員薪金低,小球會願意放膽起用他們,縱觀全球也如是。不過若大球會也能仿傚,效果自然更理想,他們有更好的球員及外援,年青球員在此環境下會發展得更好。」

但艾拿臣認為,小球會普遍沒有長遠目標,「有些球會根本不知道下季是否仍然存在,所以欠缺計劃。傑志在這方面可說是設立了標準,而富力則大灑金錢銳意做得更好;理文在信任年青球員之餘,更取得理想成績。」

本地有潛質的年青球員,你認識多少?

愉園小將黎培基(右)於鬥佳聯元朗的港超聯主射罰球破網,是今季本地足球其中一位新星。(資料圖片/袁志浩攝)
+8
球會要明白,自己背負發展年青球員的重任。

足總來季推「青超聯」 拒港超設限拔苗助長

多年前港隊為培訓青年球員參加奧運足球外圍賽,曾成立「香港08」角逐頂級聯賽。艾拿臣透露,足總一度考慮此方案,但實行上有一定難度。他解釋指:「這支球隊會欠缺球迷基礎;而部份有實力的年輕球員已在原屬球會站穩陣腳,所以球隊只能由其他小將組成,或未可達到預期效果。另外,由誰去付這球隊的開支?這非如大家想像中簡單。」

既然足總透過菁英盃可鼓勵球隊多派小將上陣,有可能在規例上做得更多嗎?

上季中超曾推行有關U23球員的政策,要求每支球隊的正選中必須包含U23球員,且每場要有3名U23球員上陣。艾拿臣表示結果多間球會「走法律罅」,例如在開賽1分鐘就換走U23球員,或戰至補時才一口氣連換兩名U23球員等。而雖然中超最後改例,只限定每隊場上任何時間必須有1名U23球員,惟也導致國內U23球員較不合理的身價。因此艾拿臣反對在港超訂下相似條例,「我相信最重要的,還是球會要明白自己背負發展年青球員的重任。」

【港足專題.青訓路向3】冰島人眼中的死結 香港足球應如何自處

【港足專題.青訓路向4】小將為何哭了? 本地教練眼中五大難題

足總早前曾組織香港08參加香港甲組聯賽,現役港超球員歐陽耀冲(後排右三)、陳銘剛(後排左五)及梁興傑(後排左三)等皆是成員之一。(足總圖片)

亞洲足協去年推出「菁英計劃(AFC Elite Youth Scheme)」,在包括心理、教育、福利、教練、設施、財政及架構等共20方面,向成員國或地區提供一套清晰的青訓指南。艾拿臣稱若港超球會可達到部份要求,將有機會獲得政府資助;而足總下季起也嘗試推行青年超級聯賽,要求每間超聯球會各設U14、U16及U18梯隊競逐,「足總希望推動港超球會,在青訓上投資更多。」

去年4月大連一方對山東魯能,大連在補時換入U23球員楊芳志,再在95秒後將他換走,由另一名U23球員何宇鵬(圖)入替。(影片截圖)

延伸閱讀:

從柬埔寨進步看香港青訓 正視問題尋找出路

球會擁有更好的教練、計劃及理念,比足總更有條件培育球員。

青訓必須由球會做起 足總只是輔助角色

過去我們曾訪問港足年青球員孫銘謙,他指出本地青訓主要依賴球會,足總僅負責從中挑選精英進入代表隊。可惜香港青年聯賽實力不均,好球員往往集中在個別球會,變相限制球員成長。過往有指足總可考慮建立中央青訓系統,類似昔日銀禧體育中心的模式;足總早前也在「展望2025策略計劃」中提出創立聞名世界的巴塞青訓學院「拉馬西亞(La Masia)」風格的足球學校。

艾拿臣澄清其實計劃只在構思階段,而足總也非推卸責任,他認為青訓責任應由球會承擔。曾任冰島15歲以下男子代表隊主教練的他指出,足總會從旁協助及配合球會,「只有在發展中或未發展國家,他們才嘗試從國家層面結合足球及教育,例如柬埔寨等。不過在香港,只要足總提供場地,球會在擁有更好的教練、計劃及理念下,有條件自行培育出新一代球員,屆時足總再從中發掘精英,提升至更高層次。」

艾拿臣強調球會才應該是青訓的主要舵手,而足總會在場地等方面輔助球會。(李澤彤攝)

筆者過往曾訪問數位本地足球名宿,他們認為近年香港球壇關注度大跌,源自球賽水平不高之外,最主要原因是球圈欠缺球星。由50年代的張子岱、70年代胡國雄、尹志強及劉榮業等,到往後的山度士、李健和與歐偉倫,每位球星的一舉一動都受球迷關注及談論;人們就算不諳足球,也肯定聽過他們的名字。大家又試想想,本地波對上一位家傳戶曉的球星又是誰?或許已是南華時期的陳肇麒。

