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殯現代式】工程師轉行做殯儀 黃家揚:喪禮不是為了防止人喊

撰文:謝慧心
出版:更新:

基督教殯儀公司「愛百合」總監黃家揚說,他從事的工種可以叫做Funeral Director,但亦不介意大家叫他做禮儀師。
前半生是機械工程師的他,因為宗教原因,5年前決定投身殯儀行業。殯儀傳統是家族式經營,作為百分百外行人要打入這圈子並不容易。不過,正因為他沒受傳統與行規所限,帶著fresh eyes檢視喪禮的每個細節,漸漸打造出新一代殯儀服務的方法與定位,他眼中的喪禮,每一個都應如人生,是獨一無二的。

黃家揚近年家中有寵物離世,他找來寵物善終服務機構,為牠預備最後一程,印象深刻。「來接牠走時,工作人員好體會到你的哀傷。他們的態度是有禮貌,有少少接近歉意那般,動作不會誇張、不會嘈吵,不是來『接貨』那般,而是很尊敬地抬走屍體。」火葬時,家人獲安排在一個房間,關上門與寵物遺體作最後的相處與傾談,然後才移往火葬,過程簡單直接,卻體貼寵物主人的心理需要。他感到整個過程十分有尊嚴,說得白一點,就是「比接人的遺體更有尊嚴」。

寵物善終是新興行業,服務的起點,本就由現代人的價值觀出發,例如重視尊嚴、私隱、情感需要和優雅,也因為沒有傳統的束縛,意念容易執行。黃家揚與拍檔、突破雜誌前編輯吳思源成立基督教殯儀公司「愛百合」,也希望將平安、尊嚴和希望這些價值觀灌注每個家庭的喪事中,期望從現時喪禮的主流,另闢蹊徑。

「喪禮是一個statement。」喪禮統籌公司總監黃家揚說。(吳煒豪攝)
療癒系喪禮,在於活著的人互相扶持。(吳煒豪攝)

白行一趟

許多人對喪事的記憶其實是模糊的——不熟悉的環境、不熟悉的程序、不熟悉的先人。「一般人去送殯,其實不知先人是誰,可能是你朋友的媽咪,你去了,送完,然後走。」白行一趟的喪禮,在他眼中是可惜的:「那個媽咪,你可能會記得名字,但她是個怎樣的人?你或不記得。這是我們認為是不可能的。」

喪禮是一個statement。你這一生有什麼腳印,觸動了什麼人,喪禮會反映出來。
黃家揚 喪禮統籌總監

一見難忘的瞻養遺容

黃家揚為喪禮安排內容與程序時,很著重呈現先人的一生。曾有一個喪禮,先人是九十幾歲的老伯,他每次聽到國歌便會跳舞,家人拍過一條片是老伯穿著背心「底記」起舞。他給家人建議,在瞻養遺容前播出這條30秒的片段,然後鋼琴彈奏改編為古典曲風的國歌,再之後,直接瞻養遺容,「成件事接落去好靚」,他說。太催淚了嗎?「喪禮不是為了防止人喊,我們是想幫他們不喊,或者幫他們喊。有些時候,需要喊便要喊。」

瞻養遺容是喪禮最令人忐忑不安的環節,但在老伯的笑喪,他的朋友都已離世,來送他的都是子女的朋友,又喊又笑,人生有幾何。

人死如煙滅。骨灰卻可以吹進玻璃化身為擺設,呈現人生之無常。(吳煒豪攝)

喪禮是一個statement

作為「辦事」的那一個,黃家揚見過不同的人面對死亡的反應,有悲痛喪子的母親對喪禮的每一個細節都執著放不下;也有自知病危的丈夫,臨終前主動聯絡他們交托喪事安排,為了讓太太不用在喪夫哀痛中憂心。他最記得有個智障人士老爸爸的喪禮上,有無數那麼多的人來了甚至想上台發言,原來那老爸花了一生時間,開辦一個服務智障人士的社企,幫助過好多同類家庭,「看見許多人想抒發這個人對他的影響,可以知道他touch到好多人的生命。」這種喪禮,也是黃家揚最嚮往的,「喪禮是一個statement。你這一生有什麼腳印,觸動到什麼人,喪禮會反映出來。」

曲終人散後

然後呢?喪禮完成,曲終人散,大家回到日常生活,上班的上班、子女返回外國,回家看見滿屋遺物、或寫著先人名稱的水電煤費單,甚至那個不會再更新的facebook戶口,怎麼辦?現在他們還把服務,延伸至喪禮後的遺物處理、帳單轉名、聯絡facebook停用戶口等等。

「在基督教的世界,先人重要,但家人更重要。」黃家揚說。死者已逝,喪事都是為了在生的人,讓人在無常中得到慰藉,最後也最重要的一步,是moving on。

智障人士老爸的喪禮場刊(後),用他幫助過的智障朋友的繪畫為設計主題,表達最真摯的心意。(吳煒豪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