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署因社會情況停止回收玻璃樽 民間組織:毀滅多年來的耕耘

撰文:呂諾君
出版:更新:

近月的反修例示威活動中,不時見有示威者投擲用玻璃樽製作的汽油彈,而環保署在上月中(16日)開始,宣佈因應「社會情況」暫停玻璃樽回收服務,並收回設置在各回收點的玻璃樽回收桶。有民間組織批評,停收玻璃樽的做法有如「駝鳥政策」,直指「唔係唔回收玻璃樽就會唔見晒」,而「一刀切」收走所有回收箱,亦是毀滅了玻璃樽回收工作多年來的耕耘。

根據環保署2017年公佈的「香港固體廢物監察報告」,每日香港棄於堆填區的玻璃樽總共達到220公噸。以南區作主要服務對象的非牟利民間組織「南地球」,在2018年承接「玻璃再生璀璨」推動玻璃回收的志願,由全為義工的團隊在社區進行和推動玻璃回收,平日也有替不同學校、團體回收以及舉辦玻璃升級工作坊 。「南地球」秘書兼「玻璃再生璀璨」項目統籌黎梅貞指,他們間中會取得區議會資助,其餘時候則要靠義工四出籌集運輸費,將玻璃樽自行運到屯門龍鼓灘的環保磚廠。

「我哋明白環保署要同特首團隊嘅想法配合,佢哋會有擔心,但回收工作就咁停咗,其實係要諗Plan B。」黎梅貞表示,以她所知,現時餐廳、酒吧等都會將玻璃樽集合放在後巷,只不過負責收走的由回收工人變了一般清潔工人,而停收玻璃樽的行動是「一刀切」,即使一些沒有示威活動的地區,或者需經過保安關卡才可進入的屋苑、學校等,回收箱都一概已被收走。黎形容,這個做法宛如「駝鳥政策」,指即使政府停收玻璃樽,玻璃樽仍會於市面存在。

黎梅貞形容,環保署的做法宛如「駝鳥政策」,指即使政府停收玻璃樽,玻璃樽仍會於市面存在。(資料圖片/林若勤攝)

在香港致力推動玻璃樽回收多年,黎梅貞表示,平日她們會把回收箱的蓋子鎖上,外人就不易拿到廢樽,又形容環保署今次的決定,是「毀滅」了一眾同業多年來的耕耘,「好多年前由零開始搞玻璃樽回收,到現時開始變得主流化,署方話唔收就唔收,其實好不負責任。」她表示,遇過有餐廳主動詢問自行送樽的運輸費等等如何,但大多沒有進一步行動,認為自環保署停收後,很多人都再找不到其他免費途徑將樽回收,她亦坦言組織因負擔不到,不敢再接收更多數量。而她在上周再次詢問環保署時,對方仍只表示會留意相關情況,但現階段仍未會恢復玻璃樽回收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