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稿作者:李思朗
衞生署衞生防護中心早前宣布今年的冬季流感結束,而截至3月底,共有約207萬劑疫苗經各項流感疫苗接種計劃接種,,較上一流感疫苗接種季度同期增加約12.2%,但這不代表市民可以掉以輕心。隨著夏季流感季節即將到來,我們實在需要持續關注有關情況。雖然地區康健中心於今次流感潮作出了貢獻疫苗接種工作發揮功效,但今後應擴展相關服務予更多受眾,以加強其預防和提供服務的角色,成為撲滅疫情更強大力量。
根據二○二二年十二月發佈的《基層醫療健康藍圖》,當局將以各區的地區康健中心模式為基礎,發展地區為本、家庭為中心社區基層醫療健康系統。但不少市民都不太了解康健中心及康健站提供的服務,甚至以為地區康健中心服務對像只是較年長人士。的確康健中心不少服務都針對較年長人士,二○二三年推出的「慢性疾病共同治理先導計劃」,對象是45歲或以上、未被確診患有糖尿病或高血壓人士,讓其以共付模式在私營醫療服務界別接受篩查、管理慢性疾病;而今次流感潮,則為50歲以上人士安排免費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服務資助對象規模有限。日後應擴展至更多服務對象,例如是長期病人士、對流感抵抗力較差的小童等。
當局正籌備在二○二五年內將中西區、油尖旺、東區三間地區康健站升級為康健中心,正是大好時機,配合私營醫療機構提供更豐富的服務,私營醫療機構又可協作宣傳,增加市民對服務認知。康健中心可與醫療專業合作,例如於流感或一些大型傳染病盛行之時,與地區家庭醫生、藥廠、醫療服務提供者合作等私營醫療機構合作,擴展支援對象,集合非牟利組織以至地區組織之力,資助更多適合市民,提升疫苗接種率。例如可參考今年二月,筆者就因應區內居民對流感疫苗需求突發急增,與私營醫療機構合作,於將軍澳舉辦了地區疫苗接種活動。
活動在西貢民政事務處和私營醫療機構同事支援下效率極高,籌備到宣傳至執行僅用了一星期左右,並運用指定時段到場方式分流,惠及逾200家庭完成接種。除傳統流感疫苗外,更加入新型噴鼻式流感疫苗予小童選擇以推廣接種;這疫苗減少學生哭鬧,接種方便、又避免學生受傷,有助推高本港學童流感疫苗接種率;這合作模式和安排亦值得康健中心參考。
政府亦正積極籌備來季的季節性流感疫苗接種計劃,包括與疫苗供應商了解來季的疫苗供應情況準備採購、計劃提供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予所有學校,並允許學校均可於同一或不同的外展活動自由選用注射式滅活和噴鼻式減活流感疫苗,以提供進一步便利並期望所有學校均參與來季的季節性流感疫苗注射學校外展計劃。
特首李家超去年指出,地區康健中心作為社區醫療健康服務樞紐,統籌及協調不同公私營醫療機構,能有效結合地區資源,提升服務覆蓋率,是完善地區基層醫療健康網絡重要一環。期望未來康健中心積極與更多業界、持分者合作,為更多市民提供預防疾病相關服務,建立「以預防為重」的基層醫療系統,致力減少感染、重症個案,減輕下次季節性疾病時公營醫療系統壓力,讓市民有更健康身體和預防疾病意識。
作者李思朗是立法會議員助理、香港高明商會秘書長。文章僅屬作者意見,不代表香港01立場。
「01論壇」歡迎投稿,來函請電郵01view@hk01.com。來稿請附上作者真實姓名及聯絡方法。若不適用,恕不另行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