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黃碼亂象捱轟 孫東反駁欠公允:安心僅自動執行「部門指令」

撰文:林嘉成
出版:更新:

因應放寬外地入境檢疫而出台的安心出行「紅黃碼」,推行一個月多月來爭議不斷,由康復者「轉碼」混亂;到近日有內地人聲稱,在沒有打針的情況下入境香港,並獲發「臨時疫苗通行證」及藍碼,有關漏洞備受抨擊。
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孫東今(16日)發公開信「反擊」,指安心出行主要是根據相關部門提供名單,然後由系統自動向有關人士發「紅黃碼」,系統只是確保能夠「忠實執行指令者下達的指示」。至於向何人發「紅黃碼」、以及何時轉碼等,都是遵照指令者所提供的數據庫資料,並非依靠資科辦自身判斷,又指坊間就個別事件對「紅黃碼」的部分批評有失公允。

稱賣點「無追蹤」:安心最大限度滿足私隱

孫東指,「紅黃碼」推出以來,安心出行已根據相關部門提供的名單,進行逾5億次比對,進行了逾60萬次「轉碼」操作,強調系統不會有「自身判斷」,而是根據相關名單進行「轉碼」。

通關逐步復常的討論,近來聚焦到科技檢疫監察,一直有聲音要求「安心出行」加入追蹤功能,為實現「零隔離」通關製造條件。孫東特意作兩點澄清,他指資科辦正研發,加強「黃碼」功能記錄新入境人士到訪的處所,以及監察他們是否按時做核酸檢測,實現對「黃碼人士」的有效行蹤管理,認為這種做法技術上既可行、又不影響一般市民使用,大眾容易接受。他指會力求在短期内推出,為下一步可能放寬入境限制提供技術保障。

孫東也指,要為「安心」加入追蹤功能,必須仔細研究、慎重實行,因為「安心」一直以來的設計考慮,是既要達到特定目標,又最大限度地滿足市民對私隱的關注。「安心」首推時,也特意強調了無追蹤功能,務求令市民安心使用。他說追求「社會最大公約數」正是「安心」最奇妙之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