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社區組識協會憂基層難適應可重用口罩 望政府兩手準備

撰文:黃詠榆
出版:更新: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衞東今日(4日)在港台節目表示,市民苦等3個月終於迎來口罩,可重用口罩是十分環保,惟不知市民適應情況如何,強調政府需做好教育。他指,基層掌握或有困難,部分人上班時間很長,重用口罩需花時間晾曬,另外無家者在街上亦難以隨心清洗,「會唔會又比人偷咗呢?」希望政府有兩手準備,同時亦是派發一般口罩予志願機構或市民。

社區組織協會幹事吳衞東指,自年初2起已收到不少基層收到求助,本地生產線仍有太多人訂,現未有足夠口罩派給6,000戶家庭,捐給長者、劏房戶等。另外,現時口罩價格仍然較高,大約需4元一個,「基層很大壓力,寧願拎去交租」。至於派發方式,他期望政府仿效台灣領口罩方法,惟質疑「香港創科局唔知追唔追得上呢?」
據悉,政府將派發的重用口罩由香港紡織及成衣研發中心(HKRITA)負責研發。自由黨黨魁、立法會紡織及製衣界議員鍾國斌,3月時便宣布成功研發可重用布口罩。他今日在商台節目表示,他沒有與政府合作。鍾估計,兩款口罩性能相近,但原材料或不同,提議政府需留意濾芯數量,強調理論上需每日更換,「但唔知呢個係咪」,質疑「市面上又無得買,用完點算呢?」「如果要換,係邊度買?係咪度度都適合呢?」
同樣有研發可重用口罩的化學博士鄺士山(Dr. K Kwong)在同一節目指,口罩有三大要點需要留意,包括過濾性能,強調濾芯應大過口罩,「如果唔係可以透過口罩穿入,你個口罩只係玩具嚟」。另外,綁繩應可調節,口罩的布質需透氣,以方便洗完再用。他估計,「如果你個濾芯靠靜電做隔離」,在潮濕情況下,濾芯應4小時便換,「濕戴住個口罩同你冇戴都無辨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