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約車合法化|Uber全球總裁籲規管勿限制司機數目 倡與的士共存

網約車合法化|Uber全球總裁籲規管勿限制司機數目 倡與的士共存
撰文:陶嘉心
出版:更新:

網約車服務2014年在香港興起,11年過去仍未合法化,行政長官李家超本月10日曾回應指網約車是世界趨勢,重申政府正考慮立法規管網約平台,但未明言網約車會否合法化。

Uber全球總裁兼首席營運總監Andrew Macdonald今日(30日)在報章撰文稱,港府籌劃規管網約共乘平台是一次難得機會,能夠建立一套不僅支持現有服務,還能涵蓋未來自動駕駛時代的規管框架,但他認為問題是香港能否再次引領國際,還是因循守舊而錯過黃金機遇?

Andrew Macdonald提出,制訂規管框架目標應明確清晰,包括保障行車安全、維持多元選擇,為網約共乘平台和的士業提供共同發展的空間。Andrew Macdonald指,任何的司機人數上限均會延長乘客等車時間,也削減依賴駕駛維生的司機靈活掙取收入的機會。

拆局|李家超首提「合法網約出租車」 為的士以外網約車發牌鋪路

Uber全球總裁兼首席營運總監Andrew Macdonald今日(30日)在報章撰文稱,港府籌劃規管網約共乘平台是一次難得機會,但制訂規管框架目標應明確清晰,包括保障行車安全、維持多元選擇,任何的司機人數上限均會延長乘客等車時間。(資料圖片/林遠航攝)

特區政府早前預告網約車規管框架會於今年內出爐,特首李家超上月亦明確提到網約車平台要領牌,司機要買保險等,不過,網約車數量會否設限額則仍是未知知數。

Uber:的士牌照制度漸漸變質變投資工具 令行業欠改革動力

Andrew Macdonald今日(30日)在《明報》撰文稱,香港的士行業採用的的士牌照制度數十年來已漸漸變質,由公共交通工具變成投資工具,與當初目的大相徑庭,亦令行業欠缺競爭與改革動力。

Andrew Macdonald指,香港一旦失去網約共乘服務,可能重回過往交通服務質素不穩、甚至遭拒載的困境,他並憶述多年來有不少香港同事曾抱怨的士司機「唔過海」,他相信「沒有人想回到過去網約共乘服務尚未出現的時代」。

他在文中稱,港府籌劃規管網約共乘平台是一次難得機會,能夠建立一套不僅支持現有服務,還能涵蓋未來自動駕駛時代的規管框架,但他認為問題是香港能否再次引領國際,還是因循守舊而錯過黃金機遇?

Andrew Macdonald提出,的士行業曾是Uber最強烈反對者,但紐約、倫敦、香港及其他40個城市,乘客皆可透過Uber App預約的士。他認為政府規管目標應明確清晰,保障行車安全、維持多元選擇,為網約共乘平台和的士業提供共同發展的空間,而任何的司機人數上限均會延長乘客等車時間,也削減依賴駕駛維生的司機靈活掙取收入的機會。

問:網約車在香港是非法的嗎?

答:香港法律規定,利用汽車載客取酬的行為必須取得「出租汽車許可證」,而長久以來,個人點對點交通服務主要由擁有牌照的「的士」提供;不過,當科技促使交通運輸產業和市民出行需求發生根本變化,衍生「網約車」這種新型載客取酬營運形式,特區政府卻遲遲未有打破的士牌照壟斷,未能開放市場競爭,導致網約車在港服務11年仍未合法化。

問:政府停止增發的士牌照多年,帶來什麼問題?

答:香港目前共有18,163個的士牌照,因政府停發新牌導致數量稀缺,持有者可以控制市場形成壟斷,並且催生了非常畸形的炒牌環境,令的士牌照由「公共交通資源」變成「金融炒賣工具」,在過去25年內由252萬元被炒高至667萬元。的士牌主將炒牌成本轉嫁租車司機,迫使司機和乘客陷入「司機收入低—服務差—乘客埋怨—流失更多客—收入更低—服務更差—社會怨氣更大」的惡性循環,更積聚的士和網約車之間的仇恨,種下社會衝突禍根。

問:的士與網約車亂局,應該怎樣解決?

答:往屆政府施政失當,既未有打破的士壟斷,又未有落實網約車合法化,的士與網約車出現惡性競爭,影響市民出行體驗、損害司機勞動利益,更令不同群體之間產生越來越大的怨氣和怒氣。有為政府理應敢於改革,堅持以產業發展和社會轉型為主線、以乘客需求和司機權益為依歸,推動網約車合法化,徹底打破的士壟斷,重構點對點出行服務,杜絕公共運輸服務資源的炒賣空間。

當白牌車不再白牌 網約車終須合法化

Andrew Byrne強調,Uber願意與政府,甚至的士業界對話。(黃浩謙攝)
2025年5月9日,智慧出行聯合商會主席周國強聯同的士業界代表,到西九龍政府合署運輸署樓下請願反對白牌車。(資料圖片/黃浩謙攝)
2025年5月16日,的士業界到金鐘政府總部遞交請願信,要求全面取締及監管白牌車。(資料圖片/廖雁雄攝)

的士網約車亂局|誰是連場鬧劇的始作俑者?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