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路Fantasy|探索大埔新盤上然 旅遊勝地摩囉潭桃源洞的興亡史

撰文:體育來稿
出版:更新:

最近大埔馬窩路推出新樓盤Le Mont上然,引人好奇。作為居住大埔逾30年的街坊,發現自己從來沒有行過馬窩路及上然那邊,所以趁機行一行,看看上然在什麼地方,順道探索一下舊時大埔兩大旅遊景點摩囉潭及桃源洞的現狀。
摩囉潭及桃源洞在50年代至70年代為大埔以至新界的著名勝地,為天然淡水游泳場,吸引大批市區遊客來消暑嬉水,同時發生過多宗溺水的致命意外。隨新市鎮發展,當年引人入勝之地已不復存在。
文:咖喱山

真的,每次行大埔都會撞到貓咪。

大埔街坊又帶大家「見步行埔」,探索大埔社區的環境及歷史。今次的散步路線從大埔墟港鐵站旁的新達廣場出發,起點交通便利,之後行往馬窩路,途經摩囉潭及桃源洞的舊址,再一探新盤上然的位置,之後沿郊鄉馬路行落泮涌,以大埔墟新街市為終點,方便大家「食好西」,全程行1小時。

咖喱山「見步行埔」的大埔散步路線:

「小白鷺」賞鬱金香免逼車 吐露港海岸的輕鬆旅程

尋找「林村河港鐵站」 全走大埔之源見證時代變遷

輕鬆串遊大埔美食老字號 街坊帶路尋找大埔好味道

大埔墟太和地名與命運逆轉 一條路線兩段鬥爭歷史

探索大埔河百年變遷 由古代工業村走到現代工業邨

大埔三門仔感受漁村寧靜 一段為大局而犧牲的歷史

「咖喱山」今次的行路路線。(01美術製圖)

大埔墟站A出口搭扶手電梯上新達廣場,穿過商場往運頭塘邨方向,走行人天橋橫過南運路。不用入邨,沿南運路行,橫過達運道,路旁有小丘,丘上的鄉村叫白橋仔。在白橋仔小丘旁邊,就是馬窩路花園及羅定邦中學,此處便是昔日的摩囉潭,又稱摸螺潭。

+4

大埔摩囉潭|天然淡水泳池 深受市區遊客歡迎

據《新界風光》記載,摩囉潭寬一丈多(估計4至5米),長四丈多(估計14至15米)。舊日報章介紹,摩囉潭在桃源洞的下游,大帽山水沿桃源洞小坑而下,到摩囉潭為山丘橫阻,山水就在此成九十度轉角流出,摩囉潭就是水流轉角而形成。60年代的報章稱,大埔摩囉潭為港九人士到大埔旅遊之集中地,尤以在夏天最為熱鬧,該處四周樹木婆娑,而中央有一頗大之天然儲水池,山溪流水整日涓涓而下,故一眾人士譽之天然淡水泳池,因此每逢夏季港九及新界人士到該處旅遊海浴者,非常眾多。

《新界風光》介紹60年代的大埔時,亦以摩囉潭及桃源洞為標題。

然而,天然而成的摩囉潭屢生意外,多人溺斃,所以大埔的鄉紳決定募資大修,一為大眾安全,二為旅遊商業發展。據1959年報道,大埔商會決心修葺摩囉潭,所費頗巨,故舉行粵劇表演籌款。報道稱,摩囉潭底怪石嶙峋,不譜湖底情狀之泳者,時因不慎,致溺斃其間,迷信者則訛傳有鬼作祟;他們計劃施工炸湖底礁石,砌築堤壩,堵截山泉,調節水量,更設備涼亭、石凳。

在1982年的高空鳥瞰圖見到摩囉潭。(香港地理資訊地圖截圖)
對照現今的地圖,摩囉潭就在羅定邦中學籃球場的位置。(香港地理資訊地圖截圖)

至1962年6月10日,摩囉潭重修工程完成,時任大埔理民官陸端主持石碑揭幕。當日報道稱,過去摩囉潭乏人管理,亂石堆積,泳者易生危險,所以地方人士發起修建,踴躍捐輸,又得大埔理民府撥助英泥。修建委會主席黃源章捐了1000元,他在揭幕禮上說:「不但地方青年游泳可獲安全,市民到此旅遊者,亦多得一好所在,對大埔商業繁榮,亦得益不少。」

《華僑日報》當年有關摩囉潭重修完成的報道。

本身是碗窰鄉紳的大埔商會主席馬世安當時解釋摩囉潭的名字來源,他表示在30年代很少大埔居民在那裏游水,本來村民叫它做倒角潭,那時新界警署未有華人警察,全用印度人,當時大埔警署只有13名「摩囉」駐守,夏秋季時間,此十多名摩囉均在此潭游泳,日久鄉人叫此潭為摩囉潭。然而,在1963年的報道另有說法,稱數十年前有一摩囉人在潭中溺斃,因而得名。

摩囉潭的繁盛已成過去,大埔在80年代發展為新市鎮,政府大幅改變河道走向,摩囉潭消失了,成為了陸地,離大埔河都有一小段距離,現址成了羅定邦中學。再風光的旅遊景點,亦會隨城市發展而消失。

沿達運路續走,行至馬窩路口,對面有座小山,為桃源洞村現址。目前桃源洞村一帶被圍板所包圍,進行工地平整工程。政府在2021年提出桃源洞建屋計劃,地政總署去年宣布,收回那裏的土地,推行公營房屋發展計劃,提供2300伙公屋單位,預計最快2032/33年度入伙。

