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建局九龍城重建試行新策略 韋志成:新舊融合才是Renewal意義

撰文:江麗盈
出版:更新: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今日(20日)發表網誌,提到該局在九龍城「龍城區」規模較大的重建計劃範圍,以試點模式推行「融合策略」的更新工作,除推行重建項目,還試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並透過保育和活化工作,改善地區設施、街道環境及保存地方特色等,促進新舊建設環境的融合。

韋志成提到,重建計劃必須經歷一個過程,須因應地區不同因素,透過融合市區更新的不同手法,促進新舊環境融合,並認為這才是市區重建局英文名稱內「Renewal」的意義。該局也將檢討在龍城區推行融合策略試點計劃的經驗和成效,並改善當中的執行細節,以便日後將融合策略推廣至其他舊區更新計劃。

九龍城區試推融合策略

市區重建局行政總監韋志成在網誌中指,近年市建局團隊以「規劃主導、地區為本」為方針,先後在土瓜灣、深水埗和九龍城等地區推行規模龐大的市區更新計劃。

而市建局最近在九龍城「龍城區」規模較大的重建計劃範圍,以試點模式推行「融合策略」的更新工作,除推行重建項目,還試行「小區復修」先導計劃,並透過保育和活化工作,改善地區設施、街道環境及保存地方特色等,促進新舊建設環境的融合。

韋志成在文中提到,要完成一個規模龐大的重建計劃,必需經過一個過程,要因應地區內不同因素,透過融合市區更新的不同手法,促進新舊環境的融合,並認為這才是「市區重建局」英文名稱內「Renewal」的意義,亦是《市區重建局條例》和《市區重建策略》對市區更新的原意。

+4

料明年上半年制定龍城區具體更新及活化方案

韋志成提到,因應活化工程範圍廣泛,當局聘請顧問自今年5月起,舉行不同形式的社區參與活動,協助團隊收集持份者意見,至今已有逾200人參與活動。

顧問整理連月來經諮詢得來的意見,會集中就項目如何達致「提升設施」、「保存特色」,「促進融合」進行深化研究。市建局與顧問組成的團隊計劃在明年上半年制定具體設計方案,進一步與不同持份者商討,並爭取三年內分階段完成小區更新及活化的工程。

擬協助打鼓嶺道休憩花園活化

在提升龍城區地區設施方面,市建局將協助政府為鄰近太子道東的打鼓嶺道休憩花園進行活化工程,並配合毗鄰市建局衙前圍道/賈炳達道發展計劃(KC-017項目)的東面地盤和啟德道/沙浦道發展計劃(KC-015項目)擬建的地下廣場,以一體化的城市設計,整合成寬廣的門戶廣場,提升該區的休憩空間設施水平。

韋志成表示透過「融合策略」的市區更新模式,是次項目、沙浦道項目及小區復修計劃,將增加更多地面行人空間作「門戶廣場」(市建局圖片)

協助改善南角道至打鼓嶺道行人路和樓宇後巷

另外,市建局亦會協助改善和美化由南角道至打鼓嶺道之間的行人路和樓宇後巷,初步考慮將該區的歷史文化深化成特色主題,融入區內行人路欄桿、街燈和地磚等;同時為區內大廈業主提供資助,美化樓宇大廈外牆、地下大堂、鐵閘以至私人商舖店面等,提升街區的整體面貌,與毗鄰新發展項目做到新舊交融的效果。

韋志成表示,由於上述休憩花園和街道設施隸屬不同政府部門,已獲多個部門成立工作小組,跟進及探討相關設施設計的可行性,及街道活化工程的審批和施工。

工作坊邀年青人提活化意念 走訪商戶了解需求

在保存地區特色方面,市建局及顧問組成的團隊舉辦的工作坊,曾邀請區內不同界別人士參與。其中包括在屯馬線通車後,有新式店舖進駐龍城區,該局也曾與區內中學合辦工作坊,邀請年青人就活化龍城區的方案提出創新意念,探索各種更新活化方案的可行性。

另外,據市建局統計,小區復修先導計劃範圍內,約有80多間經營餐飲、濕貨、日用品等不同業務的商戶,該局過去數個月已與約半數營運者訪談,他們普遍認同以統一的設計主題美化街區內不同硬件,他們可考慮作相應配合。顧問團隊將研究增設特色路牌,以便利路人辨識街道和各個特色店舖,吸引區內、外的市民前往龍城區,帶動消費。

韋志成又提到,該局亦主動聯絡區內不同的組織,了解他們近年舉辦節慶活動的執行情況,並探討日後如何促進活動的持續發展,傳承歷史文化。

上月推出小區復修先導計劃 50多名業主出席簡介會

至於促進新舊環境融合,市建局上月已推出小區復修先導計劃,協助大廈業主進行樓宇復修之餘,並將進一步配合小區特色設計主題,美化其大廈的外牆、大閘和簷篷等不同地方。

樓宇復修團隊已在上月底舉辦簡介會,向區內業主簡介先導計劃內容,共有50多名業主出席,參與業主初步反應正面,市建局會繼續與有關業主就復修和美化工程的執行細節作進一步解說,協助業主就籌組相關工程取得共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