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屎|自行挖耳垢會受傷、易愈推愈深?醫生提醒不必特別清理

撰文:健康醫療網
出版:更新:

許多民眾都會使用棉花棒、掏耳棒來清潔耳朵;洗完澡後,也會因為耳朵進水,拿棉花棒挖耳朵,這些看似稀鬆平常的事,可能會對耳朵造成傷害。台灣雙和醫院耳鼻喉科巫承融主任建議,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可以前往耳鼻喉科診所,醫師會用專門器械幫助民眾清理耳垢,避免自己使用棉花棒、鑷子、紙巾挖耳朵。

耳垢分為:濕型、幹型

巫承融指出,人體的耳垢分為兩種,濕的耳垢與乾的耳垢。皮膚每天都會有新陳代謝,耳垢也是,幹耳垢的組成就是一些表皮的皮屑、肉屑;至於濕耳垢的生成原因,主要是外耳道上腺體的分泌物所形成,通常會比較黃一點、黏稠一些。

了解5種耳垢反映什麼?(按圖👇👇👇)

+10

相關文章:【耳屎】深黃是便秘?綠色細菌感染?5種耳垢看健康按穴位代採耳

大部份的耳垢不用清理!用棉花棒反而造成耳朵傷害

大部份的耳垢不用清理比較好,巫承融解釋,許多民眾會使用棉花棒、鑷子、紙巾等器具挖耳朵,但這些都可能會造成耳朵的傷害。以棉花棒為例,雖然會挖出一些耳垢,但大部分的耳垢都會被推到更裏面,讓耳垢更不容易自然掉落;假使是使用鑷子的話,由於器具較硬,若夾不對位置、夾太深恐怕會造成耳膜破洞、外耳道的皮膚脱皮或流血。

巫承融強調,耳道里的皮膚不像手、腳上的表皮一樣,挖一挖、摳一摳都不會受傷,耳道皮膚很脆弱,只要稍微一挖就很容易流血,不建議放東西進去耳道,若外耳道有一些液體流出來的話,可以用紙巾擦乾淨,耳垢不清不會造成什麼症狀、疾病,大部分的耳垢都會隨着時間掉出來,不需要特別清理。

相關文章:【耳屎】抗菌促代謝滋潤耳朵 別撩耳屎3原因免中耳炎愈撩愈多👇👇👇

+4

「清理耳垢」為耳鼻喉科診所醫療服務之一

若民眾擔心自己的耳垢很多或是家人幫忙清理時有一些流血的狀況,巫承融建議,要選擇耳鼻喉科的診所,那邊才有清耳垢的專門器械會比較安全,一般內科診所的器械不是那麼完全,只能幫忙夾出小部分的耳垢。

對於大多民眾到診所掛號時,要說出「挖耳屎」會感到不好意思,巫承融坦言,耳鼻喉科診所本來就有這項醫療服務,從實習醫師、住院醫師到主治醫師都有做這套訓練,也都清楚許多病人會來清理耳垢,民眾不需要感到害羞。若到其他診所,像是內科、小兒科等他們可能就不知道該怎麼幫忙清理,畢竟他們的醫療訓練沒有這一塊。

最後,巫承融補充,若遇到比較硬的耳垢,第一次可能會清不乾淨,醫師會幫患者滴一些耳垢軟化劑,讓一些耳垢自然流出來,若有較硬的耳垢則要滴個2至3天后再去回診,醫師會再用設備幫民眾清理乾淨。

【本文獲「健康醫療網」授權轉載。】

「本文內容反映原文作者的意見,並不代表《香港01》的立場。」