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北孤軍】槍前無懼 欠債無悔 一本異域領曾醒明義助泰北37載

撰文:曾雪雯
出版:更新:

近月,有香港民間團體籌辦紀念來華抗戰美國老兵活動。活動的聯絡人「曾先生」,竟是人稱「公關王」 的前無綫企業傳訊部宣傳科副總監曾醒明。
37年前,曾醒明翻開柏楊小說《異域》,被遺忘於金三角中國遺軍故事所觸動。旁人閱畢小說終須放下;唯獨他把《異域》視為一生執念,從此,與友人親赴泰北、籌款。曾被軍方舉槍指嚇、為義助欠下巨債,他冷看百般嘲諷,默默支援泰北遺孤、國軍老兵。有人笑他「唔識撈」,前公關王也自嘲不識時務。他只知道,這群人,他不可忘記,也不可放棄,「仲有一啖氣都會撐落去」。
攝影:歐嘉樂

已故作家柏楊曾撰寫小說《異域》,講述中華民國孤軍在泰北、緬甸、寮國交界生存的艱苦故事。後被拍成電影,王傑翻唱《亞細亞的孤兒》成電影插曲。

閱柏楊小說《異域》 深受觸動

80年代,柏楊撰寫小說《異域》,講述中華民國國軍撤離大陸時,一支孤軍如何逃入泰北、緬甸、寮國交界,冀反攻大陸。最終卻被世人遺忘,在金三角掙扎求存的悲涼故事。當時曾醒明深受觸動,其後在雜誌看到台灣醫護人員無償到泰北服務的訪問,證實小說非杜撰。他遍尋義工團成員林治平教授,始獲泰北遺孤村的聯絡方法。

曾醒明和朋友一行五人首次訪到泰北,當時朋友拍下他們與二十箱物資的合照。

初訪泰北難民村 被將軍持槍盤問

1982年,曾醒明和朋友一行五人帶二十箱物資首次訪到泰北。不過,當時泰北美斯樂難民村位於深山內,要上山需先向當地將領取通行證。他尚未踏進入山入便已被軍方施下馬威,當時國民黨遺軍陳將軍曾掏出左輪手槍指嚇,「佢話曾小弟,你老實同我講,你有咩目的?泰北關你哋香港咩事?」時值冷戰年代來歷不明的香港人走入深山,被視為是共諜。當時,他二十出頭已在娛樂圈打滾,從容祭出柏楊和林醫生的大名,說帶了教材、藥物等物資來探訪遺孤情況,後獲發通行證。

佢話曾小弟,你老實同我講,你有咩目的?泰北關你哋香港咩事?
曾醒明
30多年前,曾醒明與朋友到台灣旅行,談起工餘行善的念頭。在台灣莒光號火車上,五個香港年輕人取火車「莒光」二字,成立「莒光文化服務中心」。但亦因為「莒光」二字令人聯想起台灣,加上他們關心泰北遺民,多年來中心常被誤認為與台北官方關係密切,他解釋,「其實一次都冇主動聯絡」。

日僅吃兩餐 深山學華文、習唐詩

曾醒明和朋友在泰北深山待了兩天,見盡當地遺民的艱苦生活。當地人一日只吃兩餐,無水無燈,用竹破成兩半作管道引山水,用泥和蕉葉建陋室,但仍無阻他們仍在山區苦苦保留自己的文化。「見佢哋深山讀唐詩三百首,國語比我更標準,小朋友比香港人更有禮貌,我覺得好可愛好有禮貌」,曾醒明深受感動。回港後,五個與泰北無關的年輕人開始向各界籌款,支援被家國棄於異域的人。

唔想藝人畀面我先去泰北。
曾醒明
37年來,曾醒明與夥伴幾乎踏遍泰北難民村,莒光的辦公室亦貼上泰北地圖。
+7

「唔想藝人畀面我先去泰北」

身為大台公關,他決定舉辦大型演唱會籌款。當時泰北孤軍故事獲不少藝人支持,已故粵劇大老倌新馬師更親臨主禮,同場另有李龍基、葉振棠、麥潔雯等明星演出。1983年籌獲15萬,轉交泰北難民村。37年來,莒光每年籌款改善當地水利,修築學校、孤兒院及老兵醫院。

