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黃奎博|「台灣問題國際化」無實用 北京差別對待「硬起來」

撰文:陳鄭為
出版:更新: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Nancy Pelosi)執意訪台,掀起「第四次台海危機」,牽動區域情勢,也為戰略競爭之勢猶烈的中美兩國關係種下新的變數。《香港01》專訪前台灣政治大學國際事務學院副院長、政治大學外交系副教授黃奎博,解析中國大陸對台祭出過去幾十年來最強力的回應與震懾行動,將如何影響未來中美關係與中國對外關係走向。

香港01:北京雷厲風行採取進迫式「圍台」軍演,回應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訪台,各界存在不同評斷,其中「針對台灣」毫無疑義,但解放軍於周邊海域接連舉行軍演,「針對美國」與否則存在歧異,您如何理解?

黃奎博:自然都有針對。針對台灣的情況很明顯,不管蔡英文政府過去六年推動的是叫做「類台獨」、「漸進式台獨」還是「準法理台獨」,都指向刨根「中國」,這些北京早就看在眼裏。中國大陸自然有藉佩洛西訪台的勢頭,採取高壓態度對台獨勢力進行打擊,沒有人會否定「對台」層面。

另一方面,北京自然也有針對華府而來的味道,特別是從前美國總統特朗普(Donald Trump)後半任開始,北京對美漸有不滿與挫折感,援引北京自己的說法,美國在掏空自己的一中政策,美國對台的互動條件也日益升級,雖然原則上都還是服膺在《台灣關係法》的規範之下,但升級的趨勢是很明顯的。這樣的事態一直到拜登(Joe Biden)政府都沒有停止下來。

所以不管是不滿也好,挫折感累積也罷,這次北京展現強力回應,自然有針對美國的成份。北京自認已非吳下阿蒙,有底氣對外展現強硬的一面,「七八分對台,兩三分對美」。其中固然有「柿子挑軟的吃」,且北京對台發動這類軍演,相對直接與美國碰撞,也比較不會發生核武國家間的重大軍事衝突。

黃奎博認為,台海情勢劍拔弩張,相當程度反映中美兩國在這區域必須念及曾經做出的承諾。(資料照片)

當然我們也看到北京對美祭出八點反制,雖然嚴厲,但當中沒有任何一項是不可逆的,不管叫做取消還是暫停,他日要重新來過,相信也沒有任何困難。這八點反制有其嚴重性,但不表示有持續性。後續主要端看美國如何後續兩岸間的軍事緊張,包含美國介入的程度與方法。同時,台灣方面是否還能繼續「温良恭儉讓」,或是隨着年底台灣地方選舉將屆,選擇進一步激化兩岸政治的口角,這些發展都留待商榷,到時才能回頭看北京對美反制8點會持續多久。

此外,我不相信北京今日對台軍演的程度,美國政府事前沒有評估過。北京今日之所以如此,一方面是秀肌肉,二方面是秀決心,這也可以視為「北京對於承諾的堅持」。當然,美國也有自己的承諾,如對台灣提供防衛的承諾,中國大陸也有自己的承諾,包括不容外部勢力干涉台灣問題、追求兩岸統一等等,中美各自有自己的政治承諾要兑現,但承諾的強韌度如何又是另一回事。

這次北京等同是對華府叫板,表態能夠拿出這麼多籌碼與資源來維護承諾,等着看美國反應。就此前看來,美國並沒有因為解放軍軍演越台灣領海線內,而有積極援台舉動。美國當然也在觀察,也在自我節制,畢竟美國也忌憚事態升級。總之,中美走到這局面,抽象比的就是誰說話比較真,且具有現實可能性。

+1

北京固然沒有真的攻擊台灣,但像是模擬演練等,北京確實做了過去不曾公開對台灣展現的動作。美國的後續反應真的只能靜待觀察。解放軍軍演期間,台灣目光都在看美國里根號航母打擊群,相關美艦實際上也沒有貼近台灣周邊海域,整體言之,這次台海軍演緊張高峰期間,美國對台灣的介入「基本上看不到」。台灣唯一可以感受到的,當是美國要求蔡英文政府儘量自我剋制,避免兩岸進一步擦槍走火。

北京這次對台周邊進行高強度的軍演,我個人覺得與俄羅斯總統普京(Vladimir Putin)進兵烏克蘭有相似之處,也是對他國示範並展現自己一貫言說的決心,「說到做到」。

香港01:方才您提到中國大陸宣佈暫停中美八項合作的反制措施,接下來的中美關係走向如何研判?美國現在通脹及經濟衰退預期之下,能再對北京打出經濟牌回應嗎?

黃奎博:眼見北京對台祭出這般軍事演習,我相信會促使美國政界、智庫等的「防中派」會提高聲勢。或可預見,美國對於中國大陸在一些比較具有威脅性的競爭領域,推動《晶片法案》、再炒薩德系統等,都會成為美國「防中」的工具。但這對於美國來說是兩刃劍,一方面是見到仇中、防中一派聲勢上漲,但中國大陸勇於秀肌肉、勇於實踐自己說過的承諾,這也會反向刺激美國思考:一旦過份激怒北京,北京的下一步會如何走?結果是美國的戰略考慮會放大北京更具積極性、侵略性行動的可能性。因此,美國的政策工具會否積極使用,就要看拜登政府的選擇。

香港01:考量現實情況,您認為美國「防中」的工具還堪用嗎?

