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海快評:黯淡失色的雙十演說 奔向戰場能化解蔡英文的尷尬?

撰文:張鈞凱
出版:更新:

2022年台灣的雙十慶典,在降温和陰暗無光的天色中落幕。黯淡失色四個字,或許可以作為這場典禮的真實寫照。眾人目光都望向了六天後即將揭幕的中共二十大,台灣何去何從的終局走向,北京的一舉一動,遠比蔡英文言不由衷的喊話來得要緊千萬倍,成了世人心照不宣的共識,也成了這場失色慶典難以啟齒的必然命運。

按照往例,蔡英文講話文稿中出現「中國」、「中共」、「北京」、「中華民國」等用語的次數,將是傳媒和觀察者統計的重點,用以解讀其弦外之音。可以預感的是,今(2022)年依舊會出現類似的做法,但解讀出來的結果,對於地緣格局和台海形勢的翻轉,恐怕宛如一縷輕煙,無足輕重。

就像雙十前夕台灣的紛紛擾擾,放大檢視今年慶典主視覺「中華民國」元素佔比多少、青天白日滿地紅旗大或小、官方用的字眼是「台灣國慶」(Taiwan National Day)抑或「中華民國國慶」,馬英九還以前總統身份建言蔡英文,籲其兩岸定位回歸憲法立場,掀起了一場藍綠朝野的「愛台」大亂鬥。煙硝過後,台灣社會又有多少人有感在意?更多人恐怕只期待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橘色惡魔」的表演。

10月10日上午,蔡英文在台「總統府」前以「給世界一個更好的台灣──堅韌之島‧韌性國家」為題發表雙十演說。(台灣「總統府」)

今年台灣雙十慶典的黯淡無感,來自於終局意識即將到來的無所適從,還來自於內部意識形態主導一切的撕裂與混亂。「台派」或綠營人士在「中華民國」符號前,以及孫中山遺像下渾身不對勁,有人說1911年武昌起義與日本殖民統治下的台灣有何干?雙十大會主席、那位主張「台美建交」、「中醫」改名「台醫」的立法院長游錫堃,還是得搬出「中華民國台灣」來撫平自身的國族認同矛盾。而對藍營群眾來說,忿忿不平之餘,也只能兩雙一攤:「台灣國慶」就隨民進黨去「惡搞」吧。

慶典失色的縮影,莫過於本該成為焦點的蔡英文演講。開場白她先提了「中華民國111年的國慶」之後,緊接着補了一句「也是中華民國立足台灣以來的第73個國慶日」,就算通篇4,500多字的演說不像去(2021)年拋出了兩岸「互不隸屬」的新兩國論,但已涵納進了「中華民國台灣」的史觀表述,一切盡在不言中。

看着讀稿機,匆匆唸完這篇還帶有「中華民國」象徵元素的講話過後,隨即登場的是象徵「台日友好」的「橘色惡魔」演出,直到此時此刻,才看到了蔡英文在席間流露出「做自己」的從容笑容。

今年台灣雙十慶典看點之一,即有「橘色惡魔」之稱的日本「京都橘高校吹奏部」受邀赴台演出。(Facebook/中華民國 贊國慶)

蔡英文及其政府的「尷尬」,當然並非僅僅來自於「雙十」,而是更為深層地來自於委身於《中華民國憲法》體制下的憋屈,從而只能遮遮掩掩。唯有在面對美國和日本等「民主抗中」盟友時,才能盡現跟班扈從式的理直氣壯,對美國按自身利益提出給台灣的要求照單全收,而且奉為光榮。

蔡英文的雙十演說,不是沒有看到台灣問題所在,比如她說「這一局能夠化險為夷,並不代表下一局就會風平浪靜」,她也說「台灣正處在變局之中,我們不能抱着僥倖的心態」,她還說「現在,正是台灣最受國際關注的時刻」。這些話從客觀意義來說都沒錯,問題卻是出在了她給的解方。

蔡英文為台灣把脈出的藥方,宣稱是要用「民主自由」強化台灣的「韌性」,打造台灣成為「強韌的國家」。可是放眼台灣周遭的洶湧浪濤,大家眼裏關注台灣的不是價值觀口號式的「民主自由」,而是戰火可能波及全球動盪不安的台海衝突。

蔡英文的雙十講話之前,馬斯克(Elon Musk)一席話搶盡媒體版面。他的「台灣特別行政區」提議,其實源自於他看到了「台海衝突無可避免」。馬英九時代的國安高官蘇起,近日整理了100頁美國政學媒界對台海戰事的看法,美方精英「終須一戰」且「無力以對」的悲觀之情表露無遺

美媒《紐約時報》揭露,美國有意將台灣變成一座巨大的火藥庫;彭博亦有報道指,倘若北京武統台灣,美國會考慮撤離台灣的晶片工程師。各種訊息都不斷提醒着台灣美國人的真實想法,不管戰略模糊還是清晰,利用台灣挑動一場戰爭,是其遏制中國崛起「板上釘釘」的圖謀,自己還能全身而退、隔岸觀火。

蔡英文在雙十演說為台灣人民所擘劃的「願景」,既包括「堅持自由民主體制,一致對外」,還包括「有年輕爸媽、有上了年紀的阿公阿嬤,也有許多沒有服役經驗的學生,他們不分年齡、性別,自發性參加民間的課程」一同「守土衛國,你我同行」。這番主軸看似理所當然,卻細思極恐,這不正是美國處心積慮向台灣拼命推銷的方案:把台灣打造為另一個「全民皆兵」的烏克蘭,不分男女老幼人人皆是替美國死守第一島鏈防線的「人肉盾牌」?

儘管蔡英文嘴巴上說「兵戎相見絕對不是兩岸的選項」,但隱藏在字句細節之中的魔鬼,無不揭露她內心深處的想法:備戰而非避戰,引戰而非反戰。蔡英文政府拼了老命要洗刷《中華民國憲法》的「一個中國」本質,沒有了「一個中國」、沒有了「九二共識」,就算「願意和北京當局,尋找雙方可接受的維持台海和平穩定的方法」說得再好聽,終究只是一句空話。

無論是台灣官方修改「第一擊」定義,還是民間招募「保台鄉勇」的民粹蔓延,台灣奔向戰場恐怕早晚在所難免。只要持續在台海危局添薪加柴,便是加速統一的催化劑,一旦點燃戰火,「中華民國」等於將宣告自我終結、走入歷史,披着《中華民國憲法》外衣卻尷尬不已的蔡英文,自然能夠因此鬆一口氣,難道這正是她的「用心良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