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人民幣推出怎樣運作?支付寶微信地位不再?即睇六大常見疑問

撰文:數位時代
出版:更新: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日前宣布,將發行全球首款「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 CBDC)——數位人民幣。目前,已經在部分地區,展開小規模封閉測試,究竟數位貨幣是什麼?

▼▼▼點擊即睇六大常見疑問▼▼▼

+9

問題一:什麼是數位貨幣?

「中央銀行數位貨幣」(Central Bank Digital Currency,CBDC),與一般紙鈔(法定幣貨)沒什麼不同,差別在於以數位虛擬的方式呈現,同樣必須遵守反洗錢、反恐融資等規範。

去年六月, Facebook 提出虛擬密碼貨幣《Libra》白皮書後,引發各國監管機構關注,許多國家的央行,紛紛投入數位貨幣研究。

北歐國家瑞典,是最早提出將法幣數位化的代表,該國本身無現金程度高, 目前僅有約19%的交易是以現金完成 。2017年開始,提出電子克朗(e-Krona)構想,將於近期展開封閉測試。

北歐國家瑞典,是最早提出將法幣數位化的代表,該國本身無現金程度高, 目前僅有約19%的交易是以現金完成 。(Jonathan Brinkhorst/Unsplash)

問題二:跟實體人民幣有何不同?要怎麼交易?

數位人民幣就是人民幣紙鈔的虛擬版,兩者價值相同,若市面上流通的貨幣總量為人民幣100元,人行發行虛擬貨幣總量,就是人民幣100元,不會超額發行,一般民眾或法人機構都能直接從央行存取數位貨幣。

數位人民幣背後有國家信用做背書,具有法定償還性質。民眾在手機上下載一款數位人民幣錢包後,不需連結銀行帳戶、綁定卡片,就能如同現金一樣消費交易。

只要雙方手機都裝有數位貨幣錢包,拿起手機相互碰撞就能做到轉帳或支付。特別的是數位人民幣採用「雙離線技術」,就算沒網路也能使用,使用場景、體驗接近現鈔。

只要雙方手機都裝有數位貨幣錢包,拿起手機相互碰撞就能做到轉帳或支付。(Arnel Hasanovic/Unsplash)

問題三:跟密碼貨幣有何不同?會取代支付寶、微信嗎?

跟密碼貨幣「去中心化」概念不同,數位人民幣由央行集中發行,以國家信用為擔保,發行量沒有上限,取決中國政經實力,特色是價格穩定,不會大幅波動,且數位人民幣就是法幣,不能拒收。

密碼貨幣不同,以比特幣來說,設有發行上限(2100萬個),因為去中心化,沒有特定機構在背後做擔保,必須在收付款雙方都同意下才能完成交易。

數位人民幣跟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行動支付,雖然都需要透過手機才能使用,背後仍有不少差異。

數位人民幣跟與支付寶、微信支付等行動支付,雖然都需要透過手機才能使用,背後仍有不少差異。(Jonas Lee/Unsplash)

例如,數位人民幣不需連接銀行帳戶或信用卡,還可以在不同支付工具間轉帳(支付寶與微信不能互轉)。至於數位人民幣普及後,是否有可能取代支付寶、微信?中國媒體認為,就目前情況看來,仍說不準。

進一步分析,支付寶、微信之所以普及,是因為背後豐富的生態系,以及便利的服務, 若有一天中國當局強制用數位人民幣,取代第三方支付業者,在一家獨大情況下,不見得能維持服務水準,民眾未必買單。

問題四:目前在中國發展進度如何?

中國人民銀行(央行)在2014年,啟動數位貨幣研究計畫。目前,數位人民幣會在蘇州、雄安新區、成都、深圳等地,進行封閉測試。

中國人民銀行強調,封測期間不會影響外部金融市場和經濟,短期內也不會考慮大規模推廣。

目前,數位人民幣會在蘇州、雄安新區、成都、深圳等地,進行封閉測試。(Robert Bye/Unsplash)

問題五:發行數位人民幣背後目的?

目的一:打擊黑市交易和逃稅

由官方發行的數位貨幣,能讓政府更有效率的,追蹤每一筆金錢流向、打擊黑市交易、金融貪腐,減少政府損失的稅收。

目的二:加強管控

數位貨幣由央行直接發行,民眾透過手機使用,政府可以跳過銀行,直接面對民眾。

舉例來說,政府端出各種疫情紓困方案,若有數位貨幣,就能清楚追蹤紓困的資金,是否真的幫助到有困難的企業、個人;此外,像是口罩缺貨,政府也可以透過系統設定,限制每人錢包可以購買特定商品的數量。

像是口罩缺貨,政府也可以透過系統設定,限制每人錢包可以購買特定商品的數量。(Mika Baumeister/Unsplash)

問題六:背後風險有哪些?

風險一:駭客攻擊風險

因為貨幣數位化,增加系統不穩定、被駭客攻擊風險。例如,先前瑞典的支付系統「Swish」因為停電,造成大量遊客無法付款的窘境。

風險二:恐對弱勢族群、遊客造成衝擊

許多國家都有人口高齡化問題,以以無現金程度高的瑞典來說,該國三分之一的人口是55歲以上的高齡人口,如果太快棄現金而不用,將對老人、殘疾人士、移民、外國遊客造成衝擊。

如果太快棄現金而不用,將對老人、殘疾人士、移民、外國遊客造成衝擊。(Chastagner Thierry/Unsplash)

風險三:資料隱私問題

無現金支付因為累積大量消費數據,無論是數據的使用、交換、保存,都是一般消費者難以控制及掌握的,這些金融數據幾乎等同於沒有畫面的監視器,四面八方地監控所有消費行為,這當中最大的受益者,恐怕就是數據持有者以及政府。

風險四:商業銀行角色弱化

數位貨幣發行後,無論是一般民眾或法人機構,都能直接從央行存取數位貨幣,不必透過商業銀行帳戶,且央行倒閉的風險,比一般商業銀行低,風險考量下,民眾不見得選擇一般銀行,如沒有提出更好的體驗或方案來吸引用戶,商業銀行角色將弱化。

如沒有提出更好的體驗或方案來吸引用戶,商業銀行角色將弱化。(Macau Photo Agency/Unsplash)

問題七:台灣目前進展如何?

台灣央行總裁楊金龍,曾在去年的業務報告中表示,因為台灣具備以下三大優勢,所以沒有發行「中央銀行數位貨幣」的急迫性。

1. 零售快捷支付系統發展早於其他先進國家
2. 建置跨機構共用平台,優化電子支付基礎設施
3. 推出金融區塊鏈函證業務

台灣央行進一步指出,全球有約半數央行投入「中央銀行數位貨幣」研究,截至目前,僅有瑞典、中國進行小規模封測。主要是法規、技術仍不成熟,要發展成完全無現金的社會仍有難度。

即便如此,楊金龍表示,台灣央行絕對會持續關注國際發展趨勢,適時研擬因應對策。

延伸閱讀:

行動支付盛行,為何中國政府還要推「數位人民幣」?

7成人愛用感應支付!VISA讓「手機變身刷卡機」,能加速台灣無現金發展嗎?

【本文獲「數位時代」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