黃奎博:美國在高科技、晶片、AI、生物科技等領域還掌握領先技術,在技術轉移上做動作,確能有效達成禁止與防堵,以延緩北京趕超。從特朗普到拜登時代,美國政府行晶片抵制中國大陸的時候,晶片商、製造商其實都很緊張,怕損害到企業的經濟利益。所以在廠商方面,也能看到一些遊說,希望美國聯邦政府不要做得太絕。但是拜登政府到底會怎麼選擇,在晶片議題上揮刀目前看起來勢在必行,除了在細節上還有一些差異外,美國兩黨在《晶片法案》一事存在高度共識。

但除了以技術轉移阻卻北京趕超,我認為美國在其他方面要卡住中國大陸其實很有限。因為中美相互依賴程度實在太高了,我不覺得拜登會四處開戰場,否則他等於重回特朗普時代。但拜登政府已準備要發出的做法,應該不會停止。短期可以預見的未來,中美兩國間的政治與經濟會持續動盪,也不用對偶爾出現的對抗感到意外。

美國總統拜登7月28日與國家主席習近平通電話,表示美國的台灣政策無改變,反對單邊改變現狀或破壞台海和平穩定。(美聯社)

香港01:從佩洛西訪台,到中共對台遂行圍台軍演,就這一連串事件的後續,是否或將如何影響國際回應台灣問題?民進黨政府十分張揚「台灣問題國際化」,並期待能因此為台灣帶來國際支持,您如何評價?

黃奎博:首先,「台灣問題國際化」要先定義清楚,如果只是台灣問題被國際各界所知道,這也是一種國際化。但比較積極的「台灣問題國際化」,尤其以蔡英文政府的角度來說,意指國際要更多介入台海的衝突,並且多多少少可以站在台灣這一邊。

然而,就算北京動用武力恫嚇,「台灣問題國際化」目前看起來還是停留在前者意義,即國際擴大知曉了台海情勢,但並未到後者具有積極性回應的地步。

2022年8月3日,佩洛西與蔡英文會晤(蔡英文IG)

就舉這次韓國的應對為例,首爾其實代表了國際絕大多數國家的反應:保持緘默。日本是少數持續發表譴責聲明的國家,但隨後也立即損及中日關係。除了G7集團之外,我們很難看到有哪個國家在這件事情上譴責中國大陸,或發出支持台灣的聲音。更別說北京另一方面也會動員邦交國,去重申一中政策、台灣問題是中國內政等等的。

台灣會有受國際關愛的滿足自信,主要是台灣受西方媒體影響,且西方媒體的傳播力更甚所致,但實際搬到國際政治場域,會真的跳出來支持台灣只有零星國家,台灣其實佔不到便宜。

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日前訪韓,但韓國並未安排與總統尹錫悦會晤,原因是總統在「放暑假」,由於佩洛西也算是「美國政壇第三號人物」,因此尹錫悦也讓不少韓國網友批評。(Getty)

不論台灣要說這是國際社會的冷漠還是偽善,現實就是不會有太多國家會因為北京對台操行軍演武嚇,去呼籲中國大陸要懸崖勒馬。從前次1996台海危機,看到今次被稱作「第四次台海危機」,台灣向來都可以在各國當中找到民意機關、專家學者發表一些支持台灣的言論,但掌握行政權的各國行政機關,目前會挺身為台灣發言的數量真的很少。這就是國際現實。「台灣問題國際化」只是讓國際更知道台海情勢,知道台灣有受北京武嚇之虞,但要轉化成國際積極介入台海問題的力量,且要對台灣有利,這條路還很遙遠。

反之,在民進黨政府投台灣社會所好下,「台灣問題國際化」對內的效果自然有一定成效。當西方主流媒體、G7集團等在台「耳熟能詳」的對象,發表了友善言論,很容易刺激台灣社會的興奮感。曾經就連CNN新聞底下的跑馬燈出現台灣新聞,都能鼓舞到台灣。這反映的是整個社會缺乏信心。民進黨政府在這樣的情況下,只要善用播放,自然就會很鼓舞人心,他在這方面的工作也相對好做。

香港01:佩洛西訪台當晚,中國大陸全境沸騰,滿溢的民族情緒不在話下。大陸官、民當下直白展現對美高強度意識形態與大國對抗意識,並揉雜對台勃發的民族主義,兩相加乘後,您認為會多大程度影響一段時間後的中國對外關係走向?

黃奎博:民族主義一直都是執政者的兩面刃,先說北京這一次對台灣的決定,一定還是訴諸民族主義,而且已經超越了收復失地的民族主義,還包括了一雪百年國恥的民族主義。G7發表聲明後,中國外交部回應「現在不是八國聯軍的時代」,這句話表現中國自信不再是從前那個積弱不振的中國,休要靠實力對中國頤指氣使,這也是很民族主義的一種講法。

中國大陸對台自然是受民族主義的左右,但中國大陸對外會否也同步受到這樣的影響,我覺得需要進行區分。對於西方主要工業國家多少還留存了一定的民族主義式思考,不管是台灣問題、香港問題、疆藏問題,還是經貿如美國推《晶片法案》劍指中國大陸的做法,都會反映其中。

香港01:如您所述,在一段期間的中國大陸對外關係,可以理解為即將「硬起來」?

黃奎博:除了跟幾個西方主要國家,如對美國、加拿大、英國、日本等國確實存在「硬起來」的態勢外,以中國與歐盟關係為例,我就認為不至於如此,因為雙邊該合作、該籠絡的時候,依然所在多有。

中國大陸相應美、加、日本等國的態度,或許可以用「硬起來」或「有所堅持」來表述,但當北京與華府存在複雜的戰略競爭時候,我不相信中國大陸會對歐盟表現強硬,何況中國大陸也會積極尋求第三世界國家的支持。所以中國大陸「有所堅持」的「硬起來」,作為上相當可能,但是有區別性與對象限制。畢竟北京要的是一個可控的、安全的戰略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