地政總署收回1.8萬呎私人土地 發展大埔桃源洞公屋、涉2300伙

+4

大埔桃源洞|舊日旅遊蓬勃 「甘泉別墅」出租麻雀牌

以前,桃源洞其義有二,一指村,二指潭。過去那座小山下建了很多村屋,如今變成達運道及單車徑,村旁有一潭,大約在現時德雅苑遊樂場的位置。據《新界風光》介紹,桃源洞由流水聚成一潭,寬約一丈(3米),長三丈多(約10米),可游泳。

在1982年的高空鳥瞰圖見到桃源洞。(香港地理資訊地圖截圖)
對比現今地圖,桃源洞水潭大約位於德雅苑遊樂場的位置。(香港地理資訊地圖截圖)

根據在1957年一篇《大公報》的遊記,詳述了作者元仲由摩囉潭行到桃源洞的風光,各位讀者可以想像一下那時的景象。該篇題為〈天然的淡水游泳勝地 大埔的桃源洞〉文章道:「看過摸螺潭,沿稻田旁靠左的一岔路走去,穿過幾間農舍,一會,又聽見水聲,不數步,眼底出現一排參差不齊的巨石,水在縫隙中流過,跨越後,面前就出現三間廟宇式的磚屋,靠右的一間門上寫著『桃源洞』。據鄉民說,早年有幾個隱士曾建屋卜居於此。至今屋宇仍保持原狀,只是門常常關著,不知裡面有沒有人。靠左的一間門上有『水月宮』三字,據說是幾個吃長齋的姑娘靜修之所,門也常是關着。」

《華僑日報》在1967年報道,有關大埔鄉紳成立小組改善桃源洞。
《華僑日報》在1967年報道,大埔地方人士希望將桃源洞發展為旅遊區。

該篇50年代報道的講法與60年的《新界風光》有異,文章稱桃源洞比摩囉潭大,文稱:「只要沿着水月宮牆上『甘泉』兩字底下的箭頭走去,經過兩三家農舍,便看見巨潭,面積比摸螺潭至少大兩倍,長約六十公尺,最寬處約二十多公尺,右首山泉水滾滾而來,全部匯集於此,外溢的水在亂石的縫隙流出,故潭水永遠保持潔淨。居民對此潭無以名之,於是就稱它為桃源洞。潭旁搭有幾間木屋,名曰『甘泉別墅』,出租麻雀牌、泳具、並有汽水、餅食供應,還設有更衣室,每人收費一毫。潭邊還有幾株參天老樹,濃蔭覆水,日光透射不到下面來。」

與摩囉潭一樣,桃源洞經常發生意外,據1967年的報道,一年有3人溺斃,據報因為潭底有巨穴,泳客容易出事。意外頻生後,大埔鄉紳又成立小組,籌募施工費,清理桃源洞底的巨穴。同樣因為新市鎮發展,政府整理河道,修建大埔河,桃源洞的水潭消失。比起摩囉潭,桃源洞至今仍保留到村名,令人從優美的名字幻想過去風光。未來那裏興建公共屋邨,不知會否叫桃源洞邨?

桃源洞。

桃源洞及馬窩一帶還是宗教勝地,以前桃源洞有道教的鑪峰學院,也是大埔的一時名勝,但已被拆卸。目前這一帶還有定慧寺、忠和精舍、錦華精舍等宗教機構建築。

+1

沿馬窩路上行,途經新峰花園,上到海拔約50米高的迴旋處,那裏就是新樓盤上然的工地。途中遇上一位熱心的地產經紀,跟我由新峰花園行上來,不斷游說我,說他有車載我到長沙灣看示範單位。行到馬路盡頭,為今次路線的最高處,有馬窩休憩處及馬窩村福利康樂中心。馬窩村福利康樂中心地下有間士多,建築工人排隊買飯,生意不錯!

上然位於接近馬窩路盡頭的迴旋處。
+2

續走村中馬路由馬窩往泮涌,在錦山的山腰行走,途中可以俯瞰新峰花園、羅定邦中學的景色。行到火車路旁的泮涌村,經過火車橋下的石拱隧道,便行至大埔人稱為「新街市」的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這個街市十分有名,有些住沙田、火炭的朋友亦會特地來此買餸。

+8

熟食中心是大埔美食匯聚之地,之前寫大埔美食路線都簡單介紹過。想食點心有林記,想食豬扒麵有東記及世記,想食魚蛋粉麵洪記、欽記及平記,想吃晚飯小炒的有伍仔記及三小姐。路線以此為終,方便區外朋友散步後吃點東西,全程約2.5公里,慢行散步1小時完成。

火車橋下的隧道,連接「新街市」及泮涌。

有興趣去看看上然實際位置的朋友,不妨參考一下這條路線,順道了解大埔的歷史風光。

此次路線圖。

路線:新達廣場 > 南運路 > 達運道 > 羅定邦中學(當年摩囉潭位置) > 桃源洞 > 馬窩路 > 上然 > 馬窩休憩處 > 泮涌路 > 大埔墟街市及熟食中心
需時:約1小時
步數:4192步
難度:1/5
時間/天氣:上午時分、天晴

更多數據:

平均溫度:30度
燃燒卡路里:205大卡
平均心率:86次/分鐘

數據由Garmin fenix 6 ASIA Sapphire記錄

上屆行路Fantasy各輪路線重溫:

第1輪賽果|首位台主誕生 誰人率先跑出?
第2輪賽果|啟德散步路線輕鬆實用成心水
第3輪賽果|熟悉又陌生的廣東道 街道冷知識此中尋
第4輪賽果|訴說大埔墟太和前世今生 用腳理解歷史
第5輪賽果|大埔大戰中西區 兩代工業村穿越感稍勝
第6輪賽果|維城路線創紀錄 九龍大學遊引人反思
第7輪賽果|港九新界三區大戰 偽遊客九龍遊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