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天氣|何時消退? 預報存分歧 中國氣象局料未來兩日仍嚴重

撰文:林遠航
出版:更新:

乾燥的大陸氣流今日(15日)繼續影響廣東及沿岸地區。今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33.0度,為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是有記錄以來4月份的第二高,亦是年內最早出現的酷熱天氣日子。

沙塵天氣繼續,今日赤鱲角的能見度一度為約6至7公里。天文台表示,不同天氣電腦預報模式對周三及周四(16日及17日)廣東沿岸地區的塵粒濃度下降速度仍有分歧,但預計沙塵天氣會逐漸緩解,惟緩解速度及能見度情況仍需視乎本地風力及大氣擴散條件。當中CMA中國氣象局預測仍然嚴重,而KMA韓國氣象廳預報則料塵粒濃度會明顯消退。

4月15日下午初段,受沙塵天氣影,由尖沙咀望向藍田至油塘一帶仍然灰濛濛。
天文台4月15日在尖沙咀總部錄得攝氏33度,下午1時45分急發酷熱天氣警告,為2000年設立以來最早發出。下午初段,在尖沙咀的行行紛紛用不同方法擋春日烈日。(周令知攝)
天文台4月15日在尖沙咀總部錄得攝氏33度,下午1時45分急發酷熱天氣警告,為2000年設立以來最早發出。下午初段,在尖沙咀的行行紛紛用不同方法擋春日烈日。(周令知攝)
天文台4月15日在尖沙咀總部錄得攝氏33度,下午1時45分急發酷熱天氣警告,為2000年設立以來最早發出。下午初段,在尖沙咀的行行紛紛用不同方法擋春日烈日。(周令知攝)

天文台今日錄得33度 有記錄以來4月份第二高

天文台科學主任今日(15日)晚上發表題為〈4月15日的高溫及沙塵天氣最新情況〉的新一篇《天氣隨筆》,回顧今日天氣。

文章指,乾燥的大陸氣流今日繼續影響廣東及沿岸地區。由於陽光普照、風勢較弱及天氣乾燥,日間氣溫容易上升。今日天文台錄得最高氣溫為33.0度,為今年以來的最高紀錄,是有記錄以來4月份的第二高,亦是年內最早出現的酷熱天氣日子。

中西區、荃灣、將軍澳及北區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濃度時間序列,顯示今日錄得數量比昨日略為下降。(天文台圖片)

赤鱲角能見度今日降至6至7公里左右

同時,風勢較弱下亦不利懸浮粒子擴散,部份地區的能見度仍然較低,今早赤鱲角的能見度在6至7公里左右,但在下午已逐漸上升至10公里以上。

根據環保署數據,今日在各區錄得的可吸入懸浮粒子PM10比昨日略為下降,雖然數值仍有波動,但大部份時間已下降至200微克/立方米以下水平。

韓國GK-2B衛星的圖像可見,南海東北部有一個氣溶膠光學厚度數值較高的區域。(天文台圖片)

天文台又指,從今早的衛星圖像可見,南海東北部有一個氣溶膠光學厚度數值較高的區域。氣溶膠光學厚度表示懸浮粒子或大氣水汽濃度,數值較高的區域能見度會較低。

4月16日下午2時(上)和4月17日下午2時(下)CMA中國氣象局預報模式及KMA韓國氣象廳預報模式塵粒濃度預報。(天文台圖片)

中韓官方氣象機構對珠江口未來兩日沙塵濃度存分歧

參考世界氣象組織的沙塵預報區域專業預報中心網站的預報,不同沙塵天氣電腦預報模式對未來一兩日廣東沿岸地區的塵粒濃度下降速度仍有分歧。當中CMA中國氣象局預測周三及周四(16日及17日)仍然嚴重,濃度料每立米200微克以上;而KMA韓國氣象廳預報則料塵粒濃度會明顯消退,料降至每立米50微克以下。

天文台總結,沙塵天氣的情況會逐漸緩解,但南海東北部氣溶膠濃度較高的氣團會在未來一兩日於東至東南氣流的影響下靠近廣東沿岸,同時懸浮粒子亦會繼續沉降及稀釋,因此緩解速度及能見度情況仍需視乎本地風力及大氣擴散條件。

4月16日至24日九天天氣預報。(天文台圖片)

▼4月14日 沙塵天氣襲港波友照打籃球▼

+2

▼4月14日 沙塵天氣襲港空氣污染重▼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