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期日專題】郵輪衍低質旅遊 水鄉失工匠靈魂 威尼斯如何自救

撰文:高紫恩
出版:更新:

威尼斯憑藉旅遊業撐起經濟,不過近年傳媒卻多以「水上迪士尼」稱呼這風光如畫的水鄉。狹窄的小巷總是人頭湧湧,遊人滿街,水鄉似乎變了樣。 《香港01》記者訪問了當地民間社企,他們擔憂低質旅遊業改變威尼斯的面貌,當地漸漸失去傳統、失去靈魂,終只剩下一個空殼,他們直言害怕這城會死去。

威尼斯是著名的旅遊勝地,當地面具節享負盛名,是世界上三大嘉年華之一,惟遊客數目不斷上升,慢慢改變了當地社區。(VCG)

從18世紀起,威尼斯已是著名的旅遊勝地,歐洲貴族及年輕人會展開大旅程(Grand Tour),長途跋涉到法國及意大利,尋找城市的藝術及文化氣息。威尼斯擁有豐厚文化底蘊,成為旅程重要的目的地。時至今日,威尼斯仍然是熱門的旅遊地點,可是近年旅客數量勁升,超出了威尼斯的承載能力。

威尼斯本島的人口不斷下降,自1951年起65年來大幅下跌近七成。

廉價貨品充斥 當地人恐威尼斯步向死亡

威尼斯旅客數目持續上升,每日約有6萬人到訪,惟本島居住人口不斷下跌,由1951年的17.5萬跌至目前只有約5萬名居民,比起遊客數目更少。當地人口逐年下降,由當地年輕人組成的組織Generazione '90形容威尼斯人是「瀕臨絕種的物種」,他們怕長此下去,自己是最後一代威尼斯人。組織成員喬治(Giovanni Di Giorgio)向記者說:「很多人都因為一些簡單的原因而離去:除了旅遊業外,(威尼斯)並無其他專業工種,而且樓價高得讓人負擔不起。」

除了旅遊業外,(威尼斯)並無其他專業工種,而且樓價高得讓人負擔不起。
Generazione '90成員喬治

▲威尼斯布拉諾的蕾絲是當地特色手藝,製作需時。

威尼斯布拉諾的蕾絲手工精細。(VCG)

威尼斯就像香港及巴塞羅那等大型城市一樣,絡繹不絕的遊客漸漸改變了城市面貌。威尼斯社會企業Venezia Autentica創辦人法加拉齊(Sebastian Fagarazzi)和迪弗洛(Valeria Duflot)接受《香港01》訪問,他們說島上的商店都不再出售高質素的產品,優質的麵包店、菜式美味的餐廳、以及當地人喜愛流連的酒吧「Bacari」(即威尼斯的傳統酒吧,當地人喜歡到酒吧稍作休息)都倒閉,就連法加拉齊家族開的服裝店亦不能倖免。

法加拉齊家人原本在市內經營一間男士服裝店,出售在意大利或當地製作的成衣,但當地人口下跌,令經營變得愈來愈困難。年輕人紛紛搬離這地方,尋找居所或在旅遊業以外的工作機會,而願意花費的遊客亦減少,令他們的顧客群萎縮。法加拉齊說他們不希望為了維持經營,而轉售僅值1歐元的T恤、或者是5歐元的褲子,最終都決定結束經營了28年的服裝店。

遊客習慣了購買大量製造的東西。
We Are Here Venice行政總監莫斯托
社會企業Venezia Autentica創辦人法加拉齊(Sebastian Fagarazzi,左)和迪弗洛(Valeria Duflot)說售賣日用品的店舖相繼倒閉,若他們要買多士爐,便要花上半日時間,由本島走到內陸地區才能買到。(受訪者提供)
遊客到聖馬可廣場附近的小店購買帽子。(路透社)

誰懂匠心?慢功出「貴」貨

威尼斯工匠與當地其他店舖一樣,亦面對着相同的難題,他們每日花上數小時製作手工精緻的面具,卻無人問津,遊客反而對於標價數歐元的面具感興趣,不欲了解這些手工藝品的精美之處。

We Are Here Venice行政總監莫斯托(Jane Da Mosto)向記者說「遊客習慣了購買大量製造的東西」。對於他們而言,傳統工藝如布拉諾島的蕾絲、玻璃工藝等都比不上大量、便宜的紀念品,令工藝店漸漸被紀念品商店取代。

工匠的巧手敵不過粗糙廉價的產品,情況越來越嚴重,工匠數目下降,法加拉齊語帶感慨地說:「我們害怕傳統會消失。在20年內,或許在威尼斯再找不到工匠。這樣的話,威尼斯已死去。」

在20年內,或許在威尼斯再找不到工匠。這樣的話,威尼斯已死去。
法加拉齊
每逢暑假,遊人蜂擁到威尼斯,街上人頭湧湧。(路透社)

是誰毀了這座城?

