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點論政|投入觀看女排 強化國家意識

仲點論政|投入觀看女排 強化國家意識
撰文:01論壇
出版:更新:

來稿作者:劉仲恒

世界女排聯賽香港站於啟德體育園精彩上演,賽事精彩紛呈,令人如癡如醉。其中,中國女排與「東洋魔女」日本隊的關鍵對決,更是掀起搶票熱潮。當日門票開售後,超過9千個座位迅速售罄,透過電視直播,可見現場座無虛席。筆者在家亦全程投入觀看,國家隊與日本隊、意大利隊的兩場比賽,一場不落,客廳氣氛熱烈,宛如置身球場。

體育,既是學校的主要科目之一,亦是許多人終身的興趣所在。與此同時,長期以來,體育也是體現國家認同、各國塑造自身形象的有力途徑。四年一屆的奧運會和足球世界盃,皆是令全球為之瘋狂的賽事。對於參賽運動員而言,這不單是一場體育競技;而對億萬觀眾來說,觀賽也不僅是休閒娛樂,更是各國國民確立自身世界地位、展現文化價值觀以及激發民族自豪感的重要平台。

國家認同與歸屬感至關重要,乃是國民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國家認同涵蓋文化、語言、歷史以及包括體育在內的各項國家成就,總體而言,是對一個國家全方位的整體感知。在這一組成中,體育可謂最具「動感」,能自然而然地促進團結,增強集體自豪感,使全體國民為著比賽勝利這一共同目標,熱情地凝聚在一起。每逢奧運會期間,前往大型商場的大屏幕前觀看比賽的人群,便能深刻體會其中意涵。

即便同為一個國家的國民,也可能來自不同的文化、語言背景以及不同種族。以中國為例,我們擁有56個民族,各民族在衣著與文化上各具特色。即便在廣東省內,潮汕地區和江門等地所講的方言,與廣府話也大相徑庭。在這種情況下,體育運動猶如神奇法術,具備強大力量,能將來自不同背景、種族、地區的國民團結起來。對於人口多元化的國家而言,國家體育隊作為團結象徵的意義尤為重大。許多時候,運動員來自全國各地,當他們代表國家參賽,所代表的便是整個國家,而非僅僅是其所在地區。

一個人對自己所屬國家是否感到自豪,意義非凡。在建立對國家的心理認同與身份認同方面,體育賽事能發揮關鍵作用。在大型體育賽事中取得勝利,足以展現一個國家的力量、耐力與競爭力,同時,也是該國軟實力的有力彰顯。在奧運會上摘得桂冠,便能登上頒獎台,聽國歌響起,看國旗升起。那一刻,是提升國家在國際舞台地位、增強民族自豪感的最佳時刻,許多運動員和觀眾往往熱淚盈眶。

筆者猶記,中國於1984年重返奧運會。自那以後,奧運會成為展示國家實力的重要舞台。國家隊在體操、跳水和乒乓球等項目上的主導地位,不僅體現了運動員的卓越實力,更為國人帶來深深的民族自豪感。

作者劉仲恒是放射科專科醫生、香港大學公共衞生碩士、團結香港基金顧問、香港全球專業青年倡議行動創始召集人。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通知。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