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養|勸鬧不收效 就用「後果論」入手 不處罰地培養孩子責任感

撰文:紅出版集團
出版:更新:

編按:教導孩子負責任並不容易,若然苦口婆心般說教無效,不妨試用「後果論」管教。以下節錄自《做個好爸媽》一書的內容,或能給予父母們一點參考。

為人父母,當子女犯錯時,應怎樣處理或應對?責備、懲罰、勸導、忠告,還是由他……

據專家指出,父母在管教子女時,宜利用行為本身所產生的「邏輯後果」(logical consequence)或「自然後果」(natural consequence),使孩子從經驗中,體驗「行為」與「後果」之間的密切關係,進而培養他們對自己的行為,負上應有的「責任」。這種「溝通式」的管教方法,對子女的健康成長,起著催化作用。

相關文章:教養|孩子是做不到還是不懂做? 別為他們找藉口 應用5招勉勵

+11

換句話,管教孩子的基本原則──就是針對其「行為後果」作出「邏輯性」與「自然性」的開導,從中矯正孩子所犯的錯。哪何謂「邏輯後果」?又何謂「自然後果」呢?

所謂「邏輯後果」,是「人為」的後果,是父母加諸於孩子的行為後果上。至於「自然後果」,則指孩子行為之後,所產生的「自然結果」。

譬如說,「邏輯後果」:

(紅出版集團授權使用)

又譬如,「自然後果」:

(紅出版集團授權使用)

應用「原則」

由此可見,使用「邏輯後果」,必須符合「邏輯原則」;否則,便變成「處罰」,將無法培養孩子的合作、負責與自主行為。所謂的「邏輯原則」,是指所加諸於孩子行為的後果,必須注意「正當性原則」「民主原則」:

(1) 遵守「正當性原則」與「民主原則」

「正當性原則」是指所加諸的後果之形態,必須和孩子所犯的行為有關聯,而且要合理。

「民主原則」是指所加諸的行為後果,是父母和孩子「共同討論」下的「約定」。

(2) 目的在於「自我負責」與「自律」

運用「邏輯後果」的目的,不在於處罰孩子,或讓孩子受辱,「邏輯後果」必須能讓孩子從經驗中,學會「自我負責」。

(3) 以良好的「親子關係」為前提

「邏輯後果」的效果,奠基在良好的「親子關係」;親子互相信任,才能執行雙方的「約定」。

一個「邏輯性」的行為後果,能幫助孩子學習接受現實,促使他們將來作出負責任的決定。計劃這種後果時,亦須考慮以下4個因素:

1.「後果」與「違規行為」,事件應有連帶關係;
2.符合孩子「身心發展」的階段;
3.保證實施──「時間」與「監管」要互相配合;
4.給後果時,仍須對孩子尊重,要注意自己的態度和語氣,以達致善意的表現。

相關文章:孩子扭買玩具、搭車時吵鬧怎辦? 4大處理在街扭偈方法爸媽必學

+36

應用「方法」

(1) 每次犯錯,儘量給予3種不同的後果,以累積「正確價值觀」。譬如說,父母可以讓孩子提供1至2個的後果,如屬「邏輯性」的──可以接受;否則,可以多謝他們動了腦筋!

(2) 接受和尊重孩子的意見及決定,他亦會從中體會到「尊重別人」的重要性。

(3) 耐心地重複及教導每種「美德」(每個價值觀念至少教21次)。

(4) 雖然,孩子的決定未必明智,但可以讓孩子體驗自己作出選擇的行為後果,他/她從中亦會學到「負責任」和「自重」。

(5) 「以身作則」去遵守諾言、貫徹始終;否則,別要求孩子做到父母不能做到的事情!

綜觀而言,運用「邏輯後果」與「自然後果」的方法,培養孩子養成負責的行為;並以「民主」的討論方式,來協助孩子獲得滿足或「歸屬感」,較以責備、謾罵,更為有效!

要注意的是,引導孩子從錯誤中汲取教訓;當中,可透過頷首,或微笑,或輕觸孩子作為談話的終結。切記:要淡然處之,讓孩子有信心地離開事發現場。

有道是:「行成於思,毁於隨。」意指「德行是由於深思而有所成就,因隨聲附和而毁掉!」深明此道理的父母,相必知曉,子女的「品德言行」(德行)能否合乎「正道」,全賴父母如何引導他們,對自己的「所作所為」負責;而不致於他們遇事便「隨隨便便」──推卸責任!

教養「小貼士」:教兒承擔勿猶疑,他朝成就好孩兒。

【延伸閱讀,更多教養子女建議】

子女常「賴貓」承諾過不算數?5點教出守信用子女單靠堅持不足夠…

+9

親子教養|孩子吵架父母忌當裁判 體諒委屈、生氣助小孩管理情緒

+25

小朋友經常發脾氣鬧情緒 家長必學4招教孩子學識管理情緒

+7

管教方式|錯用呢個方法責罰 仔女長大後易有行為偏差及心理問題

+11
(紅出版集團授權使用)

書名:《做個好爸媽》
作者:蕭一龍博士
早年以優異成績畢業於香港理工大學,主修社會工作;除了在「企管」方面有相當經驗和造詣外,對於兒童及青少年的培育,以及「家庭生活教育」等,亦頗具心得!

【本文獲「紅出版集團」授權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