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士20年|又再好了傷疤忘了痛? 孔繁毅指病毒研究必須有持續性

撰文:呂穎姍
出版:更新:

沙士襲港,血的教訓為香港應對傳染病帶來改革,惟疫情過去,大部份科研項目最終因成本效益低、科研資金短缺等相繼煞停,原計劃在港設立三個傳染病大樓亦未有成事。20年後的今天另一世紀疫症新冠終成過去,專家會否擔心「好了傷疤忘了痛」情況再現?

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多年來專注病毒研究,亦是沙士時期提出蝙蝠或為病毒源頭的「幕後功臣」。看著微生物學系由缺乏資源,到終有屬於港大的P3實驗室,他直言,政府投放資源要有持續性,並指香港、九龍及新界應設有一座傳染病大樓,以提供更多隔離病牀及加快病毒研究進程。

(「從沙士走到新冠」系列之四)

港大學內科學系臨床教授孔繁毅多年來專注病毒研究,亦是沙士時期提出蝙蝠或為病毒源頭的「幕後功臣」。(廖雁雄攝)

當年提出蝙蝠或為沙士病毒動物宿主

「果陣我哋係行緊上實驗室,袁教授就問除果子狸外仲有無其他可能性係源頭呢?當時我就諗可能係蝙蝠。」當年在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提出蝙蝠或為病毒的動物宿主的,正是港大內科學系傳染病科主任孔繁毅,而結果亦如其所料,在沙士事件的一年半後,在中華菊頭蝠身上找到沙士冠狀病毒。

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最早發現冠狀病毒是元兇 未有停下步伐

沙士當年,港大微生物學系團隊是最早發現冠狀病毒是沙士元兇,及後美國的傳染病防治中心(CDC)亦認證了他們的說法。團隊未有停下步伐,及後再發現病毒由蝙蝠透過果子狸傳給人類。惟原來當時港大微生物學系連P3實驗室亦沒有,時任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教授袁國勇曾表示,如果沒有P3實驗室,令研製SARS病理治病均比較困難。

沙士後為免悲劇重演,海外專家委員會撰寫報告提出建議,為香港應付傳染病帶來改革,同時港府亦加大投放資源成立「控制傳染病研究基金」,亦令港大終成立P3實驗室,並研究出數十種新的病毒、細菌、真菌以至寄生蟲。

惟當時疫情過後,相關資源根本未能應付研究開支,其餘院校及藥廠大部分項目最終因成本效益低、科研資金短缺等掣肘相繼煞停,而原計劃在港設立三個傳染病大樓亦未有成事,只有瑪嘉烈醫院建立了一座傳染病大樓。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期望,香港、九龍及新界各大區都應設有一座傳染病大樓,以提供更多隔離病牀及加快病毒研究的進程。(廖雁雄攝)

孔繁毅:不可因沒有疫症便取消或者減少資助

投身病毒研究逾二十年,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認為,政府投放資源要有持續性,不可以因為當時沒有疫症爆發就去取消或者減少資助。他亦希望,港府可以投放資源發展本地生產線,以製作自身研發的藥物及疫苗,不須要像現時般依賴外國的生產線去做,「不需要夠輸入,因為輸入始終要等。」

新冠證一個傳染病中心不足夠 港、九龍新界各大區都應設一座傳染病大樓

他亦指,新冠疫情引證不可只有瑪嘉烈醫院一個傳染病中心,應香港、九龍及新界各大區都應設有一座傳染病大樓,以提供更多隔離病牀及加快病毒研究的進程:「不可以只有病房,而是須要有一個大的實驗室,不一定是P3可能是P1或P2實驗室,可以拿到臨床的標本後即時做研究。」

投身病毒研究逾二十年,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認為,政府投放資源要有持續性,不可以因為當時沒有疫症爆發就去取消或者減少資助。(廖雁雄攝)

翻查資料,港府沙士後曾耗資數千萬元於中文大學醫學院建P3實驗室,惟該實驗室2009年啟用至2015年,平均每年僅進行兩項化驗工作,最終中大以「不符合成本效益」為由停止P3實驗室運作。被問到再設立實驗室在沒有疫情時會否得物而無所用?孔繁毅指,傳染病中心平時運作可以是基本傳染病實驗室,而當有疫情時才針對大爆發變回傳染病中心,並不會造成資源浪費。

唔會灰心,根本上我哋都係堅持自己嘅想法,因為我哋係專家,連依啲事都做不到,咁就唔係專家,也不會因質疑而被影響得到。
政府專家顧問孔繁毅

沙士過後,港大再進行過不少研究,都證明野味有大量的病毒,亦曾向大眾多次呼籲不要進食,惟十七年後歷史仍然重演,甚至有人質疑科研對公共衞生的重要性,批科學為本只是「白手套」去限制人身的自由。身兼政府專家顧問的孔繁毅直言,未有因而感到灰心,重申過往提出的建議都是基於科學,作為專家及醫生,有責任向市民傳遞正確的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