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內容

膽囊結石不能排走!有症狀就要做手術?詳解原因、治療方法

膽囊結石不能排走!有症狀就要做手術?詳解原因、治療方法
撰文:健康Easy
出版:更新:

腹痛、背痛、肩痛等原來都是膽囊結石的症狀,大多像都市病,使人不以為意,以為很平常因而輕視,其實膽囊結石有機會引起各種疼痛或併發症,一些情況甚至有風險演變成膽囊癌/膽管癌,嚴重者會危害生命,實在不可掉以輕心。到底膽囊結石是甚麼?一旦形成膽囊結石,更不能排走或震碎,一定要做手術切除膽囊?本文請來了外科專科張宗揚醫生為我們講解膽囊結石是甚麼?又有甚麼治療方法?

為什麼會生膽結石? 有膽囊結石可以無症狀

張醫生指,膽囊結石的形成與飲食息息相關,常吃油膩、高脂食品,短期節食、空腹時間長的飲食習慣都會增加形成膽石的風險;另外,先天上的因素包括基因和遺傳,如果家族史上較多人有膽結石也會提高形成膽石的風險;中年、女性、肥胖人士都是生膽結石的高危一族。

即使膽囊結石形成也未必會出現症狀,張醫生指會否出現症狀主要是要看膽囊管有沒有閉塞,當消化系統開始運作,膽囊開始收縮,如果此時膽囊結石使膽囊管閉塞,病人就會感到痛楚,通常是進食後約半小時有腹痛,很可能是上腹、右上腹痛,甚至肩痛,也有很多人會與胃痛混淆。如果膽石閉塞的情況較嚴重者會出現發燒、黃疸,亦有機會出現多種併發症如膽管炎、敗血症等等,威脅性命安全。

如果膽囊結石使膽囊管閉塞,病人就會感到痛楚。(圖片:Shutterstock)

手術是否唯一治療方法?

要斷症生膽囊結石,一般都會以超聲波檢查,視乎其他症狀,考量有沒有其他病患的可能性,醫生或會建議進行磁力共振(MRI)和電腦斷層(CT)檢查。一旦確定有膽囊結石,沒有症狀的話可以再觀察,提醒病人要注意相關症狀;如果已知有相關症狀,一般醫生都會建議進行微創手術將膽囊切除。

張醫生解釋,很多人並不了解膽囊的作用以及認為失去膽囊會有很大副作用,事實上將膽囊切除是最為有效、可說是唯一的方法。很多病人會問吃藥能消減或排走結石嗎?可以震碎結石嗎?手術可以直接取走膽囊結石同時保留膽囊嗎?答案都是不能,吃藥並無醫學實證能對結石有效果;至於震碎結石,很多人有個疑問,腎石能震碎,那膽囊結石是不是也能震碎處理?由於膽囊不像腎石能進入泌尿系統直接排出體外,膽囊結石在震碎後就更容易進入膽管系統,增加膽囊管閉塞、出現併發症的風險;而直接取出膽囊結石這種方法也是不可行的,張醫生指出膽囊已有發炎症狀或功能上不正常才會出現結石情況,膽囊出現問題屬不可逆轉的,取出膽囊結石後也只會很快再次積石,除了不可能再次進行微創手術外,更可能會增加患膽囊癌的風險,治標不治本。

失去膽囊會怎樣?醫生釐清膽囊作用

張醫生澄清膽囊不是製造和分泌膽汁的器官,是儲存膽汁的容器,即使沒有膽囊,肝臟依舊能正常分泌出膽汁,幫助消化脂肪,以便身體吸收。膽囊的作用可以儲存此刻不需要的膽汁濃縮起來,一旦進食時,尤其是油膩的食物,膽囊就會收縮,將濃縮後的膽汁釋放到小腸中,使消化更有效率。因此,失去膽囊後要減少進食高脂高油食物或吃得太飽,不然或會出現不夠膽汁處理太多的油脂的情況,會較易有腹瀉。張醫生更指出,當膽囊出現問題,不論是膽石、發炎、瘜肉、腫瘤等都不能逆轉,都會建議切除處理,由於原本膽囊在功能上出現問題導致不能正常運作,因此張醫生形容把它切除後的影響可謂微乎其微。

當膽囊出現問題,不論是膽石、發炎、瘜肉、腫瘤等都不能逆轉,都會建議切除處理。(圖片:Shutterstock)

真實案例分享 有膽囊結石堅持不處理會怎樣?

約一、兩年前,一名約50歲男病人報稱右上腹痛看醫生,其後確診為膽囊結石,由於已出現痛楚和症狀,張醫生當時亦建議做手術將膽囊切除,但病人非常擔心後遺症,認為膽囊始終是一個器官,不想輕易切除,因而繼續採取觀察態度。直到今年早,突然出現黃疸的情況,原來是膽囊結石跌入膽管形成閉塞,入院後先進行膽管鏡清除膽管的結石,再進行膽囊切除手術,翌日已可下床。張醫生指出這些情況都很常見,有膽囊結石但不處理就很容易有急性或突發性的情況出現,張醫生再次強調,膽囊結石遲早也需要處理,及早解決可避免突發情況發生。

膽囊結石的嚴重程度未必與大小、數量成正比,情況因人而異,主要是會不會有症狀影響身體狀況,但當膽囊結石大小大於3厘米時,就容易刺激黏膜,造成發炎和閉塞,長遠來說更會增加患上膽囊癌的風險。最後,張醫生提醒不要忽視身體所發出的警號,一旦有不尋常的身體痛楚就要馬上求醫,以免延誤治療,如果確診為膽囊結石,應參照醫生建議治療,不需過份抗拒膽囊切除手術,切勿忽視,免卻後續出現併發症的風險。

外科專科張宗揚醫生
正在加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