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動輒便辭職?3個原因證世代變 僱主被溫水煮蛙遲早後悔

撰文:半宅職薯
出版:更新:

最近和很多位 HR 主管和公司老闆聊天,普遍都發現新一代畢業生要求僱主提供的薪酬待遇,遠高於他們的實際工作能力。
今天半宅職薯就和大家討論,新一代僱員和僱主的期望落差問題。

年輕僱員和僱主的期望落差

簡單來說,新一代年輕僱員對於薪酬、職稱、工作自由度、晉升速度等,都有很高期望;而僱主則認為,不少缺乏經驗的年輕僱員對工作不夠投入上心、做事缺乏動力、斤斤計較、過度自信。

於是,年輕僱員頻頻辭職轉工,僱主頻頻請人。而僱主又為了盡快填補空缺而提高薪金,因而造成「轉工越密,加薪越快」的現象。轉工加薪金,再也不是因為能力和經驗提升,卻純粹是因為員工做了「辭職再搵工」這舉動。

這引致忠心耿耿的老員工心裏不是味兒,嚴重打擊士氣。

相關文章:90後00後將顛覆時代?不是麻煩製造者 7大特質加速職場革新進步

+17

勞動市場失去互相制衡

在以前年代,僱員須要在勞工市場中和其他僱員競爭,優勝劣敗,性價比最高者才獲得工作。僱員其實在互相制衡。

而這互相制衡又源自甚麼呢?我認為有三大因素:價值觀,待業能力,僱員的夢想。

先談價值觀

今時今日,年輕人的價值觀再也不是單純來自長輩或者老師,更加是社交媒體及網上討論區。網上溝通造成「迴聲室」效應,大家只會被「餵」和自己想法一樣的資訊。

當討論區所述「新畢業生值五萬元月薪」的想法被談及一萬次之後,五萬元便變成年輕人世界的標準,甚至認為薪酬調查所指,月入中位數是二萬元的數據是廢話或做假。

另一方面,有些年輕人內心深處與僱主出現對立態度,認為自己被榨壓,認為辭工是有型行徑。而這些負面情緒,在網上通常都會獲得很多支持和認同。要是有一位年輕人在網上感謝公司栽培嗎?下場不是被唾棄為社畜,就是被指稱為某公司的網絡打手。

教育被商品化,也影響着年輕人的價值觀。假設你是一所大專院校管理層,從商業角度,你為了收多一點學生,你會怎樣做呢?

沒錯,就是大力宣揚你的課程如何高含金量,能夠令他們脫胎換骨變成人中之龍,畢業後如何受僱主歡迎,輕鬆覓得專業及管理職位。

結果畢業生都認為自己是人中之龍,對自己過度自信,而順理成章的向僱主提出高要求。

在這裏,和大家說一個令人極度抑鬱的狀況:我發現上述年輕人的價值觀經已根深蒂固,並且組成了一個很龐大的自我認同圈子,持其他價值觀的人,極難打入他們的圈子,更諻論影響他們。

相關文章:9點正式上班 幾點返到公司?訪問5個世代 答案前後相差30分鐘

+6

強勁待業能力

待業能力高,等於選擇機會多,等於可以拒絕不稱心滿意的聘用條件。

現今香港的退休年齡屬於歷史高水平,即是說年輕人畢業時,他的爸爸媽媽還有十多年才退休,甚至正處於事業巔峰,收入可觀。

事實上,不少小康之家或者中產家庭只有一至兩名子女,愛錫得如珠如寶。這些年輕人全職上班,大概只有一至兩萬元薪金。但要是處於待業狀態而沒有工作呢?他們很可能獲得每月一萬元的零用錢,其他所有開支依賴父母。在這種條件底下,實在沒有上班的理由。

讀完學士讀碩士,讀完碩士再讀多個碩士,父母眼中子女正「努力向上」,實際上子女事業卻在停滯不前,或者根本從未開始。碩士或者博士畢業之後,又期望以零社會經驗,單憑學歷覓得高薪厚職。成功者確實是有的,但可惜只是少數。

最後,要怪便怪社會不給年輕人機會,明明是千里馬卻找不到伯樂,怨氣繼續加深。

夢想不是事業有成

「我們是最後一代」是網絡常用句語。不用生兒育女便不用結婚,不用結婚便不用儲錢,不用儲錢便不用工作,這都是自然而然的。

好像半宅職薯這些人,其實是愚蠢的一群:我們自小被教育要出人頭地,要在社會站一席位。這都驅使我們努力工作,好讓自己在社會中擁有舒適的辦公室,有一班下屬聽從差遣,然後說:「阿媽,我得咗喇!我而家有頭有面喇!」

最可悲的就是,中年人所活在的社會,並不是年輕人的社會。中年人的社會是實體社會;年輕人的社會是虛擬社會。年輕人在社交媒體擁有一萬個 followers 所獲得的滿足感,和中年人在實體社會獲得一百人下屬團隊的感覺,很可能是一樣的。

不難想像的是,中年人無論事業怎樣成功,在年輕人角度也不值一提,因為事業夢想,並不是他們的夢想。

有時我會想:要是父母知道自己的子女不打算有下一代,這些父母又會否質疑自己當時為甚麼要有下一代(即時現在的子女)呢?反正香燈也是後繼無人,也不必在意早一代後繼無人,還是遲一代後繼無人吧!

相關文章:女生每天只工作4小時 人工低但生活輕鬆 嘆親友不懂她躺平心願

+8

對於未來的想像

純粹個人認為,現在香港這種「只要辭工再搵工」便可以獲得加薪的風氣,正在慢慢蠶食老員工的忠誠。始終會有一日,老員工也會被這風氣感染,以集體辭工要脅僱主加薪。那時便是僱主大禍臨頭之日。

然而,很多的僱主都被年輕一代所抱的價值觀溫水煮蛙,對聲言辭職的年輕員工企得不夠硬,對忠心耿耿的老員工待遇不夠好。要是這大禍臨頭之日真的到來,這都是僱主自己找回來的。

而這集體辭職之日,社會會變得更加美好嗎?我認為未必。

因為香港的教育制度對於創業着墨很少,普遍的人不具創業的能力,而即使能夠成功創業,要管理這群已經變得不忠誠的員工,又是出奇的難。現時已經有不少店舖因為人手不足而要縮減營業時間,甚至結業。在未來,我相信這狀況會持續。

結語

歸根究柢,是我們的教育做得不好。不單是學校教育做得不好,家庭教育和社會教育也有巨大進步空間。我們用大量資源給予年輕人硬件知識和技術能力,卻沒有好好灌輸他們一些能夠讓社會持續發展的價值觀,令他們都希望自己成為最後一代,失去朝氣,失去動力。

成為社會的棟樑,應該和成為社會的齒輪同樣有意義。沒有好的棟樑,社會最多一籌莫展;多幾粒損壞的齒輪,機器隨時立即爆炸。

到最後,我希望我上面所說的都是廢話和垃圾,事實上,我所說的都是個人猜想和沒有依據的一派胡言。而我真心希望,真的是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