處暑湯水|懶洋洋皮膚乾易感冒 中醫推雪梨無花果湯+4穴位抗秋乏

撰文:張玉如
出版:更新:

處暑(8月23日)是秋天的第二個節氣,秋季名義上已經來臨,暑氣卻未完全消退,可謂「爭秋奪暑」;氣溫逐漸下降,雨量漸少,白天高溫炎熱,入夜漸感涼快。由於天氣漸變乾燥,較易出現皮膚乾燥、喉乾、口乾、疲勞等問題,那麼面對處暑該如何養生,擊退不適!

處暑中的「處」含有躲藏、終止的意思。處暑,即表示暑氣將退伏而潛處,秋天漸近。註冊中醫師潘咨瑕指,處暑同樣是自然界「由陽轉陰」的交替時期,較易引起「秋乏」(感到疲乏、眼睏)、感冒等。

處暑意味著秋季名義上已來臨,暑氣卻未完全消退。(ewitsoe/unsplash)

處暑期間較易引致什麼問題?

1. 秋乏

大家近日會否感到懶洋洋?什麼事都不想做,只想躺在床上呼呼大睡?這可能是「秋乏」的影響。潘醫師指由於秋氣主燥,肺燥氣虛,容易耗氣傷陰,因此不少人會出現「秋乏」,即感到四肢乏力、容易昏昏欲睡、眼睏等。

而且,處暑處於由熱轉涼的交替時期,雖已立秋,但於夏天累積的暑濕之氣未被秋氣完全驅散。這些殘留的暑濕之邪最易傷脾,造成「暑濕困脾」容易令身體感到疲乏。

4大穴位擊退疲乏感:(按圖)

+8

相關文章:【秋天養生】秋季令人易倦、渴睡? 中醫解釋「秋乏」成因

2. 皮膚和喉嚨乾燥

處暑降水減少,濕度降低,秋燥也逐漸出現,皮膚開始變得繃繃緊,乾燥瘙癢,容易出現敏感的人士特別要注意!除了皮膚乾燥,乾燥氣候同時容易造成口乾舌燥、喉嚨乾等不適,因此宜多吃滋陰潤燥的食物。

3. 容易感冒

由於白天高溫炎熱,入夜漸涼,早晚溫差變大,一冷一熱容易使人患上感冒。大家應多注意保暖,建議穿入夜感到冷時穿薄外套,睡覺可蓋薄被,以免著涼。

秋天多吃蜂蜜可滋陰潤燥。(storiesbysoph/unsplash)

處暑飲食和作息之道

秋天天地之氣開始收斂,早睡可順應陽氣,早起則有助於肺氣的舒暢,充足休息自然容易減輕不適。

宜:多吃滋陰潤燥食物

大家應保持飲食清淡,可多吃滋陰潤燥、補氣的食物,例如蜂蜜、雪耳、玉竹、沙參、芝麻、秋葵及螺頭等,有助緩解處暑帶來的不適。

忌:吃辛辣燥熱食物

處暑雖然秋燥當道,但仍有餘熱,因此大家應少吃油膩的肉食、辛辣、燥熱和燒烤類食物,如辣椒、生薑、花椒、蔥、酒等,以免傷人體陰分(滋潤身體的物質),加劇燥熱症狀。

養生湯水

除了注意飲食外,潘醫師建議大家亦可透過湯水食療調理身體:

沙參玉竹麥冬瘦肉湯(按圖)

+1

雪梨無花果瘦肉湯(按圖)

+1
註冊中醫師潘咨遐(受訪者授權提供)

相關文章:【糖養生】胃痛乾咳宜吃冰糖?黑糖蜜糖片糖6種糖生暗瘡咪食呢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