廚餘回收|智能廚餘機入邨 居民讚操作順暢 惟落地不足半月即壞

撰文:勞敏儀
出版:更新:

【廚餘回收系列三之一:智能廚餘機容量有限】垃圾徵費最快明年下半年推行,堆填區有三分一垃圾來自廚餘,政府開始著力在民居回收,居民盼為垃圾「減磅」,惟政府推展速度似乎追不上需求。徵費開始後,廚餘會何去何從?《香港01》帶來系列報道。
2020年本港廚餘回收率不足5%,政府上月底起於五個公共屋邨推行廚餘收集試驗計劃,在約30座樓宇地下設置智能回收桶。一個廚餘桶、一部電話,在廚餘機前花不足一分鐘,已完成整個回收程序,參與計劃的石排灣邨居民吳先生形容「操作好暢順」,昔日當垃圾丟棄的廚餘,終於有回收途徑免浪費。
不過,新機啟用不足半個月,已有壞機。環保署回覆指,兩次短暫故障涉及極少數裝置的二維碼掃瞄器及頂蓋開關。

廚餘回收|領展推動環保拯救廚餘送現金券 附可回收廚餘名單

廚餘回收系列報道:

+5

環保署開展為期18個月的公共屋邨廚餘收集試驗計劃,首階段以香港仔石排灣邨、牛頭角彩德邨、將軍澳尚德邨、堅尼地城觀龍樓及柴灣連翠邨作為試點,設廚餘機每日朝7晚12運作,同時透過「綠綠賞」積分獎賞,提供誘因鼓勵居民參與。

以往煲湯剩餘的湯渣、摘菜去除的腐葉及根部、切薑刮走的薑皮等,吳先生通通當垃圾倒掉。自從新廚餘機進駐入邨後,他不時「進貢」,把廚餘放入政府派發的「家居廚餘桶」瀝乾水分,帶到廚餘機前,掃描手機「綠綠賞」App的回收二維碼,機器頂門打開後,望入內部與一般回收桶無異,用膠袋承載,把廚餘倒入,已完成整個回收工作,某日回收的廚餘已達1.6公斤。

回收行動感染家人 相信可變習慣

「我支持環保,如果有(廚餘機)唔洗咁嘥,垃圾可以循環再用係最好」,吳先生說。過硬、過大件、過多水分的廚餘未能回收、非即日回收又容易發臭的廚餘要冷藏減少氣味,功夫做多一點,也要踏出回收第一步,源於他留意到全球暖化的禍害,行動亦感染身邊人,家人會自動自覺把水果皮、花生殼等丟入回收桶,晚飯過後兩個女兒會準時提醒「要落去倒廚餘喇」,他相信這一步日後可變習慣。

「全球暖化、冰川融化,如果唔行出第一步,地球就無得救,無論點困難都要行出第一步先,再感染街坊、朋友。」
石排灣邨居民吳先生
新機啟用不足半個月,已有壞機。(廖雁雄攝)

啟用不足半個月已壞機 憂居民嫌麻煩退出

據吳先生觀察,不少街坊踴躍參與,以其居住的大廈為例,超過八成住戶已領取回收桶,只有少數居民稱不會煮飯或沒有剩食,而婉拒參與。不過,年紀大的長者對接觸電子產品仍需時摸索,即使持「綠綠賞」實體卡操作,對於有否成功儲分,望著機器屏幕也顯得一臉迷惘。吳先生也曾遇回收後,未能增加積分情況。

另一障礙是新機啟用不足半個月,已出現壞機。訪問當日吳先生居住樓宇的廚餘機已被貼上「設施損壞、有待維修」告示,同日中午有承辦商到場維修。他說,機器在前一晚已出現「黑屏」、拍卡後不會自動揭蓋,未知是否廚餘已滿,不少街坊唯有「轉戰」同邨其他座的廚餘機。

廚餘機容量120公升 壞機當日每座平均回收近100公斤

根據環保署資料,壞機當日該邨單日廚餘回收重量達770公斤,即每座平均回收重量近100公斤。另有市民反映掃描手機程式後,蓋子不會打開或是無法關上。翻查資料,供應商為基石再生能源有限公司,官網指廚餘機容量為120公升(相當於重量120公斤)。

不少長者對廚餘機操作感困惑。(廖雁雄攝)

環保署表示,目前四個屋邨共26部智能廚餘機正使用中,計劃開始半個月內出現兩次短暫故障,涉及極少數裝置的二維碼掃瞄器及頂蓋開關,又稱承辦商能即時派員到場檢查及維修。

26部智能廚餘機 啟用半個月內出現兩次短暫故障

記者獲該署回覆後,曾以居民身份向石排灣邨辦事處查詢,職員建議遇故障應致電承辦商熱線。記者再向熱線職員隨機查詢其中一座廚餘機情況,獲告知再有故障,建議當日不要使用。

吳先生認為,人總是貪方便,靠政府提供便利的回收硬件,派員落邨多宣傳回收的方法及好處,才能推動回收,倘廚餘機常現「爆棚」或壞機而未能即時處理,更應檢討其承載力,以免居民感麻煩而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