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資聚賢|勤勞耕耘,堅毅不拔,成就夢想

撰文: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
出版:更新:

文: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李澤康校長
教育局在2021年將「勤勞」納入了培育學生十二種首要的價值觀和態度,並經常與「堅毅」一起講解。筆者認為,若學生能培養「勤勞」與「堅毅」的特質,他們將更容易在人生中達至成功,並能應對各種挑戰。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提供)

我們常聽到上一輩分享他們在上世紀七、八十年代如何經歷物質匱乏,靠著努力拼搏養活家庭,建立香港。於九十年代出生的人,亦曾堅毅地面對金融危機和不穩定的世界局勢。外界風雲變幻,社會動盪不安,世界無時無刻在考驗著我們。逃避既非解決之道。我們要如何裝備自己並勇敢面對?我經常教導學生,雖然無人可保證讀完所有考試題目便能得到滿分,但若預備不足,則肯定無法在測驗中獲得佳績。因此「勤勞」是成功的基石,裝備自己,勇敢面對挑戰是成功的關鍵。而運氣、家境或人際網絡只能堪為成功的助力。

以筆者多年任教數學科的經驗來看,學生的思維模式可分為兩類:(一)認為自己再怎麼努力也無法學會;(二)認為只要看看練習例子便能學會數學。前者往往是基礎弱,後者則可能未見過較高層次的題目而自覺滿足。縱使不是每個學生對所有科目都有興趣或能力,但要在中學課程取得合格甚至優異的成績,筆者認為靠著堅持和努力便足以達到。而老師的講解和引導,則可以促進學生理解較抽象的數學概念和解難技巧,亦可引導能力稍高的學生去挑戰更艱深的題目。

能力不同的學生,所需訂立的目標和運用的策略是不同的。數學基礎較弱的學生需要老師的幫助,訂下合理可達的目標,運用過去的考題解釋數學概念和解決問題的技巧,讓學生嘗試自己運用數學知識和技巧做一次,再找同類型的題目加深和鞏固,讓學生重新建立對自己和學科的信心,這種循序漸進的方法,倚靠的是學生的努力和堅毅精神,筆者手執教鞭多年,也曾見過不少學生在香港文憑試中憑此取得理想的成績。

而對於數學基礎穩固、能力優異的學生,老師可幫忙訂下更高的目標,提供挑戰題,讓學生更深入理解箇中的知識,運用更高層次的技巧,以培養學生的高階數學思維。積習既久,不少學生更會因此提高目標。因材施教,加上學生的努力,自然進步可期。

無論當前情況如何,即使身處低谷或感到信心不足,筆者始終堅信,只要秉持「勤勞」與「堅毅」的精神,我們便能一步一步克服困難,朝目標邁進,最終可實現心中所願。

作者:香港華人基督教聯會真道書院李澤康校長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簡介:
香港直接資助學校議會(直資議會)由全港的直資中小學組成,議會以協助直資學校發展成為一個強大的體系為目標,讓家長為子女選擇學校時可以有更多元化的選擇。


你可能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