威尼斯迎來了這批即日往返的旅客,意大利政府官員稱這為「低質素的旅遊業」,部分遊客來自龐大的郵輪。攝影師拍攝了郵輪泊岸的情況,巨大的郵輪緩緩駛過,與歷史建築併排而列,部分樓房不及郵輪般高,顯得矮小,為當地居民帶來震撼的畫面。

郵輪每次泊岸「傾倒」數以千計的遊客,狹窄的小巷瞬間被擠得水泄不通。

意大利文化部部長弗蘭切斯基尼(Dario Franceschini)說:「若你(遊客)乘大船抵達,下船後,你僅有兩至三小時,跟隨手執旗幟的人,來到羅馬廣場(Piazzale Roma)、里阿爾托橋(Ponte di Rialto)和聖馬可廣場(St.Mark's Square)轉一圈,便要離開。」

攝影師拍攝了郵輪泊岸的情況,巨大的郵輪緩緩駛過,與歷史建築併排而列,相中的樓房都不及郵輪高。(VCG)

環境科學家斥郵輪在家門排廢氣

郵輪惹來了當地居民的不滿,當地組織No Big Ships Committee倡議禁止郵輪駛進,他們在6月舉行一次官方不承認的公投,有1.8萬名居民(當地人口約為5.6萬)投票,當中近99%人贊成他們的倡議。

We Are Here Venice的行政總監兼環境科學家莫斯托指出,郵輪帶來嚴重的環境污染。她指有些郵輪在威尼斯碼頭附近停泊長達12小時,甚至2日,它們又不關上引擎,帶動水流捲起海牀的沉澱物或沙泥,並造成空氣污染,「它們正正(停泊)在我們家附近」。水鄉原本已深受水患困擾,郵輪這龐然大物靠岸更掀起海浪,蠶蝕建築物的根基。

威尼斯承戴力飽和,莫斯托說大眾旅遊(mass tourism)正在破壞威尼斯,她口中的大眾旅遊是指,團體有組織前往專門的旅遊地點,如旅行團和郵輪等。莫斯托說雖然郵輪帶來的遊客對比起整體數目不足為道,但郵輪帶來了嚴重的環境影響。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UNESCO)更曾因郵輪、大眾旅遊等問題作警告,幾乎要把威尼斯列入危險世界遺產名單,與飽受戰亂的地方並列。

郵輪正正(停泊)在我們家附近。
莫斯托
We Are Here Venice行政總監兼環境科學家莫斯說大眾旅遊正在破壞威尼斯。(受訪者提供)
威尼斯本身亦受水患影響,郵輪掀起的浪更進一步削弱了建築物的根基。(VCG)

如看電影般 滿座請改天再來

威尼斯市政府為了解決問題,通過數項法案,如在交通繁忙的地區計算人流,並在網站上實時公布數據,鼓勵遊客避免到過於擠迫的景點。政府又計劃鼓勵遊客到其他較少人的地區探索,以分散人流。當局又會增派警員,遏止觀光客的劣行,如在運河遊泳、把愛情鎖掛在橋上及在公共地方野餐等,以減低為居民帶來的不滿。

當地更推出「享受尊重威尼斯」(#enjoyrespectVenezia)活動,規限劣行,違者會被罰款,惟這些措施似乎難以解決燃眉之急。

雖然遊客過多令威尼斯喘不過氣,但莫斯托表示他們並非呼籲世界各地的旅客不要到威尼斯,她把威尼斯比喻作一間電影院,「當電影院滿座,那你要改日再來。」

位於心臟地帶的聖馬區有多個著名景點,是遊客最多的地方。喬治說,Generazione '90建議設『聖馬區可通行證』(San Marco Pass),當迎來有20萬遊客到訪的高峰期,便要限制到訪該區的遊客人數,讓遊人改變旅遊路線到其他地區。

當電影院滿座,那你要改日再來。
莫斯托把威尼斯比喻作一間電影院
威尼斯市政府開展了「享受尊重威尼斯」(#enjoyrespectVenezia)活動,提醒旅客不要在運河中遊泳、在公共地方野餐、在橋上逗留太久、在市內踏單車或者穿着泳衣觀光等,違反規矩者可被罰款25至500歐元。(網上圖片)

自己城市自己救 力抗威尼斯被淘空

旅遊業從來都是一把雙刃刀,法加拉齊和迪弗洛認為「旅遊業正在殺害威尼斯,但這也是讓威尼斯繼續生存的途徑」,目前的出路就是提倡優質旅遊。既然政府的措施不奏效,他們便自己想方法解救這城。

他們花費自己的積蓄創立社企Venezia Autentica,在去年10月設立旅遊資訊網站,找來當地的工匠拍攝短片介紹工藝文化,以及提供深度遊的資訊,希望可保存威尼斯的靈魂。

法加拉齊認為威尼斯仍未死去,他與迪弗洛說:「若不作出改變,威尼斯會被淘空,再沒有威尼斯人居住,在數十年內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主題公園。」他們都不願威尼斯窮得只有遊客,成為一座沒有居民的「樂園」。

若不作出改變,威尼斯會被淘空,再沒有威尼斯人居住,在數十年內成為一個沒有靈魂的主題公園。
法加拉齊與迪弗洛
法加拉齊說不願看到威尼斯窮得只有遊客,成為沒有居民的一座「樂園」。(VC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