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tGPT|武漢大學校長:不贊成高校禁止使用 應「堵不如疏」

撰文:陳進安
出版:更新:

人工智能(AI)聊天機械人「ChatGPT」風靡全球,但也引起爭議,甚至有高校限制使用。近日,2023年全國兩會召開之際,全國政協委員、武漢大學校長張平文特別向內媒就其發表看法。他不贊成一些高校禁止使用ChatGPT的做法,認為對待ChatGPT的使用態度應像治理洪水一樣,「堵不如疏」。

目前,包括香港大學、法國巴黎政治學院及多間美國公立學校都禁止學生使用ChatGPT,這一成為熱話的AI聊天機械人在高教界中猶如洪水猛獸般的存在。對此,張平文向《中國科學報》直言,並不贊成一些高校禁止使用ChatGPT的做法,認為年輕人有使用高科技獲取知識的願望,這是一紙禁令所無法阻擋的。

他解釋,相對於上一輩人,如今的年輕人作為「數字原住民」,當生活模式發生變化時,更要用積極的態度理解和擁抱社會的進步。從本質而言,ChatGPT屬於工具應用,「高校可以通過各種方式引導學生,使其不用ChatGPT替代本該自己進行的學術訓練,不觸碰學術規範紅線,儘管這些學術規範在未來可能會在技術的倒逼下不斷改革」。

張平文不贊成高校禁止使用ChatGPT。(九派新聞)

他又指,高校要重視ChatGPT等人工智能所不能代替的教育功能,要訓練批判性思維,不要滿足於算法推送的現成答案;要加強大學人文教育,提高學生的人格養成和精神境界,「在虛擬世界裏,算法會自動幫人屏蔽掉一些信息,讓人只看到想看的信息,而在物理世界中,想屏蔽掉各種信息卻不易做到。在明辨真相上,教育應發揮重要作用」。

張平文進一步指出,讓學生了解虛擬世界本質的同時,高校更應讓學生意識到什麼是真正的「以人為本」。而隨著數字化、智能化的發展,更需要加強學生人文素養的教育;特別是文史哲等學科,以及通識教育中的文史哲課程,對學生的人格養成、精神境界的提升本就發揮著重要作用,未來作用將會更加突出,「人際互動和人文素質培養的必要性充分說明,數字技術無法真正代替高校的環境育人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