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亞運總結︱日本志不在獎牌個別項目仍屈機 亞運成梯隊練兵場

撰文:吳慕兒
出版:更新:

杭州亞運比賽順利完成,獎牌榜三甲近半世紀都是中日韓三大國之爭,東道主中國獲得破紀錄的201面金牌,日本得52金較上屆少23個,韓國亦少了7金。
表面看來,這是主辦國效應的正常現象,然而除了韓國男子選手因金牌可免服兵役而認真作戰,日本、韓國女子隊以至不少國家從人選到比賽投入程度,難以跟奧運以至其他世界級賽事比擬,尤其今屆亞運因疫情關係延期一年,明年便是巴黎奧運,頂級運動員都不會特別為亞運額外調整。
這情況在日本身上最為明顯,各項球類運動以至田徑隊均未精銳盡出,男、女子足球隊正是兩個最佳例子。

今屆亞運日本男足沒有派出超齡球員下,仍獲得銀牌。(路透社)

先說男足。亞運男子足球有限年齡限制(今屆為24歲或以下),而且並非國際足協賽事、也不是在國際賽期內舉行,球會沒有義務「放人」,各隊難以派出最強陣容。

即使如此,每隊在一班U24球員以外,皆可選入3位「超齡球員」入隊,日本不單沒有揀選超齡球員,而且班底更以「細一級」的U22成員為骨幹。而這批U22球員,亦非日本最強陣容,多位外流歐洲的適齡球員鈴木彩艷、小田裕太郎、鈴木唯人、內野貴史等,全部不在陣中。

日本縱以副選小將上陣,實力仍然超群,沒受多大考驗輕鬆晉身決賽,面對有「金牌免兵役」刺激的韓國隊,甚至是率先入球一隊,最終僅負1:2獲銀牌。男足看來已夠誇張,事實上日本女足方面可謂更加恐怖,21人名單中多達16人從未入選國家隊,餘下5人亦只屬喼帽不多的邊緣國腳,其中7人更是U20成員。日本女足本身在亞洲實力超班,出副選一路晉級不足為奇,四強一場中日大戰,一班小將還是為世人帶來震撼。

日本女足派出一班新丁及邊緣國腳出戰,仍輕鬆贏得亞運金牌。(路透社)

女足小將擊潰中國的震撼

中日兩國女足水平在伯仲之間,去年亞洲盃四強兩軍對戰,鏗鏘玫瑰互射十二碼僅勝,決賽擊敗韓國捧盃。亞運女足沒有年齡限制,中國隊隊長王姍姍,王霜、楊莉娜、姚偉、朱鈺等剛踢畢2023女子世界盃的主力成員全數在陣。

反觀日本隊只派青春班底應戰,由於歐洲各地女子足球聯賽已經開季,隊長熊谷紗希、長野風花、長谷川唯、植木理子、田中美男、宮澤日向、南萌華等一眾2023女子世界盃主力全數缺陣。21個成員之中,只有千葉玲海菜一人為今屆世界盃成員,這位24歲前鋒僅在分組賽對贊比亞一仗補時3分鐘入替,只屬陣中「大後備」,陣中不是在國內球會效力的二線球員,便是小將。

18歲的谷川萌萌子(右)今屆亞運光芒四射。(路透社)

日本女足青春班底輕鬆奪金

準決賽對中國的正選陣中當中,日本隊平均年齡不足22歲,4人更是20歲以下,包括19歲的天野紗、18歲的谷川萌萌子、18歲的小山史乃觀和17歲的古賀塔子。帶領的主教練也不是日本女足主帥池田太,而是U19女足主教練狩野倫久。一場「大人與小朋友」的對決,一班日本小將竟在上半場已終結比賽,攻入2:1再次領先一球的正是18歲的谷川萌萌子。繼而由千葉玲海菜和17歲的古賀塔子各入一球,半場遙遙領前4:1。

日本眼見戰情輕鬆,半場已收起千葉玲海菜和25歲的塩越柚歩,中國隊縱追成3:4完場,仍難掩強陣下不敵日本青年軍的尷尬。決賽日本4:1輕取朝鮮贏得金牌。

中國女籃靠最後一擊力壓日本奪金。(路透社)

亞運淪雞肋 日本視作梯隊練兵場

由1978年第8屆亞運至今,連續12屆獎牌榜三甲均由中國、日本及韓國佔據,中國近11屆均為榜首。日韓兩國變相只能爭第二,到底他們是否有心在「爭」,又是另一回事。

足球以外,日本在焦點項目籃球、排球、棒球等均只派副選甚至是C隊出戰,有些項目是不得已而為之,例如男排與世界盃撞期,陣中三大男神石川祐希、西田有志、高橋藍悉數缺陣,體操世錦賽亦與亞運賽程交疊,而美國、日本職業棒球賽季正酣,頂級選手自然欠奉。

球類團體運動人多勢眾、戰情緊湊激烈,往往是大型運動會焦點所在,尤其是足球、籃球和排球這最受歡迎的「三大球」。國與國之間的競技,在這些重點項目面子攸關,定必盡力爭逐金牌。可是隨着國際級賽事漸多,亞運會縱然是洲際最高級別賽事,對於擁有世界級實力的團隊而言,已漸漸淪為雞肋一樣的存在,日本尤其志不在此。

就算是個人項目,情況亦相若。日本泳手在亞洲水平頂尖,上屆雅加達亞運共獲19面金牌,單是池江璃花子一人便獨攬6金。池江抗癌復出狀態不如5年前,今屆得1銀1銅,日本整支游泳隊在杭州合共亦只得5金而已。中國泳隊由上屆19金增至29金,韓國亦由1金變6金。距離奧運只有一年,泳手實在沒有必要在今屆亞運便催谷狀態。

菲律賓男籃派副選出戰仍贏得金牌。(路透社)

比起爭奪獎牌,日本各個運動項目團隊在近屆亞運大多數已變相成為「練兵模式」,派出新人、小將在參加亞運,是否得到獎牌是其次,重點是給予一班新鮮人參加大型賽事的經驗與歷練,順道觀察一些邊緣成員之中是否還有漏網之魚,讓國家隊主帥視察和挑選具潛質的選手,擴大國家隊的人才庫。

有這種想法的不止日本,菲律賓男籃同樣僅派二線兵上陣,四強對中國克服一度落後20分差距,最終1分反勝入決賽,並順利擊敗約旦,時隔61年再奪亞運金牌。女籃決賽中日大戰幾乎成為男籃四強翻版,中國在兩度領先17分的優勢下末段被日本追平,靠最後一擊才險勝。

中國整體運動實力強大,打破亞運金牌紀錄固然可喜,與此同時,籃足排「三大球」在亞洲內未必再佔壓倒性優勢,足球方面甚至完全追不上日本,或許應重新思考發展方向,比起亞運獎牌,訂立更有意思的長遠目標。

杭州亞運最終獎牌榜(01美術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