貓咪抑鬱不可忽略 5個情況下可能導致 耐心和陪伴不可或缺
最近看到一些貓咪得鬱抑症的帖子,驚訝於原來還有很多人不知道,貓咪確實是會抑鬱的,嚴重起來不吃不喝甚至可以危及生命。
比如下面這個帖子:
小貓「公主」是在附近小鎮的街道上被發現的,當時牠懷孕了,肚子很大,馬上要生產。大約兩週後,公主在收容所生下了7只小貓。小貓一斷奶,就陸陸續續被領養走了,但始終沒有人想要領養公主。►毛孩子有IG了,來追蹤我們吧!
看著小貓一隻只離開,公主開始不吃不喝。收容所的工作人員擔心牠被憋壞了,便找到「蘋果」,問她願不願意帶這隻一歲多的貓回家——蘋果從這兒領養過一隻橘貓,而且養得很好。蘋果知道公主有些悲傷,但也「沒想到牠能這麼悲傷」。
被蘋果領回家的公主,不吃不喝只是基本操作。更令人擔心的是,牠對外界的刺激毫無反應,戳牠不會動,跟牠玩玩具,眼睛也不會轉,就只是呆呆地看著牆壁。牠從不舔毛,甚至直接排泄在身下的地面上,把自己弄得很髒。
其實,這隻貓咪就是抑鬱了,和人類抑鬱的症狀類似,就是「沒有動力做任何事情」。
而且,因為人類生病了知道求醫或是向親近的人傾訴,尋求安慰,而寵物生病了牠們只會把自己封閉起來,沒有任何疏導情緒的途經,反而牠們的心理問題會比人類更多、更復雜。
有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護理抑鬱症貓咪的歷程:
「之前我領養了一隻貓,剛到家簡直是天使,行為乖巧長得可愛,全家人都很喜歡牠。後來因為我爸爸在老家生病做手術,我們要回去照顧,就把牠寄養了一個半月。再接回來簡直懷疑被換了一隻貓,一點活力都沒有了,不愛吃飯也不搭理人,還會到處亂尿亂拉。
好長一段時間我們全家都因為養牠而感到苦惱,醫院也跑了好多次,都查不出什麼身體上的問題。後來有一個很懂養貓的姐姐,説牠可能是被領養之後又突然被寄養,本來巨大的喜悦一下子被恐懼取代,害怕自己又被遺棄,患得患失之下變得抑鬱了。
後來我們全家都花了大量的時間陪牠,對牠給與十二分的耐心,讓牠知道我們都愛牠,而且不會再養別的貓,慢慢的牠逐漸開朗起來,這才知道之前是真的抑鬱了。還好我們沒放棄。」
貓是極其敏感細膩的動物,看似高冷實則情感需求很高,一些貓的病症,其實都是因情緒而起。
延伸閱讀:小貓以超兇哈氣與家中原住民大貓見面 網民一看都笑了:萌度爆表(點擊連結看全文)
那麼,有哪些行為可能導致貓咪抑鬱呢?
01. 有曾被虐待的經歷
長期被籠養、栓養,生活空間狹小,且被驚嚇、打罵、強迫做某事。長此以往造成身體和心理上的雙重傷害致抑鬱。
02. 有曾多次流浪的經歷
被主人多次拋棄,在外擔驚受怕、食不果腹。再次被收養時則會出現抑鬱、應激、不信任人類的種種症狀和表現。
03. 生活環境的變化
與主人分離,被送到陌生環境寄養、被送人、或者主人搬遷到新的環境,愛寵可能會表現出害怕、失望及無所適從,嚴重則出現抑鬱的病症。
04. 家裏新成員的加入
主人收養了新的寵物,抑或是出現了一個新生嬰兒,愛寵可能會生氣自己的地位不保、寵愛減少,感覺受到冷落,從而變得鬱鬱寡歡。
05. 被主人冷落
主人每天早出晚歸,沒有時間陪伴愛寵並與牠們保持積極的互動,使得牠們精力無處發泄,情感需求得不到滿足。甚至每到假期就把愛寵獨自在家很多天,或者送到陌生的環境寄養。久而久之愛寵會變得越來越孤獨和焦躁,甚至會出現自殘及刻板行為。
而幫助寵物擺脱抑鬱,除了求助於專業的獸醫和心理諮詢醫師外,主人足夠的耐心和陪伴一定是不可或缺的。
如果是不排斥身體接觸的寵物,可以多撫摸牠們,為牠們梳毛,讓牠們心情愉悦和放鬆,每天至少花30分鐘左右的時間,與愛寵保持積極的互動與玩樂。
另外,當愛寵還沒有完全放下戒備、對周圍環境和人還有牴觸情緒時,請不要寄養到陌生的環境、不要養新的寵物、也不可為愛寵洗澡及過度清潔(特別是貓咪)。避免愛寵的應激反應,加重負面情緒及抑鬱的症狀。
延伸閱讀:許多貓咪都討厭洗澡?專家揭貓咪與水的微妙關係:原來不是怕水(點擊連結看全文)
【本文獲「波奇網」授權轉載,微信公眾號:boqiiwa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