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戴口罩幼稚園生發音書寫能力弱 老師:士多啤梨讀成士多爹梨

撰文:小山
出版:更新:

新冠疫情爆發前,家長喜歡帶小朋友出外除爲了「放電」,更重要是藉此增加接觸新事物的機會。惜受疫情所困,近年幼小學生在視像授課和面授課堂戴口罩影響下,其語言能力較往年學生弱,由識字、讀字,以至書寫,都出現問題。以上掣肘非家長所能控制,有補習老師提供實用貼士,供家長在家為孩子改善語言能力,甚至追趕進度,對將來升小面試抑或銜接小學課程均有幫助。

隔著口罩學發音 導致咬字不清

補習社大眾教室中文科科主任曾嘉妍老師(Janette)指出,幼稚園生需透過注視老師嘴巴和舌頭活動來學習發音,但疫情期間老師戴著口罩上課,學生難以理解發音,只純粹靠猜測。Janette說曾有幼稚園校長分享,有小朋友不懂得笑,因口罩相隔下,他們以爲笑時只是發出「咯咯」聲,但不知道需揚起嘴角,他們就只會發出「咯咯」聲,卻臉無表情。

Janette續舉例,以上問題引申學童升上小學後,咬字仍不太清晰。「士多啤梨會讀成士多『爹』梨,因師生戴上口罩上課,他們看不到老師的嘴型,便不知道正確發音。」她坦言,疫情期間因教學限制未能及時糾正學童錯誤,會影響其後的表達能力。

教育局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其學習階段一已需學習逾4000個中文字,大衆教室特別在其中篩選其中1000字作爲必學1000字,希望幼稚園生多接觸和理解之餘,也令銜接小學變得更輕鬆。

幼稚園生疫情下少外出 減低學中文機會

識字量較差則爲幼小學生的另一問題。「小朋友一般可透過逛街、餐廳、路牌和乘搭交通工具等學習生字,但疫情下小朋友少出外,變相接觸中文文字世界的機會很少。」

加上疫下進行視像授課,部分書寫問題未能及時糾正,導致不少幼小學童出現書寫問題。「中文書寫跟基礎筆畫和筆順相關,近年較多學童出現錯別字;甚或聽過小朋友對寫字感疲累辛苦,這源於他們在幼稚園時持錯誤執筆姿勢,但透過視像授課無辦法即時作出糾正。」

(左起)大眾教室中文科科主任曾嘉妍老師、大眾教室總經理麥達明

學校教學面對各種限制和難關,如家長希望在家中與孩子鍛煉語言能力,Janette有以下建議。

1. 説話

由於小朋友過往主要隔著熒幕或在老師戴口罩的情況下學習説話,以致未能分辨真正的字型發音,趁著家裏可以脫下口罩時,家長不妨在説話時表情和口型誇張些,講話也要比平常大聲一點,令小朋友能聽和看清楚發音方式。

2. 認讀

家中伴讀可助孩子提升認讀能力。「講故事時不僅是讀出文章内容,過程也需要多提問。」如閲讀過程想進行提問,看嘗試循序漸進的引導方式。提問方式亦多元化,例如「兒子,知道這是什麽小動物?」、「是什麽顔色?」、「你喜歡嗎?」、「爲什麽?」透過以上幾類問題中,孩子已可練習由簡單字詞、豐富詞彙,到説出完整句子。

3. 書寫

Janette表示,「如家長未必很懂得教授筆畫和筆順,可參考由教育局推出的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因幼稚園和小學教師都視之為標準。」她補充,香港小學學習字詞表的網站甚至有影片,教授正確筆順。

其次,Janette建議家長不妨以念口簧方式教授正確筆畫,「例如『橫長橫撇捺』,以加強寫字概念。」

針對溫習默書,Janette表示必須先建立讀音和認字基礎。在溫習默書期間,不需要小朋友默很多次,可能每天五至七次,「偶爾配合引發學習動機的遊戲,譬如跟父母鬥快寫默書範圍内的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