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1.26|增2401宗確診 多28人死亡 增8間院舍出現個案

撰文:陳葆琳 江麗盈 劉夢婷 馬煒傑 呂穎姍 孔繁栩 歐陽德浩 黃偉倫
出版:更新:

本港疫情反覆,農曆年假期過後,確診徘徊二千宗水平,今日(26日)新增2,401宗確診,較昨日上升4.6%,包括64宗輸入,多28人死亡,本港累計死亡個案13,258宗,多8間院舍出現個案。

農曆新年連假過後,確診個案再反彈上二千宗水平,本港昨日(25日)新增2,295宗確診,包括30宗輸入,多27人死亡,本港累計死亡個案13,230宗。今日多11間院舍出現個案,20名院友及職員中招。總確診人數迫近300萬大關,至今已累計2,863,069人。

點擊「撲熱息痛」成分藥物網上搜尋器

今日疫情概要:

-增2,401宗確診,較昨日上升4.62%。
-輸入個案64宗,佔整體個案2.67%。
-新增28宗死亡個案,7日平均死亡率回升至1.306%,整體死亡率維持在0.46%,累計死亡人數13,258人。
-總確診人數迫近300萬大關,至今已累計2,865,470。

港大醫學院編制的本地個案即時有效繁殖率降至0.5735,但有輕微反彈跡象。(港大醫學院圖片)

▼1月25日 大批市民到海洋公園遊玩▼

+5

【18:16】權威醫學期刊《刺針》(The Lancet)創刊200年,期刊揀選了34篇標誌性論文(important papers), 以追溯從第一期到二百週年在醫學突破上的歷程,當中亦見到香港專家的足跡,為2020年時證實新冠肺炎可人傳人的論文。

當時新冠病毒在武漢初爆發,仍未證實病毒可以人傳人,直到身兼政府專家顧問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團隊在港深醫院發現一家七口有六人中招,才成功鎖定病毒傳播途徑,亦令全球各界對新冠肺炎疫情加以防備。

同為研究團隊之一的港大微生物學系臨床副教授陳福和表示,對論文可以選為標誌性論文感到榮幸,認為相關論文對香港科研界是很大的肯定,希望今次疫情可以吸引更多新的醫生投身傳染病學科。他亦指,明白三年來專家提出的政策不時有改變令市民或感到困擾,但相關政策都是根據科學實證而提出,多謝三年來市民及前線醫護同事對防疫上的支持。

【17:10】新冠肺炎疫情趨穩定,本港今日(26日)新增2,401宗確診,單日確診徘徊於二千宗水平,較昨日微升4.62%,當中64宗為輸入個案。

另外,再多28名患者死亡,七日平均死亡人數大幅回落至35.4人,惟七日平均死亡率卻微升至1.306%,料因近日確診個案急速減少,加上死亡個案有延後所至,累計死亡人數13,258人。

【17:00】農曆新年長假期結束,適逢中港兩地通關,大年初一至年初四訪港旅客有約37萬人次,當中15%為內地客約5.6萬人次,平均每日只有1.1萬內地客。不少港人趁農曆年假外遊,四日合共34萬人次出境,當中最多人經港珠澳大橋離港有9.7萬人次。而澳門旅遊局指出,四日有近29萬人次訪澳,當中約11萬名港人訪澳。

【17:10】政府今日(26日)表示,在東區及觀塘區三個屋苑的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和病毒量相對較高,將向上述三個屋苑派發約三萬快測包,供居民、清潔工和物管員工自行檢測,以輔助識別感染者。

▼1月26日 污水檢測結果呈陽性的地點▼

【14:47】本港逐漸走出持續三年的新冠疫情,曾染疫市民已逼近三百萬大關,疫情亦奪去逾一萬三千人性命,適逢今年是沙士20周年,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倡議應如當年沙士疫情完結後,成立獨立調查委員會審視各項抗疫政策,包括疫情初期為何每日檢測數量偏低、追蹤及隔離做得不足、為何第五波疫情導致安老院舍大爆發等,「點解唔去做一個好清楚調查,搞清楚晒將來應該點做。」他認為現在是適當時候政府做一個全面檢討,「準備下一次大流行可以做得好啲。」

【11:37】新冠疫情漸遠離,本港逐漸步入復常,除了口罩令外,政府已解除大部分防疫措施,至於市民何時才能「除罩」,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今日(26日)在電台節目提出,今年春天3月底至4月初是撤銷口罩令最佳時機,但提醒到時會迎來「後口罩浪」,預期流感、副流感、腺病毒等呼吸道感染疾病會重臨,長者、長期病患者及三歲以下幼兒會首當其衝,公立醫院服務到時有機會爆煲,必須小心處理,「開放後要頂住。」

▼1月25日 廣東道名店外不見排隊人龍▼

+6

▼1月25日 高鐵西九龍站年初四人流不多▼

+10

▼1月25日 經民聯財神爺坐花車巡遊▼

+2

▼1月24日 新春賀歲馬日丁財兩旺▼

+28

▼1月24日 年初三尖沙咀廣東道市況▼

+12

▼1月24日 年初三赤口大批善信參拜車公廟▼

+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