「我以前好低調,唔想俾人覺得我假公濟私」。曾醒明在大台任職42年,甚少在鏡頭前深入談泰北。身為大台公關的他,總忙於在幕後為出事藝人拆彈。半夜高層一個電話,曾醒明四出拆彈:「我唔可以干預新聞自由,叫人抽起報道,最多碌下人情牌,等啲字眼冇咁核突」。於是,電視台上下藝人常說:「曾生多謝你,有咩需要叫我幫手。」倒是他,從沒向藝人「追人情債」,除非有藝人同事主動接觸他,冀出一分力。曾醒明坦言:「唔想藝人畀面我先去泰北。」

曾醒明指,當年妹妹向柏楊提起一群港人因《異域》一書開始支持泰北。柏楊深受感動,主動簽了20本《異域》作籌款之用,甚至為莒光「送炭到泰北」行動題字。

屢受白眼、譏諷 :你泰北係咪有頭住家?

不過,一群香港打工仔為泰北遺孤出錢出力,卻受盡旁人白眼。曾醒明指,最初港人以為居泰的都是泰國人,被質問:「香港夠有好多乞丐,點解你唔幫?」即使解釋孤軍無國籍的困境,又被問為何要幫國民黨?最難堪莫過於,有人指控他歛財、包二奶。「有人問我咁落力係咪泰北有頭住家?」曾醒明苦笑道。

有人問我咁落力係咪泰北有頭住家?
曾醒明
他坦言,出身勞苦階層,爸爸是送貨工人,長大後有能力便幫助別人。

港人走數焗借80萬建校:唔想丟香港人架

「如果我係歛財唔使俾人呃幾廿萬」,騙他80萬的不是泰北人,而是「走數」的香港人。2011年,有熱心港人稱願捐款100萬,為泰北孩子建校,但百萬支票最後竟因一句「投資失利」而落空。眼見泰北滿星疊大同學校,已拆掉鐵皮、築成建成簡陋校舍,學童都躲在草地帳篷上課。「其實唔理都得,但唔想丟香港人架,畀泰北人覺得香港人無信用」。曾醒明終向銀行借款80萬。

曾醒明坦言,問銀行借80萬起初家人曾怪責他,但最後亦諒解其決定。他謂:「咁我始終唔係去滾呀嘛。」

夜半無眠呆坐操場 百般滋味在心頭

縱使當時曾醒明仍在大台任公關大臣,但80萬仍不是小數目。他每月靠薪水與籌款還債,三年後始還清債務。欠債為助學,滿星疊大同學校新教學樓終於2013年落成,曾醒明亦曾赴泰北出席開幕禮。當年,夜半無眠的他獨自呆坐學校操場,百般滋味在心頭,「喺操場望住新大樓,嘩,個兩行眼淚係咁流。個種感受,講起嚟都好心酸」。

一步一腳印,37年的努力沒有換成實際回報,只得照片蓋滿辦公室。

野豬隊少年隊事件背後  孤軍後裔成港媒泰語翻譯

當初,他只為以港人身份幫助孤苦無依的孤軍後人,想助泰北孤軍孩子在絕境上學。但無心插柳柳成蔭,孤軍後裔最後竟「義助」香港人。去年6月,泰北清萊府13名野豬隊少年足球員被困山洞,成為舉世矚目的頭條新聞。通曉中泰雙語的大同學校高中生主動請纓,望協助國際媒體翻譯訊息。

適逢當時有香港媒體(TVB、蘋果日報)向曾醒明打探消息,置身現場的泰北遺孤後代,逐成為港媒背後的中泰翻譯員。事後校長說,人溺己溺,人飢己飢,因為香港人多年熱心助泰北,如今認為有能力應盡力助人。「我哋覺得與有榮焉」。

