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正恩「慳家」突破制裁 朝鮮向中國賣電年賺8千萬港元

金正恩「慳家」突破制裁 朝鮮向中國賣電年賺8千萬港元
撰文:張紹韜
出版:更新:

朝鮮因發展核武受國際制裁,國內經濟受挫,但由於電力貿易不包括制裁名單在內,去年朝鮮對中國電力出口就增長近一倍,電力貿易順差更達到1,080萬美元(約8,470萬港元)。

《華爾街日報》報道,由於電力貿易不受禁令影響,中國與朝鮮目前合作經營最少4座水力發電廠,當中大部分發電量都是供應中國。

中國海關去年數據顯示,2016年朝鮮對中國的電力貿易順差為260萬美元(約2,039萬港元),在2017年卻暴增至1,080萬美元(約8,470萬港元)。朝鮮去年向中國出口電量激增約91%,同時中國對朝鮮的電力出口則大幅下降約96%。

平壤政府為賺取外匯,在國內長期限制供電,全國不時面對電力短缺。有經常到訪當地的遊客稱,自去年聯合國加大對朝鮮的施壓,當局實施了更嚴格的用電限制,似乎是希望透過擴大電力貿易以賺取收入。

報道又提到,縱然中國切實執行聯合國對朝鮮的制裁措施,但北京政府仍在其他項目上與平壤當局有緊密聯繫。美國有官員亦質疑,中國與朝鮮有能源聯繫,後者或會把提供給平民的能源投放在軍事和核發展計劃方面。

關稅戰影響有多廣?智庫:對華依賴的美國蓄電池業將立即面臨衝擊

撰文:張涵語
出版:更新:

在特朗普(Donald Trump)揮動關稅大棒下,中美兩國近期大打關稅貿易戰,全球供應鏈料受衝擊。據美國智庫指,若中美繼續脫鈎,美國的蓄電池產業將立即面臨衝擊。目前中國是美國最大的電池供應國,佔2024年美國鋰離子蓄電池進口量的70%以上。而且電池製造所需的稀土提煉,全球近9成來自中國。

美國智庫大西洋理事會(Atlantic Council)報道,若美國繼續對中國商品徵收145%關稅,中國生產的電池或會因價格過高而被擠出當地市場。即便韓國在電池製造方面也具競爭力,且暫僅面臨10%關稅,但短期內轉變供應鏈並不容易,新建工廠投入營運需數年才能完工。

美國稀土資源缺乏,工業生產嚴重依賴從中國進口的稀土。圖為美國唯一的稀土礦,位於美國加州的芒廷帕斯稀土礦。(Getty Images)

此外中國還控制製造電池所需的關鍵原料,包括稀土、石墨等。美國高度依賴中國的稀土進口,一旦中國縮緊供應,衝擊將會立即顯現。中國近期為回應美國關稅措施,已宣布對7類中重稀土相關物項實施出口管制。

中國電池製造商寧德時代(CATL)目前控制全球電動車電池市場約37%份額,遠超其他競爭對手。排名第二佔17%市場份額的比亞迪(BYD),同樣也是新能源領域的中國龍頭企業。

寧德時代成為生產電動車電池的龍頭企業,現時全球每3架電動車之中,就有1架車的電池產自寧德時代。(Getty)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