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都政策研究小組倡靈活地價支付模式 允許發展商框架自主探索

全國工商聯房地產商會香港及國際分會、香港房地產協會聯合組成「北部都會區政策研究小組」。該小組就北部都會區發展展開意見收集並集成建議書,並計劃於今日(23日)向發展局遞交相關建議書。
而今次建議書內容涵蓋片區開發、土地供應、收地拆遷、交通基建、創科發展、環境保育,以及統籌能力7大重點。其中該研究小組建議政府,允許發展商在「片區開發」框架中自主探索,同時又倡議採用靈活的地價支付模式。
允許可於既定框架內自主探索具體項目和方案
該建議書在「片區開發」模式中建議,政府可提升發展彈性以激勵創新方案,允許開發者在既定框架內自主探索具體項目和方案,如住宅與創科發展的比例、總樓面面積等。
同時可借鑑市建局及港鐵,研究以靈活的地價支付模式,例如分期付款、按利潤分成或非原址換地等。此舉可有效降低項目的前期投入成本,同時讓政府在項目成熟後分享利潤。
另又建議通過稅收減免等優惠政策,並協調國家政策性銀行提供低息貸款等激勵措施,加快實現開發目標。同時進一步鼓勵企業在北部都會區進行長期投資。
郭海生:冀政府決策多考慮平衡投資者風險
香港房地產協會會長郭海生表示,政府決策時應該多考慮如何平衡對投資者風險,因為對投資者而言,做生意要賺錢,如果沒有利潤,對投資者而言是很難決定投資方向。又希望政府不要將風險傾向投資者。
引入新土地類別建設高端人才及學生宿舍
此外,建議書又就優化北都土地房屋政策提出建議,認為可以在北部都會區引入新土地類別,專門用於建設高端人才和學生宿舍,並規定此類土地上的房屋僅限於租賃,並不得出售。
另建議政府修改規劃和地契限制,如放寬車位要求、調整可建樓面面積等,以滿足市場實際需求。同時通過提升政策靈活性與競爭力,鼓勵私人開發商積極參與項目的興建與營運,加快宿舍建設進度,以滿足大學城及相關區域的住宿需求。
同時又建議,政府可以彈性調整公私營房屋供應比例,而不拘泥於現行公私營房屋的「7:3比例」。如可在新田科技城附近增加私營房屋供應、在古洞北等新市鎮則可加建資助房屋,緩解基層住房壓力等。
建議引入智能交通系統 倡採用公私合營
而鑑於北部都會區在未來五年内將有約6萬伙房屋單位落成,其中包括約10條新公共屋邨。建議書指出,政府可優先發展交通基建引入智能交通系統,透過應用科技提升交通效率,減少擁堵、優化交通流量,並實現更靈活的交通管理。
另外,該研究小組又建議。政府採用進化版的公私合營模式,制定清晰的回報機制,吸引私人企業參與基建投資與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