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皇崗口岸將實施「一證過關」 鄧炳強:過關時間縮短至5分鐘

新皇崗口岸將實施「一證過關」 鄧炳強:過關時間縮短至5分鐘
撰文:陳立程
出版:更新:

特區政府今日向立法會保安事務委員會交代皇崗口岸重建項目港方口岸區工程及任境處電腦系統優化事宜的進度,保安局局長鄧炳強表示,新皇崗口岸田十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過關模式,市民由香港前往內地只需使用回鄉證、內地返港則只需使用身份證,過關時間可由原本約30分鐘大幅縮短至5分鐘左右。

新皇崗口岸的概念圖(Aedas圖片)
新皇崗口岸的概念圖(Aedas圖片)

重建工程預計年底完成 明年可投入使用

皇崗口岸重建工程預計年底基本完成,最快明年投入使用。特區政府與𣶶圳政府此前己透露,新口岸將實施「一地兩檢」,並採用嶄新的「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過關模式。

鄧炳強表示,新皇崗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可使過關時間大幅縮短至5分鐘。(周令知攝/資料圖片)

鄧炳強在今日會議上作開場發言時指出,在此過關模式下,旅客只需排隊一次、檢查一次證件、核實一次身分就可以完成兩地出入境手續。過關時間由原本約30分鐘,大幅縮短至約5分鐘左右。

北上用回鄉證、南下用身份證 須向內地部門預先登記

他在回答議員提問時進一步指出,在「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模式下,市民由香港前往內地只需使用回鄉證,由內地返港只需使用身份證。

有關模式參照澳門與內地的做法。鄧炳強特別提到,在新安排下,本港入境處系統的資料不會交給內地,市民若希望使用這項服務,需要自行向內地部門預先登記,同意內地獲取相關資料。

鄧炳強表示,日後希望在蓮塘/香園圍口岸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過關模式。

鄧炳強又表示,除了皇崗口岸及同樣重建的沙頭角口岸外,日後希望在蓮塘/香園圍實施同一過關模式,正與內地當局商討。至於羅湖口岸,則受空間限制暫未能做到。

新皇崗口岸的旅客只需排隊一次、檢查一次證件、核實一次身分就可以完成兩地出入境手續。過關時間由原本約30分鐘,大幅縮短至約5分鐘左右。

新口岸設134條自助通道 過關流量每日達20萬人次

皇崗口岸重建工作在2019年6月展開,主要工程是把深圳一方的口岸大樓原址重建,特區政府在新大樓內設立港方口岸區。鄧炳強指出,新皇崗口岸將成為深港之間最重要的24小時客運陸路口岸,提供純旅檢服務;口岸會設置134條「合作查驗」自助通道和68個人工櫃枱,比現時落馬洲口岸的39條傳統e-道和45個人工櫃枱的配置大為提升,設計過關流量約每日20萬旅客人次及1.5萬跨境車輛架次。

新口岸大樓由深圳承辦商負責設計與建造,深圳市政府承擔相關費用,特區政府每年象徵式支付1000元人民幣租金。港方口岸方面,鄧炳強表示政府將向立法會財務委員會提交近15.8億元撥款申請,當中家具及設備包括閉路電視系統等佔約8.4億元,車輛清關廣場設施約3.2億元,旅客清關大堂設施約2.7億元,其餘為應急費用。

新皇崗口岸聯檢大樓正在施工。(中建科工)

鄧炳強說,特區政府會繼續與深圳市政府積極推進皇崗口岸重建項目,兩地政府會適時就新皇崗口岸實施「一地兩檢」尋求中央批准,特區政府之後亦會進行本地立法。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