喺操場望住新大樓,嘩,個兩行眼淚係咁流。個種感受,講起嚟都好心酸
曾醒明
曾醒明多年來在幕後為藝人拆彈,即使是泰北服務,他也是躲於照片背後。傳媒約訪,他總愛以「談一句泰北」作交換條件。

泰北舊照慰藉曾駐異域的香港老兵

近年,曾醒明除了關注泰北,近年亦意外照顧起一批居港的國軍老兵。數年前,有本地中學師生把一批二戰時曾赴雲南、緬甸參戰的國民黨將士故事輯錄成書: 《中國遠征軍:滇緬戰爭拼圖與老戰士口述歷史》。曾醒明亦因多年泰北遺孤工作獲邀出席新書發佈會,與曾赴金三角苦戰的老兵見面。

曾醒明因為一本書走入泰北,多年後又因另一本書認識一眾老兵。其中一名,袁學姜伯伯國共內戰其間曾在雲南、緬甸、泰北作戰,伯伯生前曾追問曾醒明關於泰北同袍現況。

遇到96歲的《異域》真主角

當時,96歲遠征軍老兵袁學姜伯伯追問他泰北遺孤現況。「佢聽到好多軍人已經過世,佢好激動」。因為姜伯伯戰時曾是國軍第6軍93師的一員,曾在雲南、緬甸、泰北一帶抗戰。國共內戰後期,姜伯隨解散部隊回到昆明,後到香港;而他部分的原93師同袍則成為《異域》的主角,躲進金三角冀反攻,長達三、四十年不被台灣承認,亦不獲緬、泰國籍。袁伯伯晚年苦無孤軍音訊,直至曾醒明把多年來的泰北故事、相片悉數相告,始成袁伯伯悼念故友的最後慰藉。不久,袁伯伯亦告辭世。

曾醒明後來曾請居於中國內地的老兵訪港,並帶他們訪紅樓。望著老兵老淚縱橫,曾醒明認為他們曾為時代付出,不希望他們就此被遺忘。

在政治正確年代 為老兵送上最後的溫暖

此後,他又與朋友關心起一聚居港國民黨老兵的生活。數十年來,國民黨的二戰角色常被主旋律貶抑,國軍老兵亦曾因身份敏感,被淡化貢獻。四年前,當官方佈天蓋地慶祝「中國抗戰勝利70年」,他默默與中港台關注老兵組織籌辦民間紀念抗戰活動,自費請來散居中港台三地的國軍老兵出席。一枚枚紀念勳章背後,是民間為送上最後的溫暖。

一生對泰北遺孤念念在茲,曾醒明說與支持國民黨與否無關。

不識時務者的朝花夕拾

「我哋要做雪中送炭,而唔係錦上添花」。曾醒明曾在香港最大的電視台任職傳訊高層40多年,見盡紙醉金迷,卻為把精力投放在最不受鎂光燈關愛的老兵和異域。小至與一名老兵吃一頓飯,大至合資送獨居老兵到安老院,至今曾醒明與友人仍每月自掏銀包照顧老兵的生活。畢竟在他們心目中,泰北遺孤與國軍老兵,兩者同屬被時代遺忘的人。

如果我識時務者為俊傑,成就可能更高,呢條路係我自己選擇,我寧願淡薄啲」
曾醒明
「如果我識時務者,成就可能更高,但呢條路係我自己選擇,我寧願淡薄啲。」

「如果我識時務者為俊傑,成就可能更高,呢條路係我自己選擇,我寧願淡薄啲」。從大台到泰北,公關王亦步入暮年,卻始終站在幕後,讓鎂光灑在最合適的地方。朝花夕拾,說來浪漫,其實也不過是個不識時務者的小偏執。「我有一個感覺呢班人唔可以忘記,亦唔可以放棄,仲有一啖氣都會撐落去。」

我有一個感覺呢班人唔可以忘記,亦唔可以放棄,仲有一啖氣都會撐落去
曾醒明
公關王從年少走到暮年,他目前希望能有人接手泰北衣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