港足專題.青訓路向5|香港小將葡式體驗 危機感是進步的關鍵

港足專題.青訓路向6|球員媽媽做專用攝影師 學懂放手收穫更多

艾拿臣相信球會要培育球星,並協助球員外流至更高水準的聯賽,香港足球才能獲利與進步。(李澤彤攝)
培育年青球員,出售他們到其他聯賽落班,這才是球會應有的目標。

倡球會培育球星轉售 將港足推向更高層次

所以艾拿臣認為若港超甚至香港足球要進步,球會除着重青訓,更要培養出新一代球星。他坦言現時港超未達應有水平,年青球員普遍上陣時間不足,「港超應是一個『發展』聯賽,意思是球會投資在年青球員身上,讓他們出場、進步,從而出售到其他聯賽,就如日本、越南及泰國等國家般,這才是球會應有的目標。」

他留意到本地球圈出現一個奇怪現象,球員即使年屆23歲仍像「小將」般被看待;相反在歐洲,球隊都願意起用17至18歲的球員,「這個年紀開始成為常規球員的話,他才有機會改進、有機會接近大國腳的層次,甚至外闖至更高水準的聯賽。30多歲的球員可以是好球員,但對港超聯的發展不會起太大作用。」

在艾拿臣的角度而言,有部份香港球員絕對具備外闖能力,「港隊守門員葉鴻輝肯定可以吧,不過有時是球員自己選擇留下來。這其實也是日本面對的困難,很多球員說他們思鄉,不希望到外國效力;可是最後德國聯賽為亞洲球員建立了一個很完善的體系,現時很多日本球員到當地踢球。所以最重要的,就是球會為球員找一條清晰的發展道路,讓他們放心。」

本地部份外流球員:

陳俊樂去年起效力中超廣州富力,表現日漸成熟及進步。艾拿臣認為只有更多球員外闖,才可助港隊引入更多經驗及技術。(廣州富力官網)
大部份港腳都效力港超球會,即使是外闖的球員,大多也非常規正選,這令港隊很難進步。

不過在本地轉會中,球會甚少向對方收取轉會費。艾拿臣認為香港球會缺乏「出售球員」的文化,變相令香港隊成績停滯不前。「大部份港腳都效力港超球會,即使是外闖的球員,大多也非常規正選,在主教練及球員沒太多時間相處及訓練下,港隊根本沒有可能進步。」

近年港隊有徐宏傑北上加盟梅州客家,中場陳俊樂也獲提拔至中超廣州富力一隊,他認為有關例子可作借鏡,希望更多球會參考這種營運模式,「我們當然想港隊贏波、進軍世界盃決賽周,但若我們不推動更多球員外流,就沒可能注入更多經驗及技術。」

他又以家鄉冰島作例,指國家隊早年正是由本地聯賽球員組成,成績未見突出;惟近年球員分別到英格蘭、德國、意大利等頂級聯賽落班,表現自然有所提升。「球員外流可學習到多樣化的踢法,也自然可吸引更多地方與香港合作,舉辦交換計劃等等。我們需要令外國聯賽出現對香港球員的需求,首要就是培育出球星。」

東方龍獅早前推行「Project E」拓展計劃,助香港青年代表隊成員梁𧙗維加盟葡甲球隊科瓦彼達迪(Cova da Piedade),球會也推薦4名小將到法乙索察青年軍試腳。(東方龍獅足球隊Facebook圖片)

東方龍獅收購索察 營運模式可借鏡

其實在港超球會之中,東方龍獅便正循此方向發展。球會早前憑「Project E」拓展計劃,助香港青年代表隊成員梁𧙗維加盟葡甲球隊科瓦彼達迪(Cova da Piedade),也推薦4名小將到法乙索察青年軍試腳。

東方體育會副主席游永強曾在午宴之間透露,其集團收購法乙球隊索察,正是看中當地的青訓系統及配套。他希望藉索察培訓出「未來普巴」等身價數以百萬、甚至千萬歐元的球星,以一筆可觀的轉會費成為球會收入的主要來源,構建一套可持續發展的營運模式。本地球隊班主每季投資動輒上千萬,惟成功「回本」的又有多少?東方在索察實行的這種經營方法,或許值得本地球會參考。

東方龍獅的模式值得港超球會參考,艾拿臣希望更多球會可仿傚其做法,推動青訓發展。(李澤彤攝)

「印尼會定時安排球員到歐洲,他們的U18目前很強,3年後就會成為國家隊主力。若香港不甘落後於人,希望球會每季也可安排陣中最佳的年青球員到外地跟操或集訓,不一定是歐洲,可以是東南亞國家甚至日本。」最後,艾拿臣再次強調,青訓並非足總或單一球會的責任,而應該由港超全數球會共同承擔。

下一集,我們會跟技術總監談談所謂「香港足球風格」,究竟「世界排名」及「起用本土球員」,那一個方向是港足發展目標?梯隊跟成年隊又應如何銜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