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工資|孫玉菡:引入方程式為基層保底 將檢討院舍外勞配額

撰文:吳美松
出版:更新:

政府計劃調整最低工資為「一年一檢」及加入「可加不減」方程式,勞工及福利局局長孫玉菡今日(5日)在電視節目中重申,政策是為拿取最低工資的基層勞工起「保底」作用,「打工仔有少少着數」,但受惠人數只有0.6%勞動人口,即約1.7萬多名基層勞工,不會影響香港競爭力。他又指,機制並非「千秋萬世」,每5至10年每作檢討,相信已可平衡勞資各方需求。

另外,在輸入勞工計劃中,孫玉菡指院舍護理員的7000個配額已用盡,因此有2000宗申請因此不獲批,政府會再作檢討。

最低工資將落實一年一檢,並引入「可加不減」方程式計算調整水平作參考。(蘇煒然攝)

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加入「可加不減」方程式,方程式與通脹率及經濟增長因素掛鈎,孫玉菡在無綫節目《講清講楚》表示,已考慮到僱主的承受能力,認為不應該有任何問題。

料勞資仍有爭拗 但相對溫和

孫玉菡又指最低工資改為「一年一檢」後,每5至10年才再作檢討,相信有關最低工資的爭拗仍會發生,但會相對溫和。他又強調,機制已能平衡勞資雙方的利益,而且絕大部分勞工的薪酬都是因應市場勞資供求的關係而調節,至於百分之一封頂機制亦能保障商界,確保絕對跟從方程式檢討最低工資。方程式以最近1年實質本地生產總值(GDP)的增長率,減去過去10年GDP的平均趨勢增長率,再乘20%。

孫玉菡指出,方程式的挑戰在於要勞資雙方都夠接受,而且不能過分複雜,經取捨和商討後,最適合的兩個參數是通脹,和經濟增長因素。他承認,基層勞工的「打工仔」,有少少「着數」,但因為議價能力較低,因此希望起「保底」作用,相反,絕大多數工人的薪酬跟隨市場,按市場供求調節。

院舍護理用盡7000外勞名額 2000申請因此不獲批

政府近年引入外勞應付人手不足,孫玉菡表示,輸入勞工及補充勞工計劃的前提,是要優先保障本地勞工,僱主只有在招聘不到本地勞工時,才會申請輸入外勞。而且外勞薪酬規定是不得低於本地相類職位的薪金中位數,因此僱主的支出不會減少。

他又指補充勞工優化計劃中,以酒店及餐飲業申請最多,有約4000宗申請涉及近4萬名勞工,其中餐飲業就佔了一半。此外,在輸入勞工計劃中,院舍護理員,包括津貼院舍或合約院舍,除原有的4000個限額外,連額外增加的3000個限額亦已用盡,但仍有2000個申請因滿額而不獲批准,當局將會再作檢討。

「01心意」與過百慈善團體攜手籌款,讓社區變更美好。立即援助基層弱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