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拔生曾憲哲尋回|兩搜尋獲位置無發現 路濕有青苔人員屢跣低

撰文:梁曉晴
出版:更新:

拔萃男書院17歲男生曾憲哲Matthew失蹤8日,終在周三(11日)被搜救人員在馬鞍山郊野公園老鼠田坑尋回,安全無恙。消防今午(13日)交代救援行動詳情時表示,其實在行動首日,以及Matthew被尋回當日的上午,已曾搜索過最後找到Matthew的位置,惟因相關地點灌木林、野草長得太高,即使事主與救援人員距離很近,除非完全撥開草叢,否則亦可能無法看見對方。另外,連日搜救行動期間,本港受颱風「小犬」和暴雨侵襲,民安隊指揮官憶述,他自己上山參與搜救時,亦因路面濕滑而多次跣低。

失蹤的曾憲哲被尋回一刻。(互聯網)

曾憲哲Matthew於周三下午2時許,在老鼠田坑一處密林草叢中被尋回。消防處高級消防隊長(攀山拯救支援隊)張天瑜確認,相關位置在搜救行動第一天,已有搜救人員搜索過;尋回Matthew當日的上午,人員同樣到過該處。張天瑜解釋,援救人員除利用3D電子地圖規劃搜索路線,亦會進一步分析警方提供的資料以助收窄援救範圍,由於Matthew年輕、有體能,亦是龍舟隊骨幹成員,故相信他有能力沿山徑走到較遠的地方;惟他最後被發現時只是穿著校服和皮鞋,手上沒有行山工具和水,因此估計他可能未必會沿正常山徑上山,走到山中亦可能「搵唔返路出嚟」,所以地面搜索部隊人員除沿山徑尋人,亦將搜救範圍劃分成一個個較小的範圍作深度搜索。

圖中紅點是男拔生曾憲哲Matthew最後被尋獲的位置,不同顏色的線條是搜救人員搜索過的山徑,而一個個方框範圍則是人員進行深度搜索的位置。(消防處圖片)

張天瑜續指,搜救行動期間每一更最少出動3隊消防車的地面搜索部隊加一隻搜索犬,另有警方和民安隊人員搜救,他們會分配人手同時搜索遠和近的路線及地點。雖然最終Matthew被發現的位置,搜救人員在事前亦曾搜索過,惟基於山上環境影響,若對方躺在灌木叢或長草堆內,即使救援人員與他相隔很近,亦未必可以看到對方,「除非我真係完全撥開晒嗰一帶嘅植物,去真係行過、摸過,我哋先至可以確認嗰啲地方係無人」。正因如此,搜救人員也會重覆搜索同一路線,例如以不同方向去行,「今次由A搜去B,下一次我就要搵另一隊由B搜返去A,因為搜索人員的視角不一樣時,對於佢搵唔搵到人亦會有影響」。

搜索男拔生曾憲哲Matthew的行動中,部分搜索範圍長滿高如半個人的野草。(警方提供)
+1

在搜救行動期間吹襲本港的颱風小犬,以及隨之而來的黑雨, 同樣大大增加搜救困難。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指揮官黎耀基提及,暴雨下山中路面濕滑,原本應是乾的斜坡變成有如河流,而搜救範圍內的花心坑、梅子林的山路,大部分地面是以石頭鋪成,在大量雨水下長出很多青苔,要行上去有一定難度,「喺嗰啲濕濕滑滑嘅青苔度,我自己都跣咗兩三次落嚟」。

救援人員在連日上山搜索男拔生曾憲哲Matthew,持續暴雨下,山中出現有如激流的瀑布。(警方提供)

警方港島總區總督察(行動)林欣宜亦形容8天的拯救行動「非常艱難」,因初時獲得的資訊有限,有如「大海撈針」,救援人員要將搜索範圍由Matthew最後現身的石門,擴大至沙田、大圍、馬鞍山一帶。行動中警方動員超過600名警務人員,包括港島總區失蹤人口組、衝鋒隊野外巡邏隊、情報組,以及各區機動部隊應變大隊、無人機隊、警務處山嶺搜救專隊、各區分區警區、水警、鐵路警區和心理服務科人員,同時出動無人機,以及使用俗稱「超級電腦」的重大事件調查及災難支援系統協助分析市區的閉路電視影像。

救援人員連日在密林中搜索男拔生曾憲哲Matthew。(警方提供)
+9

整個行動中,單是消防處搜索的範圍已達10平方公里,處方合共出動28架消防車和9架救護車,以及動員122名消防員和24名救護人員,包括攀山拯救專隊及支援隊參與行動。而民安隊則出動過50多名搜救人員,搜索範圍亦達8平方公里。政府飛行服務隊則主要負責空中搜索,以及在尋獲Matthew後把他由現場送到東區醫院作進一步檢查,行動中飛行服務隊共出動5次直升機搜救,動用20名飛行人員,總飛行時間5.8小時。

17歲男拔生曾憲哲(藍衣)失蹤第8日,10月11日在老鼠田坑被尋回,由政府飛行服務隊直升機送院檢查。(翁鈺輝攝)
多個政府部門參與搜救曾憲哲的行動。圖左起為政府飛行服務隊助理經理(飛行行動)何鳳翔、警務處港島總區野外巡邏隊警署警長秦天佑、港島總區總督察(行動)林欣宜、消防及救護學院署理助理院長(專業發展)李巍、助理消防區長周焯峰、高級消防隊長(攀山拯救支援隊)張天瑜、民安隊山嶺搜救中隊指揮官黎耀基。(蔡正邦攝)

▼曾憲哲送院後情況▼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